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数据能够体现一个经济体的活跃度,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化。
6月3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连续第七年发布《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通过支付清算数据呈现支付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等变量之间的联系。
《报告》指出,非现金支付工具规模对M2的比值在2018年继续下滑,从2017年的22.42%降至20.63%。一般而言,非现金支付工具和实体经济运行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这一数据能够反映经济体的活跃度。《报告》称,非现金支付工具规模对M2的比值持续下降需要加以重视。
创造GDP所需的平均支付金额也呈现分化趋势。创造1元GDP所需要的非现金支付金额延续2017年的下降趋势,从45.5元变为41.9元,创造1元GDP所对应的支付系统业务规模从2017年的65.5回升至68.2元,接近2016年的水平。这意味着,创造同等规模GDP需要的金融活动更多了。2017年时这一数据首次下降,当时《报告》称得益于降杠杆的成效,另一方面表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提高。
在区域分布上,(据最新可得数据)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三者在区域资金流动规模中占比分别为33%、19%和6%。与2016年相比,北京的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上海的比重增加了2个百分点,保持了自2014年以来的增长趋势。在总体资金流动规模上,2017年各地区内部大额实时资金流动规模比重上,北京由2016年的41%下降到37%,上海由14%上升至15%,深圳保持4%的份额不变。总体看,上海在近年来表现出上升趋势。李扬指出,这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成效的体现。
作为当前支付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第三方支付格局也正在逐步改写。《报告》指出,随着监管趋严,第三方支付行业野蛮生长阶段结束,行业正合规有序发展。据初步统计,2018年共发布十余份监管文件,开出百余份罚单,累计罚额是上一年罚额的近7倍,即比上年增长近6倍。受监管收紧等因素影响,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等行业规模明显收缩,导致互联网支付行业整体规模下滑。不过,头部电商公司通过销售激励和补贴等手段带动交易规模增长,叠加航旅、出行、教育等行业发力,电商主要平台gmv明显回暖。游戏、教育、物流等行业表现超出预期。随着电商流量触达天花板,网络购物规模增长持续下滑,线下移动支持凭借更丰富的场景和更平稳的增速,正在逐步成为移动支付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致辞中表示,坚定支付产业发展信心。在对外开放中,真诚欢迎国内外有实力的机构入场提供支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