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债务怎么办?
6月14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深圳、成都、西安等地已全部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
记者了解到,公立医院债务,是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看病贵的幕后推手之一。数据显示,2005年的公立医院负债为2041亿元,2015年则增长至12363亿元,破万亿大关,10年间增长了5倍多。但与此同时,负债却超过了院均收支结余,绝大部分结余被用来偿还债务,医院创收动机变得强烈,也导致学科建设、医务人员等投入较为紧张。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多数公立医院发展并非依靠自身收支结余的累计和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而是依靠自身不断举债。
那么,医院的债务从何而来?安徽省曾发布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及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公立医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举债实施基本建设和购置医疗设备等,形成了一些历史债务。债务对特定时期公立医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实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补医”机制逐步破除,偿债资金来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债务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因此,各级财政对全国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不断增长,从2010年的84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705亿元,年均增长15.6%。国家也要求要“严控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据了解,安徽、贵州等7个省份对公立医院发展建设性债务进行锁定、剥离和化解。安徽省安排20亿元新增债券额度,用于激励2017—2020年公立医院债务化解较好的市县。贵州省制定3年化债行动计划,对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94亿元存量债务进行锁定和剥离。
附发布会实录:(来源中国网)
主持人 宋树立:
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第16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发布会继续按照“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主线进行。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以及安徽、陕西、贵州相关地方的卫生健康部门的负责同志,主要向大家介绍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情况和2018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的经验。
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巡视员朱洪彪,
安徽省铜陵市常委、副市长昌红梅,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波,
贵州省福泉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曾薇。
下面,首先请朱洪彪巡视员介绍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朱洪彪: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向长期关心、支持医改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进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统筹谋划、高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公立医院改革重大政策文件,对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强调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李克强总理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公立医院改革作出部署,将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到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的高度。孙春兰副总理多次听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汇报,深入基层指导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创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取得明显成效。继续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在2017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2018年19个省份再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山东、广东、福建等地明确每年调整1次价格,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福建省三明市、四川省南充市等地设立药事服务费,体现药事服务价值,促进合理用药。
二是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又有新突破。各级财政对全国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从2010年的84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705亿元,年均增长15.6%。四川省成都市量化、实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6项投入政策,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公立医院无发展建设性债务,安徽、贵州等7个省份对公立医院发展建设性债务进行锁定、剥离和化解。
三是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94个城市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超过100个。广东省全面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利用大数据技术确定4051个病种的分值和相对权重,并将日间手术和符合条件的门诊术前检查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范围。
四是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实行进口抗癌药零关税。开展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平均降价56.7%。在11个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25个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
五是加快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山东、广东、宁夏等地实行人员总量管理,总量内人员执行一体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统一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28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六是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地方党委均制定了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实施办法,为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提供制度保障。江苏、陕西等7个省份在所有城市、县(市)都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能。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树立了榜样。
今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等21个地方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中央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受表彰的地方给予奖励,受表彰地方的改革经验、做法对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宋树立:
谢谢朱司长。下面请昌红梅副市长介绍安徽省铜陵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经验。
昌红梅:
铜陵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突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联通、服务联动”,有力有序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一、强化外部治理,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定期调度、督导、考核等制度,确保改革有序推进。二是强化保障措施。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财政补偿方式,突出以服务绩效为导向的补偿原则。2018年,财政对市级公立医院投入较上年增长6.4%。将市级公立医院长期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三是加快价格调整。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推进药品、耗材带量网上阳光采购,先后4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四是改革医保支付。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探索对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实行签约人口总额预付制度。
