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养老驿站 离开政府“输血”如何盈利引发探讨

2019/6/2 7:20:00

“标杆”养老驿站没挺过一年

养老驿站 离开政府“输血”如何盈利引发探讨

【现实挑战】

社区养老驿站离开政府补贴难以盈利

【应对策略】

深耕社区、提供精细化服务,留住人气、探索盈利模式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双旗杆养老驿站最近悄然关门,受到多家媒体关注。据媒体报道,该养老驿站曾被视为社区养老“标杆”,上下两层的驿站当中,每天来吃饭、活动的老人不下70人。如今却已是大门紧锁,知情人士透露“成本太高了,没钱投资了”。

运营成本过高

“标杆”养老驿站关张

养老服务驿站是距离老年人最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它们将助餐、助浴、助医等贴心服务直接送到老人家中,又或者老人足不出社区,就能就近找到这些服务。截至2018年底,北京的养老驿站已超过500家,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将建成1000家。

双旗杆养老驿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2018年5月,3位留洋归来的清华高材生创建了该驿站,他们从英美等国的社区养老模式中汲取经验,将老年人饮食和医疗养生作为驿站的主打特色,推出针对不同老人的定制服务。然而,被视为典型的双旗杆老年餐桌没有红火多久便逐渐冷却了下来。居民反映,办了会员卡之后没多久,老年餐桌的菜量变得越来越少,去吃的老人也随之减少,后来就不用排队取号了,一天也就十几老人去吃饭,2019年春节后,老年餐桌就停止了供应。

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这家养老驿站一年的房租租金就要上百万,员工有十几个,同时,驿站分一层和地下一层两部分,地上一层的面积不大,大部分活动空间都在地下一层,但是,国家出于对老年人安全的考虑,针对地下部分不给予补贴,因此,即便驿站同样享受国家补贴,但大部分成本都需要自负盈亏。

双旗杆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驿站辐射附近的三个社区,三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万人左右,但运营成本太高导致参与的老年人占比并不高,最终无法支撑驿站运营下去。

政府流量补贴面临实际困难

据60加研究院调研数据,目前养老驿站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政府补贴、照料服务和助餐服务,其他多为公益性质或低价服务。调研发现,月收入不足五万的养老驿站占据了一半以上。

而在所有收入中,政府补贴占据大头。政府补贴占总收入50%以上的驿站高达40%。以西城某养老服务驿站为例,该驿站运营1年以上,但政府补贴资金仍占驿站总收入75%以上。

目前政府补贴包括两部分:一是政府一次性补贴或租房补贴,二是政府流量补贴。流量补贴包括服务流量补贴、托养流量补贴、连锁运营补贴和运维支持。但在流量补贴实行过程中,养老驿站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

上门服务多为低价或免费

时间长效率低

首先,服务流量补贴是根据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收费流量总和的一定比例给予的资助补贴。目前养老驿站主要承接的是居家上门服务,而上门服务比集中式养老服务耗费的时间长且效率低。调研中发现,居家上门平均每位工作人员每天只能完成2到3单,月服务人数在200人以下的驿站占据50%以上。且现阶段老人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普遍较低,驿站提供的是低廉甚至是免费的服务项目。因此,服务总收入并不高。

同时,需要老年人持养老助残卡刷卡消费后,驿站才能拿到补贴。不少老人的消费习惯让他们不愿去银行开通养老助残卡的支付功能,这也会增加上门服务的难度。此外,还存在流量如何界定的问题,例如驿站对老年人提供的心理慰藉、讲座、集体活动等算不算提供服务并没有定论。

照护服务受时长限制

驿站和街乡照料中心“抢生意”

第二,托养流量补贴是指根据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开展照料服务给予资助补贴,日间托养每天照料时间不少于6小时。但实际情况是,养老驿站的照护服务是受限制的。其中短期全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5天。对于需长期托养的老年人,统一推介转送到附近的养老机构(照料中心)接受全托服务。

而部分社区的养老驿站和街乡一级的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存在竞争关系。两类机构分属不同的运营者,由于养老驿站的服务人口、辐射范围、服务能力有限,竞争优势较小,与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老驿站提供照护服务的难度。

驿站连锁化经营

是否有利尚待探讨

第三,连锁运营补贴是指对品牌供应商承接若干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运营,并实施同一服务标准、品牌连锁运营给予的奖励补贴。现实情况是,目前,养老驿站的连锁实际上产生的规模效应很小。这是由于服务业连锁和便利店等行业连锁差别较大,便利店等连锁可以通过供应链体系降低成本,但养老驿站连锁中,每个店需要固定的人和设备,且相互之间的业务协同关系较小,规模效应并未产生。以诚和敬为例,目前诚和敬在北京打造了超过100家驿站,但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养老驿站能够维持运营依赖政府的补贴,离开了政府输血,探索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同时,社区居家养老的竞争已经从之前的跑马圈地走向深耕社区、提供精细化服务,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盈利和长远发展。在人力成本逐年提高的前提下,如何能把握好市场规律,从初期的以利润换人气到后期的留住人气、逐步盈利,这也是对运营能力的大考验。

文/本报记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