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在新增土地尤其是宅地供应极度稀缺的深圳,公开拍地往往意味着一次企业扩储的良机。6月24日,深圳迎来一场针对5宗住宅用地使用权的拍卖争夺战。这也是多年来深圳土地招拍挂市场最大数量的一次宅地供应。除了宅地数量、参与房企、现场人数之多,市场各界都高度关注此次土地拍卖的结果。最终,此次5宗居住用地均被上市房企或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企业夺得,“吸金”近224亿元。
上市房企竞拍居多
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土拍吸引数十家房企参与,其中不乏在A股和港股市场上市的房企。
据不完全统计,参与竞拍的房企中,包括中海、龙光、华润、佳兆业、碧桂园、中国金茂、深业、越秀地产等港股上市房企,还有万科、招商蛇口、华侨城、中国电建等A股上市公司,上市房企占据多数。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上市房企拿了多个号码牌进行竞拍,更有房企组成联合体参与竞拍。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块地都有超过10家房企参与竞拍。
“就算站着也要拍,我们公司已经拿了号。”24日中午,记者赶到深圳土地房地产交易中心,发现门口已经排起长队,一名房企工作人员对记者表达出参加拍卖的坚定信心。在交易大厅,记者发现现场已经座无虚席,许多人只好站在外围“观战”。
据悉,此次深圳出让地块的限制条件较多,而且所建住宅还将限售3年。据统计,5宗居住用地累计起始总价154.35亿元,最高限制地价合计约223.84亿元。根据公告,本次出让宗地建设普通商品住房,竞配建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因此将采用“单限双竞”的办法以挂牌方式出让,即限成交地价、竞成交地价、竞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面积。
单块地最长竞拍1小时
竞配建人才房轮次多
在这些居住用地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位于龙华区和宝安区的地块。此次土拍还呈现出拍卖持续时间长,竞配建人才房轮次多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场举牌次数超过了300次。
位于龙华民治街道的A817-0609号宗地备受关注,出让起始价也最高,为45.41亿元,最高限制地价为65.85亿元。证券时报记者此前在该地块周边调查,与地块一路之隔的市政工程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已有不少房企的工作人员来考察这宗居住用地。
现场,A817-0609号宗地的争夺激烈,报价迅速达到最高限价,进入竞配建人才房面积阶段。其中,90号、92号、19号、28号和30号频频举牌,前后经过近百轮的竞价,特别是在增配人才房面积达到18000平方米之后,28号和19号近30轮的连番举牌紧咬对方,迅速炒热现场气氛。仅仅这块地的拍卖时间就长达近一个小时。最终,该地块由深圳市龙光房地产有限公司以65.85亿元(达到最高限价)竞得,需配建36700平方米人才住房。
由于竞争激烈,在竞配人才房面积的阶段,现场拍卖官为了缓和气氛也开起了玩笑:“深圳感谢大家为吸引人才所作出的贡献。”
2015年,泰禾通过招拍挂竞价的形式进入深圳市场,以近每平方米8万元的楼面价拿下了宝安尖岗山地块。如今,尖岗山地块项目仍未有实质销售进展。不过,24日拍出的A122-0360宗地同样位于尖岗山,起始价40.74亿元,最终由广州越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州越秀地产)出价59.08亿元(达到最高限价)竞得,需配建19610平方米人才房。
光明地块竞争同样激烈。39号、59号、86号、39号、99号房企多次参与光明A510-0151宗地的竞价,随后进入竞配建人才房面积环节,基本是3号和99号房企之间的竞争,其中3号是中海地产。最终,光明A510-0151宗地由中海地产夺得。
光明A510-0152地块起始价13.87亿元,23家企业参与竞拍,由电建地产(深圳)有限公司竞得,可售楼面价每平方米近4万元,需配建19030平方米人才房。坪山G12107-8063宗地起始价17.04亿元,由深圳市创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24.71亿元夺得,可售楼面价每平方米超2万元,需配建40900平方米人才房。企查查信息显示,深圳市创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平安集团旗下公司。
深圳罕见推5宗宅地
地价稳定运行仍是主基调
一次推出5宗住宅用地,在深圳土地市场极为罕见。今年前5个月,深圳共成功出让9宗地块,其中1宗为商业用地、8宗为工业用地,无住宅用地。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房企之所以踊跃竞拍,一是对未来市场有预期,深圳2018年至2035年只有40%的商品房用地供应,可谓供不应求;二是在地价高昂的深圳,房企能有土地有项目的布局,无论对于企业融资、资本市场估值,还是市场占有率等都有重要意义。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认为,深圳集中推出住宅用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其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估计下半年仍将有住宅用地持续批量推出。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5月30日,全国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持续高位运行,50大城市卖地金额高达1.51万亿元,同比上升幅度达8.5%。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来苏州、合肥等土拍热点城市相继发布调控政策,土地市场热度上升势头暂缓。中国指数研究院表示,百强房企拿地整体趋于谨慎。在调控“高压线”下,地价稳定运行仍将是接下来的市场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