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财经小百科:人民币上为什么要有“行长之章”?

2019/5/30 8:07:00

印章在各国文化里都是个人身份和信用的意思。在钞票上盖“行长之章”,表明发行银行负责人以其个人身份和地位对外界保证,钞票具有真实的价值。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当时的印章是“总经理章”和“副总经理章”,其含义不言自明。第一任央行行长是南汉宸,当时还称为“总经理”。从第二套人民币到第四套人民币,当时不仅有“行长之章”,还有“副行长章”。到第五套人民币,“副行长章”也没有,只剩“行长之章”。在钞票上盖有银行负责人的印章,乃是渊远流长的银行文化。

问题来了,为什么以前银行要在钞票上盖上银行负责人印章呢?它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明白钞票诞生之初,人们对它的理解。

纸钞最早诞生在中国北宋时期,当时称交子。当时一些富商为解决铜铁钱流通不便的问题,就发明了纸币,用来代替铜铁钱流通。纸钞相当于金属货币的凭证,它本身没有独立价值,它被人们接受完全取决于纸面上载有的金属货币量。

现存最早的宋代交子上,就写着这几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 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也就是说,这张纸钞除了不能在四川行使外,各州府都能接受。凭此钞票可以向主管人员提取770贯钱。交子背面就是官方印章,既是为防伪,也是用用个人信用来保证:这张钞票真实有效,不是废纸。在那个时代,钞票相当于契约——手持钞票者,即拥有对印章者的货币提取权。

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金属货币的价值,很难相信钞票的价值。纸钞必须被赋予信用,才能真正流通。纸钞的契约化本质,就要在外观显示出来:国库盖章、政府盖章,个人盖章,这些都是赋予钞票信用的方法。它必须告诉人们,这张钞票是有人为它信用保证。没有签字盖章的钞票,通常会被视为一文不值。

这样的现象在全世界都一样。最早的英镑钞票,是英格兰银行保证下的等额黄金支付券。最初的英镑都标注“银行会保证根据存款人命令,向持票据来银行要求支付的人支付等额黄金”,上面也有银行负责人的姓名。金本位崩溃后,“等额黄金”字样消失,变成“保证随时向持票来行的人支付”的字样。直到现在,英镑上还有英格兰银行行长的签名。现在港币纸钞上也有“凭票即付”字样,并有香港金管局领导人签名。

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钞票的本质,上面的签名像化石一样提醒着:钞票的起源,以及它的真实价值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