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孙源 华夏时报 记者于玉金 北京报道
近日,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翰森制药,03692.HK)正式赴港敲钟。上市当天开盘仅半小时,翰森制药的市值便超千亿港元,成为港股最大市值医药股。
本次翰森制药最多总募资10.01亿美元(约合78.6亿港元),发行规模在今年香港市场新股发行中排第二。翰森制药生产的格列卫,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神药格列宁的仿制药,给了市场一个故事性的亮相。此外,翰森制药创始人、集团主席钟慧娟是A股恒瑞医药的实控人、董事长孙飘扬的夫人。
引发关注的是,6月4日,国家财政部发布《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随机抽取77户医药企业检查名单,恒瑞医药与豪森药业均在列。6月20日,翰森制药相关负责人告知《华夏时报》记者,公司已收到具体检查时间通知。
毛利率92%超茅台
在高调开盘之后,翰森制药股价开始回落。开盘价16.30港元/股,最高曾达21.20港元/股,开盘第4天达最低价16.98港元/股,截至6月20日报收18.50港元/股。
在国内支持鼓励创新药研发、生物制药企业可以不盈利登陆港交所等利好政策下,自2018年开始,众多药企登陆港交所。和其他普遍未盈利甚至亏损的医药港股不同的是,翰森制药净利率水平逾20%,上市首日便以强势涨幅和高市值作为明星医药港股闪亮登场。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上市的审核通过率不高,是拟上市公司选择香港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药企的主要考虑因素是香港市场对新经济的支持态度。港交所在错过阿里巴巴等明星公司之后,已经开始‘觉醒’,努力为这些新经济公司做出了巨大上市制度变革,未来生物医药公司到香港上市或是大势所趋。”翰森制药选择香港上市,或是看重港交所对于生物医药公司的支持力度。
此时,距离翰森制药去年9月初递交IPO申请书已9个多月。根据股权结构,此次的境外上市主体翰森制药是于2015年1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其经营实体为成立于1995年的江苏豪森药业集团(下称豪森药业),该公司最初是一家中外合营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7月取得了外商投资主管部门批淮,豪森药业改制为中外合营股份制公司;2015年12月,再次改制为中外合营有限责任公司,并批淮成为翰森国际(香港)的直接全资附属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豪森药业是国内第一大精神疾病类制药企业,主要聚焦于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糖尿病四大领域,此外还布局消化道和心血管治疗领域。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翰森制药自2014年连续为国内第一大精神疾病类制药公司,去年市占率为9.1%。同时,按照去年的销售规模来看,翰森制药是国内第四大抗肿瘤制药公司,在针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新一代抗感染疗法)领域排名第四,市占率分别为2.5%、11.7%。去年在糖尿病领域销售额位列国内制药企业第七名。去年翰森制药各领域药品合计在中国药品销售额中占有62.1%的份额,增速快于2013年至2017年中国制药行业平均值。
相对领先的业务领域地位支撑起翰森制药持续增长的业绩。据其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翰森制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4.33亿元、61.86亿元、77.22亿元;对应分别实现净利14.76亿元、15.95亿元、19.03亿元;净利率分别为27.2%、25.8%和24.6%。三年内毛利率均超过92%。A股公认的“现金奶牛”贵州茅台,同期的毛利率也不过91.23%、89.80%、91.14%。
据招股书,公司预期于2018年下半年至2020年间将推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15种产品,包括4种1.1类创新药在研产品,以及有首仿上市潜力的8种仿制药在研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研发的安立生坦在中国的首仿药刚刚在今年7月获批上市。
有分析认为,逐年增长的业绩和丰富的产品线布局是翰森制药高市值的原因。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创始人与A股恒瑞药业实控人的夫妻关系是翰森制药市值飙升的另一原因。
与恒瑞关系引关注
翰森制药创始人、集团主席钟慧娟是A股恒瑞医药的实控人、董事长孙飘扬的夫人,由于这一关系,翰森制药一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
据了解,钟慧娟与其女儿孙远全资持有的信托公司StellarInfinity是翰森制药的控股股东,孙远担任翰森制药执行董事,同时也在上海源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任职董事。翰森制药此前公告称,StellarInfinity持有翰森制药39亿股,持股比例68.35%。
作为国内药企“市值一哥”,恒瑞医药在资本市场表现领先,截至6月20日收盘,恒瑞医药市值2897亿元,翰森制药市值约1045亿港元,两家市值合计逾3800亿元人民币。夫妇二人也是富人榜的常客,2018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孙飘扬、钟慧娟夫妇连续三年蝉联医药行业首富。夫妻三年的身价逐年递增,分别为445亿、590亿、825亿,在2018年排名第20位。
这两家公司此前也被市场称为“药界夫妻店”,且对于二者产品同质化、同业竞争等质疑声不断,豪森药业一度被业界视为恒瑞医药的“影子”公司。监管机构曾多次发函要求其进行说明二者的独立性,虽然双方对此都予以否认,但此后这一问题可能依旧是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
