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2004年5月27日,新和成、江苏琼花、伟星股份、华邦制药、德豪润达、精工科技、华兰生物、大族激光等8家公司挂牌上市,标志着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正式开板。
2002年11月,深交所党委提出分步推进创业板建设的重大战略,即按照“两个不变”“四个独立”的原则设立中小板,将具有成长性及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集中到中小板。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
15年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在2007年国务院批复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案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得更加清晰、完整。
服务实体经济
华兰生物是中小板首批八家企业之一,现任董秘谢军民当时是公司财务负责人,参与了当时公司改制、上市的全过程。他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忆上市时的情形表示,华兰生物在上市时正好赶上中小板的推出,当时的股本、业务情况也符合中小板上市的所有条件,因此选择了中小板。
“当时华兰生物也负责主板的上市条件,但我们感觉还是比较适合中小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公司处在快速的成长期,也符合中小板的定位。”谢军民表示。
一眨眼15年飞逝,华兰生物从一家净利润4000万的公司成长为2018年全年归母净利润11.4亿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华兰生物等8家企业登陆中小板后,15年间有900多家公司陆续在中小板挂牌上市。据深交所统计,截至2019年5月17日,中小板932家公司总股本8646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197.91万亿元,股票总市值8.6万亿元,约占深沪两市总市值的16.42%。
中小板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将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不断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截至2019年5月17日,中小板932家公司IPO累计融资6109亿元,累计股权再融资1.6万亿元。其中,340家公司上市后融资超过2次,58家公司上市后融资超过4次,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强化。
并购重组方面,据深交所统计,2006年以来中小板上市公司共实施并购重组429家次,并购交易金额超8000亿元,配套融资超2000亿元。其中,深耕主业、围绕产业整合进行并购重组一直是中小板重组主流,中小板超过六成的重组方案为产业升级或上下游并购,产业协同性强,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持续发挥。
回报投资者
有融资就有回报,中小板企业不仅在二级市场回报投资者,也在分红和社会责任方面有所担当。
15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4428亿元,约占累计实现净利润的30%。2014年至2018年,中小板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和金额稳步增长,现金分红家数占公司总家数的比例平均达76%。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937亿元,12家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0亿元。其中,海康威视2018年以超56亿元的现金分红位居榜首,连续10年实施现金分红,累计分红207亿元,是首发募集资金的6倍。
此外,中小板企业也通过承担责任回馈社会。精准扶贫方面,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小板共有243家公司披露2018年度精准扶贫信息,累计扶贫投入金额达73.31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3016.87万元,累计带动123830人脱贫。
环保方面,中小板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持续细化环保信息的披露要求,引导上市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环保投入。2018年,中小板公司环保投入总额为209亿元,同比增长27.44%,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科创先锋
近日,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成为“网红”,折射出深圳的科技硬实力。不可忽视的是,深市上市公司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后,将大批的经费投入研发,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贡献了重要的创新力量。
中小板先天就有创新的基因,在开板之初就替代尚未推出的创业板,承载着科技创新的使命,接纳了一大批具有潜力的“技术流”公司。据深交所统计,截至2019年4月30日,93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71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7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7%和40%,其中192家公司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4家公司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9家公司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68家公司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近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25.3%,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2.5%以上并逐年提升。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合计金额1463.2亿元,平均研发支出1.68亿元,同比增加24.8%,研发支出占同期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17%。
从行业来看,信息技术业平均研发支出2.69亿元,研发强度9.84%,居所有行业之首,教育业、制造业的研发支出水平和研发强度也远超其他多数行业。
从公司来看,有6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162家公司的研发支出超过2亿元,其中比亚迪、海康威视、苏宁易购等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分别达85.36亿元、44.83亿元和28.99亿元。
华兰生物2018年在研发方面投入1.55亿元,研发人数523人占比24.39%,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谢军民对记者表示,光疫苗这块研发费用对比收入一般会达到约40%-50%的水平,去年因为销售收入金额比较大也超过20%。
“我们研发这一块强调持续投入、重点突破,紧盯住技术和市场这一块,研发我们主要是考虑一个是持续性,一个是重点性,还得要盯住前沿的好品种和市场。”谢军民表示。
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小板公司在各自行业建立起竞争优势,大部分公司已发展成为细分行业龙头。据统计,中小板共有443家公司的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行业的国内市场位列前三,155家公司的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行业的国际市场位列前三。细分行业龙头公司2018年平均研发支出2.26亿元,同比增长27.06%,研发强度4.27%,比上年同期增长0.31个百分点。
市场化法治化发展
维护中小板的健康运行,执法和监管工作必不可少。中小板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把好一线监管职责关,立规矩、明底线,督促上市公司持续提高规范运作意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多措并举深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
深交所对中小板率先实施分类监管,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公司施行差异化监管。配合“刨根问底”式问询和监管公开,紧盯高风险公司和重点问题,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业绩变脸、股票平仓、控制权争夺、媒体质疑等事项主动出击,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引导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据深交所统计,15年来累计向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发送监管函件近2万份,及时向市场传递监管信息和监管理念,有效规范信息披露,筑牢监管的第一道防线。
深交所也在持续强化对公司、中介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15年累计作出纪律处分378次,处分上市公司147家次,包括公开谴责32家,通报批评115家,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违规买卖股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违反承诺、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等。
比如,2018年10月16日,长生生物主要子公司因违法违规生产疫苗,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并罚没91亿元,在重大安全领域存在违法行为。深交所表示严格落实退市主体责任,严把退市制度执行关,对长生生物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不姑息、零容忍,“出现一家、退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