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会计规则创新成商誉造假推手

2019/5/26 11:49:00

上市公司会计账务的变动正在出现越来越离谱的趋势,除了造假数据越来越大之外,由盈变亏或由亏变盈也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究其原因,大多与会计规则创新的未必靠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规则的创新如果不靠谱,会计账务变动的不靠谱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存在争议

最新的这次会计规则创新莫过于新会计准则IFRS17和IFRS9。不乏业内人士认为,这两个准则一旦付诸实施,势必将对保险公司经营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新准则的实施将加大投资损益波动,使保险资金更倾向于投资高分红股票和使用衍生品对冲,而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范围扩大,减值规则也从“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这不仅会增加系统风险,同时,也将使得保险公司投资非标资产、信用债更加谨慎,不利于保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新经济领域。业内人士中的不同意见或正是导致这两个原定将于2021年实施的新准则被暂定延期至2022年的主要原因。不过,如果实质性的分歧不能消除,那么需要引起思考的显然不光是究竟什么时候才是新规则更适宜的实施时间,而更应该是被称之为创新的这次会计准则变动,其本身是否师出有名。

公允价值进入我国会计准则的时间最早要从1998年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算起。2001年初我国对这些会计准则曾进行了修订,时隔五年,为实现会计的国际趋同,又正式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现在执行的则是2014年1月28日发布并于同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引入虽然被视之为有效提高了我国会计计量水平,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实际上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公允价值由于客观上存在某种“顺周期效应”,即市场繁荣时,交易价格上涨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迷时,交易价格下跌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格的低估,对于其是否能够真正地体现公允,即使在国际上也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会计规则创新不能沦为儿戏的秀财技

当前,公允价值不公允所带来的恶果较为集中地反映在商誉减值上。所谓成亦商誉,败亦商誉。建立在公允价值基础上的商誉虽然一度给相当一些并购重组企业的财务报表带来了堪称“整容”的业绩加分,可随着被并表企业所承诺业绩的纷纷无法如期兑现,商誉减值最终却成为了压垮业绩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与此同时,对于玩财技如儿戏的上市公司来说,商誉减值也被玩成了一出“坏事变好事”的游戏。只要借商誉减值的机会来一个业绩大洗澡,今年的一次亏个够,就等于为来年业绩轻轻松松地大幅度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这也可以美其名曰会计手法的创新,那这种创新所带来的究竟是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实可靠的提高还是相反呢?这其中最大的疑问就在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靠的究竟是真抓实干的业绩,还是形同于儿戏的财技。

公允价值的大行其道非但没有给企业财务报表带来基于会计恒等式的更值得信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相反,无中生有的造假和出尔反尔的欺诈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些企业的家常便饭。有关统计显示,151家上市公司的2018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意见,其中,更不乏因涉嫌造假甚至一造假就是数亿数十亿甚至数百亿而不能不需要监管立案调查,甚至连审计机构也一起需要被立案调查的史无前例的“高大上”巨案。这充分反映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实非但并没有因为会计准则的不断创新而有所减少,反而还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护城河理论”,一个企业凭借其所建立起来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不仅可以保护自己比较长期地抵抗住竞争对手的进攻,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护城河可以是包括品牌效应在内的知识产权,可以是资源、成本和规模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结构性竞争优势,也可以是深深扎根于企业文化中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说到底,无不都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坚实基础之上,而绝不可能是靠所谓的财技创新所创造出来的。会计准则应当回归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让公允价值之类不靠谱的东西借创新的名义冲击和迷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