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学费1万2退款却要倒贴上万 培训机构套路有多深?

2019/6/9 10:55:00

学费1万2,退款却还要倒贴上万,培训机构套路有多深?

每经编辑 孙志成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管理、教学制度提出了诸多规范。但是直到现在,依旧有很多培训机构没有有效落实国务院的意见。

“教育分期”课程推销

据央视财经6月7日报道,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在一间不足两平方米的房间内,销售人员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不断地进行课程推销,一再劝说央视记者购买45999元的24个月课程或49999元的30个月课程,并承诺当天立即报名可以享受5千至6千元的优惠。

英孚教育工作人员:10%的首付公司已经禁止了,但是我可以帮你申请到。

央视记者:我是在校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工作,能贷出来4、5万元吗?

英孚教育工作人员:不能,用你父母的名字办。

央视记者:那我随便拿来一个人的身份证,你怎么知道是我父母的呢?

英孚教育工作人员:我是来帮你办成这个事儿的,我是绝对不会卡你的,你懂吧?

在另一家教育机构,央视记者同样以在校学生的身份试听课程,随后,销售人员热情地推销售价5680元的课程,并承诺帮助记者办理正规金融机构不能办理的学生分期付款。

仁和会计工作人员:你可以办分期,最多交1000元。

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尝试办理分期贷款。在办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反复强调贷款没有利息。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招联金融工作人员:我们收取的是一个期费,假如您分12期的话是收7.8%的期费,24期的话是13.92%,36期是20.88%。

央视记者:36期的20.88%是年利息吧?

招联金融工作人员:这个是一个费率。

央视记者:费率和利息有什么区别?

招联金融工作人员:没有区别。

目前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存在向消费者推销价格昂贵且服务期限超过一年的分期贷款课程。而国家规定,培训机构收取培训预付费不得超过三个月。但这些培训机构往往把自己包装成高科技公司等,以此躲开监管。

收钱容易,退钱难

一些学生办理了上述的“分期贷款”,但因一些原因无法学完课程想要退课时,部分培训机构却找各种借口不给退。

据北京青年报2018年报道,无论是线上咨询还是线下咨询,这些培训机构大部分都表示,正常情况下,课程款不可退。

据研究生钱女士表示,她在办理分期付学费前,课程顾问就很直接地告诉她,以后要是不想学的话,钱退不了。

在某英语培训机构购买了课程的小雪也表示,她的课程合同中虽然有一张退款方式,但据她所知,她所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人退款成功的,“我们很多人退款退不成,只能去二手交易平台上卖课。”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某二手交易网站上搜索,几乎每个机构都有自称学员的卖家在转售课程。一名在售华尔街英语课程的卖家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一共买了7万元的课,但实际上只上了2个月不到就不想上了,“一是因为时间问题,二是因为还款压力很大。”卖家说,他曾向华尔街提出过退款的请求,但被驳回了。而在二手平台上卖课也是课程顾问给出的主意。

据央视财经,一个年轻女孩表示,她在一家名为高顿财经的网络教育培训机构,交了3万多元的课程,因为货不对板要退款,竟然被拉黑了。

高顿财经消费者:去年三月末,我在网上报名了ACCA全科卡,广告上写的是有直播课程,交了钱之后才发现没有直播课、全是录播课。申请退费要扣掉我赠送的金融英语课。

即使能申请退款,但一些培训机构设置了不公平的退费标准。按照他们的计算方法,消费者不仅一分钱都拿不到,甚至还要倒贴钱。

仁和会计消费者:刚开始交的是6门课1万2,1万2除以总课时,一个课时不到100元。我们去退费的时候,仁和会计工作人员跟我们说要按300元一个课时来扣我们的费用,他们说我一共上了86个课时,要扣2万多。

专家提醒:前期理性防范认真甄别

据央视财经,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20521件,与2017年相比增长近一倍。那么,面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种种套路,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律师马国华表示,如果说事先你并没有给人家合同,现在你完全是制式打印的合同,连签名都是打印的,肯定是假的。当事人完全可以不认可,可以定义为合同无效。

同时,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在报名、缴费之前一定要认真审查协议内容,把培训机构承诺的条件罗列到协议中,日后出现纠纷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律师邱宝昌:“它的格式条款,利用APP利用技术的手段来签订不公平不合理条款,应当向市场监管部门去投诉,也可以依据合同,也基于APP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工作人员谢龙:“如果培训机构伪造了消费者的身份背景进行贷款,那么培训机构要承担行政处罚。如果说机构怠于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那么它首先会被行政机关处罚,比如说市场监管部门会去处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