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可谓是流年不利:继年初杨凯离职后,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一直处于空缺的状态;而近日,公司还出现了新发基金中融智选质量募集失败的情况。在公司权益类团队星光暗淡的情况下,中融权益类基金的发展前景堪忧。
5月23日,中融新机遇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基金经理姜涛因工作安排离任。在2015年6月17日至2019年5月22日管理新机遇期间,姜涛的任职回报率仅为-10.02%。
除去姜涛外,纵览整个中融权益团队,公司目前很难找到一位星光熠熠的掌门人。具体看,旗下目前掌管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基金经理有11位,而他们之中任职回报率最高的是柯海东。从今年1月25日开始管理中融竞争优势算起,截至5月30日收盘,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约为22.61%,而同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表现最好的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已经逼近了60%。
此外,5月16日,公司新发基金中融智选质量还发布公告,由于不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从而募集失败。究其原因,这或许与公司的量化基金业绩欠佳相关。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易海波,巧合的是,目前公司所有的量化基金也均由易海波负责,但他取得的最佳任职回报率也仅为12.81%。
姜涛所管基金越来越少
5月22日,姜涛卸任了中融新机遇的基金经理一职,卸任原因是工作安排。不过记者发现,从回报率来看,他在管理新机遇过程中的表现着实一般。天天基金网显示,姜涛在2015年6月17日开始管理该基金,然而经过近4年的努力与付出,其任职回报率也仅仅为-10.02%。
此外,《红周刊》记者还发现,在2018年3月9日姜涛接手了中融鑫价值后,他便没有再新任其他基金的基金经理。不仅如此,在2017年12月以来,他已经先后卸任了鑫回报、强国制造、鑫起点、鑫视野、新产业和新机遇6只基金。目前他仍在管理的基金只有新经济和鑫价值。至于姜涛缘何所管产品越来越少,业绩欠佳成为显而易见的因素。在他卸任的基金中,除了鑫视野、强国制造和鑫回报的任职回报率分别仅为0.81%、5.24%和0.99%外,其他产品的任职回报率均小于零。
具体以中融新经济为例,从2015年11月25日开始,姜涛就加入了该基金的管理,虽然在2017年9月20日至今年5月14日,王玥也一同管理,但是她一直负责债券类资产的投资。截至5月30日收盘,自2017年9月20日两位基金经理联合执掌以来,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仅为-8.72%,在同类基金中排在后三分之一。
查阅该基金逐季季报,记者发现姜涛的选股能力尚可,主要的问题出在了股票仓位的控制能力方面。首先看选股情况,去年一、二季度末,该基金重仓了当时市场热门的医药股;去年三、四季度,该基金重仓了比较抗跌的中国平安、苏泊尔等蓝筹股。而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唐人神当时的年内涨幅也达到了131.92%。
虽然姜涛在选择重仓股的过程中失误寥寥,但是或许由于股票仓位配置不合理的缘故,截至5月30日收盘,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也仅为15.02%;而去年在重仓股跌幅不大的情况下,该基金的净值仍回撤了18.67%。
具体看,从去年一季度开始,基金就提高了股票仓位,在去年市场全年走熊的情况下,基金的平均仓位却达到了82.13%。而今年以来,尤其是在一季度,虽然市场整体上涨,但是季度末基金的股票仓位只有76.85%,较去年四季度末的水平还有所下降。在二季度,市场开始震荡调整,但根据天天基金网的股票仓位测算,该基金的股票仓位可能已经加到了95%。
对于姜涛的投资风格,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贾志分析:“姜涛所管理的基金持股集中度较低,可以看出他注重个股选择,具有相对稳健的风格。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管理的基金仓位配置不合理,阶段性错过了一些市场机会。”
权益类团队新人尚需检验
今年以来,中融旗下的基金经理频繁调整,综合基金经理变动结果来看,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基金经理柯海东新增了竞争优势和策略优选两只基金。天天基金网显示,柯海东在去年9月加入中融基金,今年1月25日开始管理竞争优势,5月14日开始又接手了策略优选。
