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近日刊登了玛丽娅·别兹恰斯特纳娅的题为《石油、天然气与木材:俄罗斯还能用什么吸引中国?》的文章称,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7.1%,突破107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首次迈过千亿美元门槛。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报道截图
俄经济发展部长马克西姆·奥列什金6月11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未来数年内,俄中贸易会提升至新的水平,达到2000亿美元。
他还提到,“两国不只需要落实大型项目,还应实现终端消费品及投资商品的供应多元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说明,因为俄罗斯目前对华出口以原料为主。
2018年,俄对华出口以矿产为主,占到76.19%的份额,包括矿物燃料、石油及石油加工产品、矿石、砂浆材料、石灰、水泥等。
木材、纸浆制品占8.62%,食品和农产品4.5%,机械、装备和运输车辆仅占3.26%,化工产品2.83%,金属及金属制品2.38%。
文章称,与2017年相比,2018年对华出口提升最迅猛的商品类别为“矿物燃料、石油和石油加工产品、沥青、矿蜡”,增长了150亿美元,铜以及铜制品贡献了6.14亿美元的增量。
文章认为,如此看来,综合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也将主要依赖能源出口。首先是“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它的年对华供气量将达到380亿立方米。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米赫耶夫认为,“原料附庸”这样的概念在现今经济中已然过时,如果出售资源能给俄罗斯带来收入,那就没有什么不好的。至于双边贸易的发展,不应通过指标来驱动,而是需要解决俄罗斯经济的内生积弊、营造良好的实业投资环境,后者是俄非常欠缺的。
文章指出,拥有原料即拥有宝贵的财富、庞大的发展资源。如何利用它的销售收入则是另一回事了。后者事关俄罗斯的经济战略。然而,倘若俄罗斯能够通过在国际市场出售资源获利,这是好事而非坏事。有国家对这些原料存在需求,同样是好事。
▲资料图片:4月16日,以“中国与俄罗斯:新时代·新合作”为主题的广交会(俄罗斯)国际市场论坛在广州举行。
文章认为,人为地、政治化地设置问题,说什么出口中机械设备所占比重越高越好,这是不正确的。一切贸易都是从生产的相对花费来考量的,这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有些东西在俄罗斯生产并出口更有利,有些最好向他国购买。此处不存在好坏之分,也不存在什么“原料附庸”之说。
文章还称,不要人为夸大某些东西。如果俄罗斯开始生产中国感兴趣的其他东西,并不意味着“好”商品的份额增加了,而只是非原料商品所占比重提高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