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MSCI扩容生效!尾盘净入超百亿原因大揭秘

2019/5/29 9:02:00

怎么回事?尾盘竟然出现了天量资金涌入?外资真的开始抢筹了?

5月28日尾盘,北上资金的大幅“异动”引发了众多机构和散户热议,一度净流入超110亿元,截至A股收盘净流入近56亿元。当日收盘后,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又称“明晟”)第一阶段扩大纳入中国A股的决定将正式生效,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将从5%增至10%。

但事实上,这称不上是“异动”。

早在首度纳入A股时,MSCI方面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被动跟踪MSCI指数的基金会在纳入生效日收盘前全部到位。这也部分说明了5月28日尾盘的变化。至于主动资金何时流入,这取决于基金自身的判断。

5月28日,北上资金也结束了连续近一周的净流出态势。但随着A股持续调整,市场也开始担忧,此前说的长期外资净流入的态势是否会被彻底逆转?MSCI中国区研究主管魏震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北上资金的流出流入是非常正常的,资金流动是投资者根据基本面和市场情绪变化所作出的主动决策。“如果资金进来了但不能流出,反而限制了长期资金的进入。”

现阶段,MSCI正在推进20%纳入因子的计划——而且只完成了10%,未来还有80%纳入因子的空间。

显然,被动资金将会持续流入。但主动资金的加仓仍需要考量各种因素,例如A股自身的完善,以及海外投资者的信心。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必然会加大对A股的投研和布局力度。

就长期发展而言,丰富衍生品市场、改善任意停牌现象、提高外资持股上限、解决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假期问题等,都是持续吸引外资流入的关键。

被动资金“到位”

按计划,MSCI今年分三个阶段(5月、8月和11月)将中国A股在新兴市场指数(EMI)纳入因子从5%增加至20%,权重由约0.7%增至3.3%。

此前MSCI预计,在“三步走”完成后,将有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00亿元)的资金流入;汇丰股票研究团队估计,2019年可能有近75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而其中100亿美元将是“被动性流入”。

对于尾盘的大幅资金流入,其实也与“被动性流入”相关。

所谓被动资金,其实就是指那些跟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指数基金,由于指数基金需要尽量做到“跟踪零误差”,因此当MSCI纳入A股后,大概率需要跟随加仓,而MSCI此前也解释称,被动资金会在纳入生效日的收盘前全部流入到位。

5月28日,获得北向资金净买入的前十大个股分别是中国平安(8.01亿元)、温氏股份(6.38亿元)、牧原股份(2.9亿元)、民生银行(2.28亿元)、万科A(2.19亿元)、农业银行(1.98亿元)、东方财富(1.91亿元)、爱尔眼科(1.25亿元)、京东方A(1.24亿元)、招商银行(0.75亿元);而被净卖出最多的则是海康威视(-34.99亿元)、贵州茅台(-34.44亿元)、美的集团(-25.46亿元)、五粮液(-11.01亿元)、格力电器(-8.47亿元)等。

数据来源:WIND

目前,A股的纳入因子已经扩大至10%,剩余10%的因子尚未执行。由此,可以判断,被动资金仍将在11月扩大纳入完成前持续流入。

瑞银中国证券业务主管房东明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预计MSCI将A股的纳入因子从5%上调到20%,可在今年为A股市场带来7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如果中国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市场(例如允许在境内外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和其他衍生品),MSCI将进一步提升A股的权重。”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境外投资者A股持股市值为1.15万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的6.7%。未来随着A股在MSCI指数中权重的增加,该比例未来有望进一步上升。瑞银认为,从韩国等市场的经验来看,A股可能还需数年才能实现“完全纳入”,但预计随着时间推移,A股将从“散户市”变为“机构市”。

盈利仍是外资关注焦点

下一阶段,外资会否持续流入的一个关键点仍是盈利情况。

“即使没有外部不确定性,经历了一季度近三成的暴涨,市场也存在回调的需求。尤其是3月经济数据由于季节性因素冲高,4月又回归温和状态,对于后续的经济和盈利增长,投资者还处于观望的状态。”法国巴黎银行大中华区环球市场部主管孙鸿志近期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