虽然目前柯海东在中融基金开始担当重任,但是其过往的业绩表现并不亮眼。柯海东此前曾在前海开源担任基金经理:根据《红周刊》记者统计,他在前海开源管理过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有沪港深农业、沪港深景气行业精选以及优势蓝筹,而这3只基金的任职回报分别仅为12.04%、11.14%和-6.18%。
让人困惑的是,柯海东并非成名已久的明星级人物,对于中融基金而言,任命一位历史业绩平平的基金经理管理公司旗下两只产品,似乎也是无奈之举。纵览中融权益类团队,暂时还没有出现一位能擎旗的人物:在公司现有的11位基金经理中,柯海东凭借今年1月25日开始管理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取得任职回报最高的一位,截至5月30日收盘,其任职回报率为22.99%。对此,格上财富研究员张婷分析:“他主要偏向大盘价值型风格,选择的多数是一些龙头公司。”
其实,不论是从今年的业绩来看,还是从历史回报来看,公司老牌基金经理的表现都颇为尴尬。在公司管理主动权益类基金已经四年有余的解静就是其中一例,她自2017年11月16日起管理的中融沪港深大消费,迄今的任职回报率仅为-22.84%,而截至5月30日收盘,今年以来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也仅为3.92%。在老将业绩欠佳的情况下,菜鸟新手似乎需要承担起发展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重任。
有趣的是,在公司权益类团队中,除了柯海东外,寇文红和金拓也都是新加入管理权益类产品管理的基金经理。例如基金经理金拓,他此前一直在公司担任债券型基金的管理,但自今年1月22日接手中融核心成长以来,他已经取得了16.55%的净值增长率,在1818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310位。根据今年一季报,他重仓的股票均属于通信、计算机、电子、电气设备和传媒5类行业,受催化,其以科技成长股为主线的投资策略暂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其长期业绩还需要时间来进一步检验。
量化基金惨成公司“短板”
5月16日,中融智选质量发布公告称,该基金于2019年1月19日开始募集,截至2019年4月18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红周刊》记者发现,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易海波。深究智选质量募集失败的原因,他管理量化基金的历史业绩平平导致其成为替罪羊。据《红周刊》记者统计,目前中融旗下所有的量化基金都由易海波管理。而截至5月30日收盘,其麾下的量化基金——2017年1月5日开始管理的量化多因子(A类份额)、2017年3月22日开始管理的量化智选(A类份额)、2018年3月30日开始管理的智选红利和2018年12月21日开始管理的量化小盘,所取得的回报率分别仅为-18.45%、4.3%、-4.1%和12.82%。
对此,张婷向《红周刊》记者指出:“从易海波管理的基金的收益和业绩基准的比较来看,超额收益并不明显。量化基金业绩一般,因为量化模型能选出具有超额收益的股票概率不大。而量化模型的好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主观的想法在量化模型上的映射,因此,基金经理可能需要挖掘更实用的有效因子用于选股,优化和完善量化模型。”
在上述四只量化基金中,只有量化多因子和量化智选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表现尚可。但他们去年的业绩却表现不佳,去年两只基金的净值分别回撤了24.41%和22.81%,而这主要源于基金仓位较高。查阅两只基金逐季季报,《红周刊》记者发现,它们去年各季度末平均股票仓位都在90%以上,这样看来,似乎相关产品目前所创建的量化模型还不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反应。
不仅是股票仓位,它们的投资风格也并不能够完全契合不同市场的风格。首先看量化多因子,该基金一直扎根中小盘股的投资,而且股票的更换频率也比较快,可见在基金经理构建模型时赋予成长因子的参数较大;而量化智选则一直重仓钢铁、银行、重工、地产等蓝筹股,可见该模型的质量因子的参数较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红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易海波管理的基金中,除了量化多因子外,量化小盘也是高仓位配置小盘股的产品;智选红利的风格则更类似于量化智选,倾向于大盘股的投资,今年一季度末,两只基金均重仓了华侨城A和荣盛发展。在公司本身已经出现量化基金同质化严重、业绩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再发行一只新的量化基金,似乎也缺乏吸引投资者的亮点。”由此,新基金最终募集失败也成为偶然中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