二、完善内部管理,释放公立医院内生动力。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赋予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制定医院章程,创新医联体联合党委活动载体。二是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出台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院长年薪制及绩效考核方案,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维度,强化绩效考核。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由改革前的36%提高到44%。三是推动智慧医疗互通共享。投入4000万元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搭建双向转诊平台和流动医生工作站APP,推动医学影像、检验、心电与基层互联互通,与健康档案无缝衔接。四是改善人文关怀和患者就医感受。完善人文关怀制度,提升医院文化品位和团队凝聚力。全面施行“先住院后付费”,开展健康促进医院活动,实施“志愿服务驿站”“共享轮椅”“阅享宝贝”等便民措施,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
三、强化多方联动,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一是优化整合医疗资源。推动三甲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引导部分城市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医院。开展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行人员配置、运行管理、医疗服务一体化,实现人员、资源、信息和利益“四个共享”,促进组织体系、服务模式、管理能力和保障支持“四个升级”。二是实现医卫协同。发挥公立医院人员、技术、品牌等优势,横向建立“医疗+公卫”跨部门协同机制,成立医防融合指导中心,纵向由公立医院会同公共卫生机构专家下沉社区,与全科医生共同组成医防融合工作指导组,实施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医防融合项目,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率提高13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资源下沉。通过设立专家工作室、高年资护士工作站、选派流动专家等方式,开展“点对点”医疗帮扶,提供“定制式”诊疗服务。推深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1+N”服务团队,精准签约、有效履约,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向医院延伸、医防专家服务向社区延伸。
主持人 宋树立:
谢谢昌市长。下面请张建波副市长介绍陕西省延安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经验。
张建波:
2015年,延安市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我们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综合施策,强化政府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着力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主要成效
一是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筑牢分级诊疗基础,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借梯登高,让老区人民及周边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三是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全市公立医院累计建成省级重点专科6个,市级重点学科12个,市级重点专科70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80余项,门急诊量、县域内就诊率全面提高。四是公立医院进入良性发展。全市96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4.73%,低于全省6%的目标。五是医务人员收入稳步提升。薪酬制度改革后,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平均年收入14.2万元,二级医院11.8万元,分别比同级事业单位高2.4倍和2倍。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改革合力。坚持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建立工作台账,逐项分解改革任务,定期督导考核。
(二)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从2016年10月起,市区7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出台《延安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财政补偿办法(试行)》,严格落实政府6项投入。县级公立医院和专科医院人员工资100%纳入财政预算,市级公立医院按80%比例予以补助。深化药品采购供应制度改革,从2017年6月起,市县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
(三)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出台《延安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科学核定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将公立医院领导人员年薪单独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自主分配,制定符合本院特色的绩效分配办法,加强内部绩效考核,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领导班子的收入与医务人员的平均工资挂钩,院长的收入与领导班子的平均工资挂钩,不断缩小院长、领导班子成员与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差距。
(四)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提高医保报销比例。2012年,延安市实行“三保合一、市级统筹”。机构整合以来,“四重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筑牢,市域内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农村居民用药目录由不足1000种增加到2000多种,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改革前的45%提高到76.3%。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就医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改进和提高。
主持人 宋树立:
谢谢张市长。下面请曾薇副书记介绍贵州省福泉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经验。
曾薇:
福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医改精神,践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三破三立”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三促三强”构建优质高效健康服务体系,全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操心事”“烦心事”。
“破”,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破院长“官衔制”。实行院长(副院长)去行政化聘任,赋予院长“副院长提名权、中层干部任免权、人员自主招聘权”。二破医院“大锅饭”。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在总量内由公立医院自主公开招聘医务人员。实行编内外人员同岗、同酬、同交职业年金、同享退休待遇“四同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人岗相适、岗变薪变。三破财务“紧箍咒”。将两家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由二级预算单位调为一级,医院自行统筹预算内资金。把财政差额补助转为全额保障,实行独立核算、定项补助。
二、“立”,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激活医疗机构内生发展动力
一立“一把手”推动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医管委“双组长”,统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二立科学人事薪酬分配机制。认真贯彻“两个允许”,封存编内人员档案工资,全面实行岗位薪酬+绩效薪酬,编内编外同岗同标准,按劳取酬。三立公益性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考评定院长年薪、定医院考核奖和薪酬总量。
三、“促”,构筑紧密型医共体,促进卫生健康事业优质高效发展
一是以城带乡,促统筹发展。以2个县级公立医院牵头,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协作联动、高效运转的一体化“医共体”服务新体系。二是资源下沉,促协调发展。医护专家组团下沉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双向转诊,促进分级诊疗。三是考奖结合,促联动发展。对基层分院实行“政府目标考核奖+业务绩效奖”结合奖励,分院院长、职工的政府目标考核奖分别为3.2万元、1.5万元,提取业务收支结余60%发放业务绩效奖,“托底不限高”。
四、“强”,狠抓服务能力提升,补强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短板
一强医疗服务基础。三年来,投入近12亿元建成“2+5”重点学科、一站式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二强远程医疗服务。按照贵州省远程医疗“一网络一平台一枢纽”要求,建成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平台和远程信息专网,并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建成互联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三强健康促进载体。在全市建成112个健康社区、健康促进医院等载体,推送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
通过系列措施,我们实现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三个回归”,实现了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好、服务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医生满意、政府满意“三好三满意”改革目标。
主持人 宋树立:
谢谢曾书记。
下面是提问时间。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
健康县域传媒记者:
提问延安市张副市长,据延安市组成了医疗集团,我觉得在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方面,延安当地做得很有特色。下一步延安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又有哪些具体打算?