今年年初至3月,外资疯狂涌入,甚至一段时间出现过每天净流入50亿元的盛况,但从3月末开始,情况出现逆转。早前被外资集中买入的食品饮料等板块被逢高减持。

在剔除3月29日单日大额净流入的情形后,此后两周北向资金日均净流入量仅为0.3亿元,呈持续放缓态势(3月日均净流入6.9亿元,2月日均净流入44.4亿元,1月日均净流入30.2亿元)。

近期,A股陷入区间震荡,且成交量收窄。2019年一季度,沪深300盈利增速10.9%,但在剔除非银金融板块后,增速为4.3%。对此,孙鸿志认为,成交量缩量反映了投资者目前仍缺乏确信度,而二季度以后的盈利数据仍是能否吸引外资重新流入的关键。

荷兰最大资管机构荷宝投资管理(Robeco)中国研究总监鲁捷近期对记者称,外资非常关注估值和安全边际。“一季报给了一些暗示——业绩下行趋势开始企稳,A股整体盈利仍实现了低个位数的增速,前景预测从负面变成了正面。但是,估值此前似乎跑在了业绩前面。”

他称,“尽管基本面的确在转好,但企业盈利并不会这么快兑现。外部不确定性会使投资者更倾向于短期获利了结。”但是他也认为,长期外资的流入趋势仍不变,且当估值调整到位后,部分优质企业仍存在买入机遇。

个股方面,房东明认为,北上资金流向显示境外投资者青睐市值大、流动性强的个股,其特点是ROE(净资产收益率)高且盈利确定性高。行业方面,海外投资者明显一直都偏好食品饮料和耐用消费品板块。

长期净流入不变、但A股仍需努力

可以确定的是,A股的国际化进程刚刚开启,外资目前“超低配”A股,因此长期净流入的态势不变,但至于净流入的幅度能多大、持续时间有多久、能吸引多少“主动资金”,这仍取决于A股市场自身机制的完善,以及标准能否和国际接轨。

魏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资长期净流入的态势并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逆转。首先,全球机构对A股都处于“超低配”的状态,随着MSCI不断扩大纳入因子,外资更多地配置A股将是大势所趋,至少被动资金是有这样的需求的。就主动基金而言,可以选择不配置A股,例如可以配置同类H股以达到跟踪基准的类似效果;但当A股已经成为其业绩基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主动基金很难对A股熟视无睹,需要逐步加大投研和布局。

此外,市场波动也不会逆转如MSCI、富时罗素等指数公司既定的纳入计划,但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纳入,取决于境外投资者的体验和信心。毕竟布局A股的除了被动资金,更多的仍是主动资金,尤其是这些主动资金往往代表了一些国际资管巨头,它们早在MSCI纳入A股前的好几年,就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来布局A股,部分投资经历长达逾15年。

“没有衍生品、结算周期不同等因素,会加剧交易A股的成本,这可能影响投资者体验。但如果问题能逐步解决,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就能更便利。”魏震也提及,中国监管层已经在完善衍生品方面取得了进展。

例如,3月11日,香港交易所与MSCI签订授权协议,拟在获得监管批准后,因应市场情况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合约。外资对此反馈积极。

据记者了解,外资目前期待QFII新规的正式落地,新规下外资可通过QFII投资中国境内衍生品。“离岸投资者非常希望创设更多A股相关衍生品,尤其是当市场波动加剧,风险管理工具十分关键,但目前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外资不能投资境内的期货或期权,且境内的融券机制也难以发挥作用。”孙鸿志对记者表示,早前外资只能通过香港上市的A股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新加坡上市的富时A50股指期货进行有限风险对冲,这对众多业绩驱动的基金管理人而言效率明显不足。

此前,MSCI方面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随着纳入不断推进,外资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会愈发突出,若A股想要争取剩下的80%纳入因子,那么风险管理工具的完善则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