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晚年生活,高层放大招了。
5月29日,国常会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决定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
近几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养老需求大增,国家及地方频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老龄事业的发展和养老体系构建。就在上个月,高层刚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业内认为,在4月份的意见之后,更多的配套政策将会密集出台,我国将形成养老业的第二次政策高峰期。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曾有过一个测算,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占届时生产总值(GDP)的三分之一以上。
部署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措施
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社区为基本依托,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较大力度增加就业、扩大服务消费促内需、推动社会合理分工和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确定了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措施:一是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对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等补上养老设施欠账。新建小区按规定建设的养老设施移交政府后,要无偿或低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对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适宜的要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
二是放宽准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在房租、用水用电价格上给予政策优惠。依托“互联网+”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
三是按规定以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大范围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扩大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这方面培养规模,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
四是优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出结构,相关资金更多用于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整合高龄津贴、护理补贴等,集中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费用。
会议在已出台的促进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政策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新措施:一是鼓励本科和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对符合条件的家政类实训基地等建设优先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大规模培训家政服务人员包括灵活就业服务人员,所需资金按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加强家政供需对接,拓展贫困地区人员就业渠道。
二是对家政企业进社区,其租赁场地不受用房性质限制;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或当年高校毕业生并缴纳社保的,给予社保补贴。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对信用好的家政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
三是提高家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快建立岗前健康体检、第三方认证等制度,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养老托幼家政等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
会议决定加大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税费政策优惠。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承受或提供房产、土地用于上述服务的,免征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6项收费。同时,研究完善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支持生活服务业发展。扩大员工制家政企业免征增值税范围。
1个月前国务院发布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这几年来,国家及地方频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老龄事业的发展和养老体系构建。
今年4月16日,高层刚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别从养老服务的制度改革、养老服务的投融资、养老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进一步对养老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
1、养老服务机构水电气热享受居民价
意见提出,聚焦减税降费,养老服务机构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研究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所得税支持政策。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扶持政策。
落实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质等为理由拒绝执行相关价格政策。
2、彩票公益金55%用于养老服务
意见提出,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倾斜力度,到2022年要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3、招用应届毕业生可给社会保险补贴
意见提出,对养老服务机构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加强从事养老服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其在养老服务机构就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创业就业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支持政策。
4、放宽对老年人申请贷款年龄限制
意见提出,发展养老普惠金融。支持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发养老型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养老金融产品,依法适当放宽对符合信贷条件的老年人申请贷款的年龄限制,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5、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
意见提出,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
国家出台100多个政策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仅中央政府和部委一级的养老文件已经出台130多个,从无到有搭建起了养老政策框架和养老服务体系。
业内认为,在4月份的意见之后,更多的配套政策将会密集出台,我国将形成养老业的第二次政策高峰期。
养老需求大增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近几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2013年突破2亿,占比仅14.9%,2017年达到24090万人,占比突破17%。到2018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与2017年末相比,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59万人,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未来中国老龄人口将进一步增加,养老需求大增。
兴业证券研报称,我国老龄人口增速也常年远超人口增速。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增速为5.7%, 较2016年增长了约827万,而总人口在2018年增速仅为0.38%,同年出生率也仅为10.94‰。2003年至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速达到3.66%,同期我国人口增速为0.52%,老龄人口比重连年不断增加。
养老产业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未来养老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将会更多更强。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测算,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占届时GDP的三分之一以上。与养老相关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兴业证券分析师李跃博认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存在着诸多挑战。从养老机构床位数缺口巨大,到老年医护资源紧张,再到社会适老设施建设、居家养老设施不健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内养老产业尚待在诸多方面进行改善。
与此同时,随着老龄需求总量增长,加之第一批中产阶级积累的财富,可以预见,我国养老产业潜在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根据中国社科院 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养老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主要指日常的生活照料和护 理服务。此外,还包括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居养老、智慧养老相关产品等。未来,养老产业将分为以下四大板块,即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和养老用品。
东北证券宏观团队指出,未来政策的重点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倾斜:一是完善养老机构,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产业。二是发展养老职业培训产业,培养更多养老产业的专业人才。三是发展家政服务及相应的养老看护行业,比如在发达国家非常常见的“日间照料养老院”等养老服务和场所。
对于养老金来源方面,未来会大力促进商业保险和企业年金制度,增加养老金来源;同时加快养老金入市,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出台养老政策,另一个侧面反映的是未来人口结构危机,未来就鼓励生育、降低养育、教育成本方面,也可能出台相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