张建波: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对标公立医院改革目标要求,紧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下一步主要是在完善体系、加大投入、强化监管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完善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做强做优三级医院,优化提升二级医院,托管带动乡镇卫生院,全面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医疗服务网络。加大投入主要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8年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9.65%,今后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改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提升医疗服务的条件。强化监管主要是着力抓好治疗过程、医保资金使用、药品耗材采购等工作,通过加强监管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和得实惠。
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将几个三级医院建成服务周边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一个是采用帮扶、托管、合作办医等方式与全国有影响的医院联合办医,重点是与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合作。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培养一批地方骨干人才。
二是继续推动医联体建设。以现有的几家三甲医院为主体,分板块吸收各县级医院,组建几个医疗集团,让集团内的医疗资源统一调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让更多的群众能均等地享受优质资源。
三是全力推行市域内公立医院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就医费用,防止过度医疗。
四是大力推行远程医疗,让患者少跑路,让患者在基层能接受到知名医学专家的治疗。
五是继续推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专家、名医深入基层开展服务。
六是着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水平,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基层人员倾斜,让他们能够心情愉悦地在基层服务。
七是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各级医疗管理水平,确保药品耗材采购、就医治疗过程、医保报销,公正、高效、安全、有序。
八是加强党对医院的绝对领导,健全医院党组织,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发展医疗事业,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爱岗敬业的队伍,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让卫健系统广大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服务当地及周边群众。
健康报记者:
我这个问题提给铜陵市昌副市长。您刚才在介绍公立医院改革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就是“促进医卫协同”,讲到要构建医防融合体系,建设医防融合指导中心,医防融合体系和医防指导中心都是比较新鲜的词汇。针对这两个词汇,您能够讲一下它的主要表现以及主要形式吗?另外,今天的主题是公立医院改革,在医防融合体系里面,公立医院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昌红梅:
大卫生、大健康体系的构建,确实需要我们不仅做好治病的文章,更要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在医防融合这项工作当中,公立医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机构体系的建立,还是从作用的发挥,我们有这几方面的做法:
一是发挥牵头作用,搭建医防融合的组织体系。我们成立了医防融合的指导中心,由公立医院的骨干专家会同市级疾控、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机构的专家共同组成,下沉到市区。
二是发挥指导作用,建立医防融合的工作机制。我们发挥公立医院学科优势,联合公共卫生专家下沉到市区,突出“一点一策”,研定医防融合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例会、现场会、考核评估一系列工作制度,为慢性病人群实施特色一体化的服务。
三是发挥公立医院的带动作用,打造医防融合的服务品牌。巩固健康促进医院的成果,选拔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构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特别是针对重点人群,像0-6岁儿童、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等高危人群,我们开发了特色服务包,开展了像“糖友会”、“小药盒”等特色服务项目,在最基层一线为广大居民提供服务,也是深受他们的欢迎。
新华社记者:
我想请问朱司长。众所周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今年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的21个地方都有哪些共同经验、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可以推广到全国范围,请详细谈谈。
朱洪彪:
公立医院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充分激发和调动各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务院办公厅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到落实有关重大政策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表彰激励范围,已经连续三年表彰了99个地方。从今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个地方5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高度重视。今年受到表彰的21个地方是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进地区的代表,他们有这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突出强化三医联动改革,敢于动真碰硬,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探索创新。
三是改革推进上,既注重统筹谋划又深耕细作,在提升公立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上狠下功夫。
四是这些地方发挥了后发优势,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的推动改革,所以他们取得的经验更加弥足珍贵,更具有推广价值。他们为全国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起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和学有榜样的激励作用,对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界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贵州省福泉市曾薇市长,您刚才在介绍福泉市情况的时候提到了“三促三强”,构建健康服务体系。我的问题是,目前福泉市在实现医疗资源全面下沉方面的进展是什么样的?如何保障村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曾薇:
谢谢记者的提问,我们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福泉市是贵州省的县级市,我们虽然不是贫困县,但是依然有脱贫攻坚任务,同样有贫困人口。在保障村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上,我们围绕解决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围绕“看得上病”,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村级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实现县二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5个100%”,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中医馆、执业医师、全科医生、村卫生室村医配置及村医养老保险购买“6个全覆盖”。
围绕“看得起病”,实施大病集中救治,落实贫困群众参合全覆盖,实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 县、乡目录外费用占比分别控制在10%、5%以下,县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围绕“看得好病”,推进医共体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全面建成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室、影像室、心电图室、检验室、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室“五室”。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实行分级转诊、医防并重,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优质服务尽最大力量保障群众看得好病。
东方卫视记者:
请问朱司长,今天看到上海作为正面典型被多次提到,深化药品领域改革方面提到了对于未实施医保带量采购的品种,上海市探索实施了药品集团采购,还成立公共医疗机构的采购联盟。请问这样的采购模式有哪些优势?对于降低药品价格和采购成本有哪些积极促进作用,是否是可持续、可借鉴的?
