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志敏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公告显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将在7月4日和5日,连续召开三个水泥产能置换方案听证会,分别是广西合山虎鹰建材有限公司(尖峰)5500t/d项目、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日产5500t/d项目、南宁红狮5000t/d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继贵州、云南之后,广西也加入新增水泥产能项目行列,且实施跨省产能置换,或将导致该区域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企业和行业效益面临下降风险。
广西新增产能大增
根据公告的内容,广西合山虎鹰建材有限公司和南宁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均为跨五省置换。其中,南宁红狮水泥有限公司跨浙江、内蒙古、山西、哈尔滨、安徽五省置换;广西合山虎鹰建材有限公司跨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新疆五省置换;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跨山西晋城和运城两市置换,其余为省内置换。
根据数字水泥网统计,截至2018年底广西熟料设计产能7837万吨,广西前三家主导企业熟料集中度在64%,处于全国较好水平。
根据在建的水泥项目情况,2019年广西将有包括融安县万德七星水泥、北流市路宝水泥、中国铝业赤泥三个项目逐步建成,新增熟料年设计产能378万吨。
数字水泥网统计显示,如果听证会的三个项目全部建成,广西熟料设计能力将从7837万吨增加至8550万吨,而实际熟料能力接近1亿吨。同时,前三家企业集中度也从64%下降至53%,大幅下降11个百分点。
需求方面,根据数字水泥网未来对广西水泥需求的预测,随着广东在建熟料生产线投产释放,广西向广东的水泥输出将大幅减少。广西每年维持在0.9-1.2亿吨的水泥产销规模已经相当乐观,水泥产销量已经进入高位,未来增长空间十分有限。随着供给端产能的增加,需求下行,水泥产能过剩矛盾必将更加突出,将加剧广西水泥行业效益大幅下降的风险。
从上述三个项目置换方案分析,合山虎鹰建材有限公司(尖峰)5500t/d项目、南宁红狮5000t/d项目两个项目横跨5个以上省份置换,置换的产能大都是至少2年以上已经不生产的“僵尸产能”,且规模以1000t/d为主。
云贵不容乐观
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云南和贵州。
根据近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的唐山弘也水泥有限公司部分熟料向省外转移产能出让方案显示,唐山弘也水泥有限公司出让一条日产1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受让方为云南尖峰大展水泥有限公司,拟建设项目名称为1条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云南省拟在熟料生产线共计16条,总产能1807万吨,占全国拟在建产能总量的30%,位居榜首。其中,已公示的16条生产线中,一条已于5月初投产;另一条因部分置换指标刚公示,具体投放进度尚不明确;其余14条生产线均处在建状态。此外,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除已建成、已置换项目外,目前尚有9个项目没有开展产能置换,涉及水泥熟料产能705万吨。
数字水泥网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现有水泥熟料产能9294万吨,上述在建置换产能全部投产、并剔除少部分被置换的在产产能后,云南省熟料设计总产能将达1.1亿吨,实际产能1.2亿吨左右。
近几年,云南省水泥需求呈持续上升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省水泥需求量突破1亿吨;其后两年则以3%-4%的增速继续保持增长,截至2018年,云南省水泥年需求总量接近1.2亿吨,占全国排名第七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云南省水泥累计产量为3900万吨,同比增长5.98%,全国排名进一步跃升到第四位。
但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所呈现出的这种较好供需关系,可持续性并不强。一个重要原因,是云南省依然属于产能过剩区域。
数据显示,近五年云南省熟料产能利用率平均在67%,2018年最高,为73%;预计2019年产能利用率将与2018年持平。全年行业过剩产能仍在30%左右。
此外,云南省的水泥人均消费量已处于较高水平,大幅提升空间有限。2018年,云南省水泥人均消费量达到2.4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吨;在整个西南地区仅次于贵州省,排第二位。以贵州峰值人均3吨的消费量为对标,对云南人均消费量做乐观假设的话,可以推算出其需求量峰值为1.4亿吨左右,较当前约有16%的增长空间。
贵州方面,根据近日甘肃省工信委公示,贵州东立水泥有限公司受让甘肃年产21万吨熟料产能,拟建5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该项目熟料设计产能为年产155万吨,为跨省产能置换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贵州一直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2014年至2016年。贵州熟料产能利用率均为70%以下,最低时只有60%,由于2016年和2017年只有1条年设计能力78万吨的熟料生产线投产,2017年和2018年产能利用率提高至75%和77%,但从全省来看,依然过剩较为严重。
根据数字水泥网监测,近5年贵州省主流市场水泥价格(含税到位价)基本处于全国平均线下运行,与其他各省主流市场相比属于价格偏低水平,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由于需求下滑,新增产能释放,水泥价格持续走低,成为西南四省市(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主流市场价格最低区域,与周边的湖南、广东和广西相比也是价格最低的地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价差持续拉大。
产能置换需因地制宜
当前,国内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尤为严峻,产能置换新规加大置换比例,并允许异地产能置换,对于逐步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一条科学且可行的思路。产能置换应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但随着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水泥价格不断提升,行业效益明显增长。受当前市场需求旺盛、吨毛利丰厚等驱使,不少地方和企业仍希望不断新增产能带动经济增长,导致水泥产能不降反增。
对此,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应对置换政策,尤其是跨省置换政策应该进一步完善。
他认为,水泥不同于其他大宗物资,存在特殊的市场区域性特点,跨省置换本身带来的问题是,虽然全国产能没有增加,但对于特定的市场区域实际就是增加产能。此外,应谨防置换中的“假”去产能和置换后的“真”增产能。
陈柏林认为,在水泥行业的产能布局中,应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主导企业发挥资金和资源优势,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通过减量置换退出市场,优化市场布局,实现真正去产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