翰森制药在招股书中专门对该方面作了解释,称除三种产品(两种广谱抗生素和一种镇咳药)外,翰森制药的所有目前在售或处在后期研发的产品与恒瑞医药在疾病类别、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患体征方面不存在都重合的情况。并进一步详细说明公司与恒瑞医药并无实际竞争,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运作独立于恒瑞医药,以及翰森制药拥有较强财务独立性。
豪森药业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关于我公司与恒瑞关系的描述,目前部分媒体在这方面有夸大和杜撰,我们已经发律师函在处理了。”并反复强调:“两家公司运营都是独立、合法合规的。”
不过,两家公司仍存在业务往来,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与翰森制药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公司共两家,分别为恒瑞医药及恒运。2017、2018年对恒瑞医药销售额分别为440.1、27.2万元,采购额分别为900.8、20.6万元。
宋清辉认为,由于翰森制药创始人、集团主席钟慧娟与恒瑞医药的实控人、董事长孙飘扬为夫妻关系,恒瑞医药或会对翰森制药的未来经营施加一些影响,可能会出现伤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发生。
舆论包裹下,对外将公司掌门人“家事”和“公事”撇清的问题已成为困扰翰森制药品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头号问题。
32亿销售费用高位增长
记者发现,翰森制药近三年毛利率均稳居92%以上,但是该公司的净利润率却从2016年起呈下降趋势,从27.2%持续下降至24.6%,系受销售及分销开支(销售费用)以及研发费用的影响最大。
其中,销售及分销开支一项居高不下,2016-2018年分别为23.78亿元、27.04亿元、32.0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43.8%、43.7%、41.6%,其中,市场及营销开支占比最大。
翰森制药回复《华夏时报》记者称,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是持续加强专注于学术推广的市场及营销活动以及销售员工数量和薪资增长所致,并强调,公司销售费用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其实,销售费用相差0.1%、2.1%的降幅不甚明显。对比销售和研发投入力度,翰森制药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仅在“匍匐”提升,分别为7.4%、9.3%、11.4%。翰森制药“辩护”称,过去三年,翰森年均研发投入占收入比近10%,远高于行业1-2%的平均水平。2018年研发支出同比增幅达53.1%。
翰森制药去年研发投入仅有8.81亿元,绝对值及占比均远低于恒瑞医药,2018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26.7亿元,比上年增长51.81%,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33%,但也仅为销售费用的41.31%。
恒瑞医药也是业内关注的销售费用“大户”之一。2018年,恒瑞医药销售费用达64.64亿元,较2017年的51.89亿元上涨24.58%,占营收比重为37.11%。其中,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达到54.24亿元。
对于此次财政部及监管局相关部门开展的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翰森制药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相信,此次检查,是为了促进为促进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引导医药产业良性发展、维护企业健康发展。”
翰森制药招股书《风险因素》一章将“无法通过赢得集中招标程序而使产品售予中国公立医院”相关风险列为该章开头。翰森制药称,此风险是公司重点考虑应对的风险。通过“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可以预见中国医改的发展趋势,公司将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仿制高技术壁垒的药物,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打造规模化的产品线等。
在药品带量采购新政还未完全普及的背景下,预计翰森制药仍将市场推广视为重点工作之一,短期内销售费用开支或难有明显下降。
翰森制药此次募资的45%用于研发项目、扩充公司的研发团队及用于技术的投资,20%用于加强销售及学术推广。其蓄力加码的研发投入能否相较重量级的销售费用后来居上还需拭目以待。
据卫药秘[2017]327号文件,豪森药业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被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列入《县级以上医院重点药品监控目录(非抗生素类)》。而近年来,公司唯一一项逐年下滑的药品治疗领域为消化道领域,其中就包括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16-2018年,翰森制药消化道药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3亿元、5.28亿元、4.61亿元。翰森制药则解释为核心消化道产品瑞波特由于多个省份的集中招标程序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所致。在本就高企的销售费用下,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销售或将面临更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