朱洪彪:
去年总结公立医院改革成绩的时候,我们专门把上海实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作为一个经验向全国推广。上海市对未实施医保带量采购的品种探索实行药品集团采购,首批5家三级医院和6个区组成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联盟,通过发挥“团购”优势、提高采购集中度、优化供应链等措施,降低药品价格和采购成本,采购的42种药品平均降价60%,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它的经验在于发挥了带量采购、集团采购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采购规模,可以大幅降低采购价格,挤出药品价格的虚高水分。另外,他们采购的这些药品,基本上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在质量上都是有保证的。希望各地能够学习借鉴上海的经验,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继续落实“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思路,使改革能够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朱司长,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到要建立公立医院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请问如何理解“动态”二字?接下来有什么具体的安排?
朱洪彪:
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取消药品加成,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在新的补偿机制下,政府投入逐年增长,去年年底全国公立医院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10%左右,这意味着我们还有90%左右的补偿要靠提供医疗服务。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就是完善补偿机制,完善补偿机制的重点就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2017年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时候,所有省份都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但是这个调整更多是围绕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低于成本、比价关系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各地都在积极深化价格改革,2018年又有19个省份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明确规定每年调整1次价格。各地要继续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小步快走不停步,逐步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推动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补偿新机制。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同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
提问给朱司长,刚才你介绍了今年的深化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医务人员的改革今年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呢?
朱洪彪:
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后,改革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当前,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围绕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做文章。广大医务人员是我们深化医改的主力军,要从提升薪酬待遇、优化发展空间和职业环境、提高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一是要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允许”要求,稳步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改革薪酬结构,注重长期激励,注重向低年资医务人员倾斜,要让广大医务人员靠知识、靠技术、靠劳动获得阳光、合理、体面、有尊严的报酬。为此,我们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重点提高诊察、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医疗服务价格,使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体现,引导医务人员专注能力水平提高,专心学习成长进步,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二是要深化人事职称制度改革。我们要推广一些地方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推动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同待遇。今天我们三个地方的领导都介绍了,他们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上就是实行总量管理,打破身份界限,同岗同薪同待遇。我们也要建立以医疗服务水平质量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人才评聘机制,不搞唯论文、英语、科研的“一刀切”,避免职称评聘和实际工作的“两张皮”。要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探索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有条件的医院。
三是要健全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制度。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力争在入职、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同等对待。
四是要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要合理设置岗位、调配人员,科学安排工作量,减轻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落实医务人员学习、工作、休息制度,维护和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要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解除他们治病救人的后顾之忧。
五是要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 宋树立:
刚才两个问题都谈到了服务价格的问题。医改是综合性的综合施策,刚才谈到了服务价格的提高,实际上我们是希望通过加大政府的投入保障,挤压药品的虚高价格,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还要通过内部的加强管理、挖潜、控制成本来使得医院的投入、保障方面良性运转起来。
朱洪彪:
公立医院改革这几年探索出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腾空间”,就是取消药品加成,通过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分类采购,降低药品虚高价格。通过17种抗癌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谈判降价56%,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25种药品降价52%,上海42种药品集中采购降价60%等等。通过这样的集中采购、分类采购,把药品的虚高价格降下来,把这块空间腾出来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逐步向合理的价格过渡。
“调结构”,调整了技术劳务价格,医院的收入结构就改变了,过去药品耗材收入占大头,现在把药品耗材价格降下去、技术劳务价格提上去以后,技术劳务服务收入占大头,逐步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三明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三明到去年年底,全市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42%,这是调结构。
“保衔接”,我们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还要两个衔接,一是和医保做好衔接,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二是和薪酬制度改革要衔接上,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使他们的收入和劳动付出相匹配,使他们的收入能更加阳光、体面、有尊严。
主持人 宋树立: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各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