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德云社演员众筹百万背后:水滴筹曾起诉发起人还钱

2019/5/6 19:15:00

近日,德云社签约演员吴鹤臣(本名:吴帅)因脑出血住院、其家属在水滴筹平台为其发起筹款的事件频登热搜,引发大众的关注、质疑和探讨。

一方面,是筹款发起者的家庭情况、病人实际需要的治疗费用引发质疑。与此同时,筹款平台水滴筹的审核门槛和审核能力饱受争议。网友们一方面赞同网络互助可以高效、便捷地为有需要之人提供温暖,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爱心遭受欺骗。

用户调查:更愿意面对面借钱给别人,而不是通过水滴筹

大众质疑的重点聚焦在吴鹤臣有车有房,为何还要向社会寻求百万元的捐助?对此,吴鹤臣妻子表示,设置筹款金额为100万元,是因为“首次发起募捐筹款,不懂平台规则,于是输入了一个上限额度。”至于车和房,她表示因为某些原因二者都不能卖掉。

对于水滴筹平台是否核实了筹款人的房产、治疗费等质疑,水滴筹回应媒体称,有房有车也可以发起筹款,勾选“贫困户”是发起人误操作;曾与医院沟通,但医院称病人正在治疗中,医疗花费医院也没办法给出。

伴随着德云社演员筹款事件的发酵,其使用的水滴筹平台也陷入舆论中心。平台是如何审核发起人资质的,又是如何保证募捐款项切实用于病人医疗的?

新京报记者自水滴筹APP了解到,筹款需要提供五部分材料:1、发起人信息;2、患者信息;3、收款人信息;4、医疗证明材料;5、增信材料补充。

通过进一步体验,记者发现填写基本信息后,APP可自动生成求助说明。内容除介绍筹款人基本信息外,会有许多渲染悲伤感情的句子,比如“看着家人因我而受苦,我就禁不住的心酸……”“我真的很想活下去,收到的每一分钱都是我活下去的一份希望”“我的人生不应该就这样匆匆结束了”等等。

另外,平台倡导但不强制筹款人提供个人的财产证明等资料,筹款人可以在提供增信材料时自主决定是否补充这部分资料。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用户了解到,作为捐款者,完成捐款后,并不能看到自己捐的钱的实际使用情况,筹款链接只会提示你曾经捐款的金额和次数,以及通过你的转发,你的好友是否为该病人捐款以及捐款金额。

在信息核实方面,水滴筹平台声明:若信息不实,由发起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王浩(化名)表示,我就只捐认识的或者朋友认识的,不认识的不建议捐款。因为我知道好多人一生病就筹款,家里不舍得花钱。有的老人生病子女直接筹款,但实际比我们过得还好,我见过(这样的情况)。

芳闻(化名)说,我一直想吐槽一下,现在的人一生病就是水滴筹,真的比较讨厌。亲属条件都不错,要是倾尽全力的话,钱凑够肯定没问题,也不知道有没有凑,反正天天朋友圈喊着捐钱,因为知道这个钱拿了不用还。所以我还是更愿意面对面借钱给别人,而不是通过水滴筹。

5月5日,水滴筹方面针对此事给新京报记者发来书面回复,水滴筹表示:“截至筹款结束,该项目共筹得147959元,5269人次参与赠与,暂未申请提现。”“关于患者治疗情况和款项用途,水滴筹将持续向公众公示。”

关于水滴筹平台规则,公司方面表示,“当前车产、房产、存款等家庭经济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核实途径。为了让赠与人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帮助,水滴筹要求发起人向赠与人最大化、真实地公示患者的疾病情况、治疗花费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房产、车产等信息)、预期款项用途以及享受医保、商业保险情况。同时,水滴筹将第三方验证机制、监督举报机制与平台审核机制相结合,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水滴筹累计筹款金额超过120亿元,曾起诉发起人还钱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水滴公司成立于2016年。2019年3月27日,水滴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高榕资本、IDG资本、蓝驰创投、创新工场、DST Global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原腾讯电商控股公司CEO吴宵光等知名投资人跟投。

水滴公司的核心业务有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等,目前主要在微信体系内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开展业务。

记者自水滴公司官方获悉,水滴筹是一个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也是网络大病筹款0服务费模式的开创者。截至目前,水滴筹已成功为几十万名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了免费的筹款服务,累计筹款金额超过120亿元,捐款人次超过4亿次。

根据新京报此前报道,2019年3月25日下午,水滴筹作为原告起诉用户追讨善款案在朝阳法院开庭审理。原告认为被告莫先生作为父亲,没有将通过“水滴筹”筹得的所有款项用于儿子治疗,放弃治疗后孩子死亡,为此起诉要求其返还筹款15万余元。庭审上,通过视频应诉的莫先生说:“放弃治疗是因为医院称治疗不了,可以还款,但得和妻子共同承担”。

律师观点:“自律+监管”,是肃清和整顿行业乱象的良药

在这起筹款风波中,新京报记者梳理舆论观点发现,大众在质疑筹款人家庭情况、病人自身治疗能力、募捐平台审核能力之余,也表达了另外一种诉求,那就是“不要谋杀我们的善良”“如果大家对水滴筹产生了质疑,不再愿意捐款,那真正的穷人要怎么办”……

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慈善联合会法律顾问张凌霄告诉新京报记者,“吴鹤臣妻子在水滴筹发起捐款是一个明确的个人求助行为,我国法律对于个人求助行为并没有禁止;个人求助虽然没有纳入慈善法律体系监管,不受《慈善法》调整,但属于《民法总则》、《合同法》、《刑法》等法律的监管范围。”

那么,水滴筹平台有没有责任?张凌霄分析称,在此事件中,通过吴鹤臣妻子在水滴筹的筹款页面,我们可以看到“该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水滴筹提示您了解详情后方可进行帮助”的提示信息。“可以说,水滴筹履行了风险提示义务。”

张凌霄告诉新京报记者,“相较于传统的求助方式,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更大程度的为公众求助或帮助他人提供了便利和保障。然而,在成效显著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乱象。夸大病情、造假诈捐、筹款过多、隐瞒实际家庭背景、炒作营销、平台核实和监管机制缺位、收取费用等舆论频见报端,屡屡遭受公众的质疑。”

此次事件中,水滴筹作为网络筹款平台审核筹款人及病人的标准和能力饱受大众质疑。对此,张凌霄认为,“如何规范互联网慈善及个人求助行为,不仅关乎患者的利益,也关乎网络筹款平台的信任度。因此,想要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各家互联网服务平台就必须更主动地担负起监管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因为越来越多被曝光的个体事件而损伤整个行业的形象。”

此外,张凌霄表示,在《慈善法》“大慈善”概念下的个人大病求助,是一个有益的救助形态,要走的路还很长。大病救助行业是一个“新生儿”,需要各方面的呵护和成长,法律完善、政府监管、平台风控,缺一不可。因此,“自律+监管”, 是真正肃清和整顿行业乱象的良药。

新京报记者 阎侠 实习生 刘达 编辑 王进雨 王宇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