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国结算披露5月新增投资者115.26万户,增速大幅放缓,较4月的153.11万户减少了24.72%。
不过,新增的百万名投资者未能给券商带来靓丽业绩。
券商5月“成绩单”显示,75%的券商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亏损家数环比翻倍,达到6家。
有业内人士分析,券商难以摆脱“看天吃饭”特性,5月市场成交额的下滑对经纪业务有较大影响;而投资类业务若没有及时优化配置,会加剧整体业绩惨况。
为了压缩成本,优化业务布局,券商今年开启新一轮裁减营业部潮,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7家券商在5月密集申请撤销分支机构,另有2家已经获得核准批文。
亏损券商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剔除子公司,在可比口径中,券商5月净利润合计为36.9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6.97%,较今年4月下滑43.33%。
净利润规模方面,共有11家券商超过亿元水平。其中,仅中信证券与国泰君安超过4亿水平。向来以互联网经纪业务为特色的华泰证券,排名骤降至第8名,净利润2.34亿元,令人大跌眼镜。
亏损队伍迅速壮大。除去资管子公司与投行子公司以外,华鑫证券、安信证券、国联证券、东北证券、国元证券、国盛证券合计6家券商净利润为负,而在4月仅有3家券商未盈利。其中国元证券与国盛证券亏损较大,分别为-1.65亿、-1.8亿。
券商业绩不理想,主要因为市场5月持续调整,这也动摇新增投资者进场的决心。
从指数来看,上证综指在5月下跌5.84%,创业板指跌8.63%。成交量也明显收缩,根据华创证券统计,5月日均成交额4901亿元,环比下滑39%;月换手率22.91%,较上月减少14.24%。两融规模也在回落,跌至9225亿元。
广州一家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A股没有赚钱效应,股民要么已经离场,要么套牢。”其接触的多名大户陆续将资产从证券账户转出,“客户资产转出越多,我们考核扣分会越多。但是留不住,A股吸引力不大,基金也很不好卖。”其指望科创板开板能提高大户积极性。
经纪业务下滑是券商共同面临的问题,若自营和资管业务一旦出现“失控”,则导致业绩进一步下探。
深圳一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人士解释,“仓位在这轮调整中如果没有及时降下来,会很受伤。”其分析,部分业绩剧烈下滑的券商,可能“栽在”自营业务。
天风证券非银团队表示,5月上市券商业绩波动除了受分红因素影响外,投资类和经纪业务对于业绩影响较大,也是各家业绩分化的原因所在。
华创证券非银团队表示,不确定性来自于自营、资管和利息收入。券商资管和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各自不到10%,因此投资收益成为决定月度数据变动方向的关键。
营业部关停潮
市场低迷下,券商“跑马圈地”节奏大幅放缓,5月迎来年内裁撤营业部的小高峰。
6月10日兴业证券公告,获得福建证监局批复文件,允许设立17家分支机构,其中9家为分公司。此外,山西证券在5月中旬申请设立11家分支机构;华鑫证券和五矿证券同月分别申请设立7家、5家分支机构。
但更多券商在5月密集选择撤销分支机构。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广州证券、宏信证券、国融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海通证券等在内共有7家券商提出申请,其中银泰证券在6月3日获得广东证监局的受理。
广州证券动作最多,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在17个地区申请撤销营业部,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中信证券收购的缘故。
深圳一名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分析,“虽然中信证券看重广州证券营业部资源,但运营不理想的营业部也是负担;另外有些地区中信证券已经覆盖,没必要重复设点加大成本。这次撤掉营业部是意料之中。中信证券会将重心放在广东地区的营业部上。”
另有2家券商已经获得核准批文。国海证券5月拿到关于撤销肇东南直路证券营业部的批复文件,这是该券商自4月以来申请撤销的第3家营业部。
前述深圳券商营业部总经理谈道,“营业部成本很高,比如人员成本、设备成本,这两年不少营业部亏损。关停营业部是优化网点的方式之一。”
前述广州券商营业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我们营业部就搬了一次家。原位置租金高,即使后来办公面积减少一半,公司还是很难承受。”在他看来,一方面二级市场环境不好,佣金率持续下降,凸显出成本问题;另一方面许多业务已经实现网上操作,营业部冗余情况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事实上去年下半年,券商已经开启一轮撤销分支机构潮。国泰君安、天风证券、申万宏源、中原证券、东吴证券、中泰证券、东海证券、中航证券等均陆续关停部分地区的营业部。其中大通证券、中航证券、国海证券、英大证券和天风证券撤销的是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