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衔枚疾进。
截至2019年5月24日,111家上交所接受了企业在科创板的上市受理,其中89家处于“已问询”阶段,微芯生物、烟台睿创微纳则对第三轮问询函进行了回复。
科创板问询到第三轮,机构尤其是买方对科创板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市场对机构如何理解交易所问询的意图、对问询质量的看法等问题亦高度关注。
“我们最关心的并不在于问询本身,而是问询是否已经达到注册制要求的信息披露标准。”鹏华基金稳定投资收益部总经理姜山表示,不论是被问询、还是主动披露,关键是把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均如实披露出来。
“以披露为核心,就是要让大家看得懂;第二是尽可能做到详尽无遗漏。”姜山说。
三轮问询窥探
除了微芯生物、烟台睿创微纳这两家已经进行到第三轮问询状态的科创板受理企业,5月24日,上海微创心脉医疗、中科星图、热景生物、天奈科技、西部超导、宁波容百新能源、杭州鸿泉物联网以及恒安嘉新(北京)等8家公司对第二轮问询进行了回复。
从目前情况看,“一问”之后,申请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将普遍接受第二轮问询。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首轮问询和回复的基础上,第二轮问询将更加突出重大性、更加聚焦关键问题、更加注重揭示风险,并且第二轮更加精简扼要,更具整合性,已披露的第二轮问询,问题数量较首轮问询显著减少。
比如在热景生物的问询中,交易所注意到报告期内进项税额转出金额分别为176.56万元、67.71万元、324.69万元,因此要求申报企业说明进项税额转出的原因以及与其他科目的勾稽关系。
另外要求热景生物:“请梳理招股说明书中关于仪器投放数量和试剂数量的披露,清晰直白地披露报告期内,在各级医院的不同产品设备投放和试剂销售数量情况,以及之间的匹配关系”。
“我们觉得是更细致了,像勾稽关系、匹配关系等问询则是反映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等隐瞒性的问题能够通过问询展现出来,这一点要好于之前的审核制。”姜山表示。
到了第三轮,问询的细致度则进一步提升。不仅会关注匹配性,并且在此基础上会要求企业说明对具体产品的核算方法等。
比如上交所的第三轮问询中,对烟台睿创微纳的关注点包括:”2018年末民品经销业务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匹配性,是否与结算政策一致,是否存在突击销售”、并且要求结合主要经销商的销售渠道、下游客户类型说明,“对发行人经销产品最终销售实现情况的具体核查方法、核查比例,二级经销商的抽样方法、核查比例,是否核查至终端用户”。
“问询是在申报稿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细节性问题,也就是说,几轮问询下来后,是否已经把企业方方面面、应该展示的都展示出来了。每个投资者关注的点可能不太一样,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包括申报稿在内,是不是企业把需要向市场反应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关系到未来经营可能性风险的情况已经真实反映出来。”姜山说,“但每个企业、每个行业可能还不太一样。”
另外,上交所对申报企业的问询中,对细节表述准确性的要求之高亦是少见。比如在对烟台睿创微纳的问询中,上交所要求说明:保荐机构和申报会计师认为“经销商库存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发行人向主要经销商销售的产品均能实现最终销售”与公司认为“向主要经销商销售的产品实现了最终销售”这两种表述是否具有差异。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公司董事总经理屠正锋则认为,与传统审核不同,注册制涉及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公司本身,还包括发行条件,即企业对法规的理解和合规性的把控。
盈利是次要的
在5月25日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廖士光强调,科创板审核贯彻公开化的原则,具有发行审核注册制、上市标准多元化、发行定价市场化、交易机制差异化、持续监管针对性及退市制度从严化的六大亮点。
目前科创板第三轮问询回复工作已经开始。其中,91%的企业前一年底归母净利润为正,仅有9家净利润为负。
对此,姜山认为科创板不是以盈利为审核、而是以披露为核心。因此对于盈利,他认为是次要的,只要能够做到真实披露,基金经理就能够对企业盈利进行判断,短期盈利并不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第一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信息是否如实披露;第二在财务报表的环节是比较清晰的财务报表,不要有大的差错和遗漏产生。有一些行业过1-2年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关键在于企业在当下时间点,是不是告诉投资者有哪些风险点,会造成业务发展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不在于是否会发生,而在于是否告诉大家这些风险点是可能发生的。”姜山进一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同样,姜山也表示,仅仅通过申报材料或几轮问询,并不能完全了解一家企业,持续关注非常重要。
“有可能问询看到的企业和企业的真实情况仍有较大差距。毕竟想在这么短时间内把所有想法、问题都展现在问询中也不是很现实,注册制的推进,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相对来说也是一个长期过程。真正特别细节的东西,难免会有遗漏,特别是在初期,肯定有想不到的地方。”姜山直言。
分析人士表示,多轮问询的过程,是在全面问询的基础上,不断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的过程,不断督促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的过程,也是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作出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
“一是尽可能把问题想到,要求上市公司表达清楚;第二是要告诉上市公司,哪怕我没有问到,你也应该主动披露;即便我没有问到,但一些重要的问题你没有披露、出现了故意隐瞒的情况,那后续惩罚性的措施环节要跟得上。”姜山进一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