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兴业银行成立了业内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掀起了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成立潮。
2018年4月,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有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打响“第一枪”。
既能依托自身对银行业务的熟悉,又可以背靠母行强大的资金实力,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的成立被业内人士看作是赢在了起跑线上。截至目前,已有9家银行成立了银行系科技子公司。
不过,虽然银行更熟悉监管规则及业务需求,但在对外场景搭建等方面,与蚂蚁金服等成熟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相比,仍要直面弱势与不足。
跑步入场
近年来,金融科技被视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武器,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新赛道。
日前,中国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银金融科技公司在上海揭牌。随着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等三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今年陆续开业。截至目前,已有9家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比如,中银金科将借助中国银行现有传统优势领域,通过科技赋能,开展集团内金融科技服务、外部金融科技服务、基础技术研究、金融云服务、其他行业云服务及金融科技资源整合等六大主营业务,分阶段、分领域向行业和市场开放服务,实现金融科技跨业输出。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发展脉络主要分为服务集团内及集团外两个方面。集团内,面向集团综合经营公司提供科技服务;集团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为同业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务,或是通过打造开放银行平台,通过开放银行服务API,开展微创新,成为“银行端”和“场景端”的连接器。
中银金科称,将在应用场景搭建、金融科技能力输出等领域,弥补和填充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应用空白。
北银金融则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为中小银行、企业和互联网用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全方位金融科技综合服务。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陈文对第一财经表示,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的成立只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又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否成功,需要银行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监管的支持。
“再不成立子公司,(银行)IT人才就都要被挖光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对记者称,成立科技子公司,对内可以更好的提升银行的科技能力,用市场化手段激励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对外,可以更好的输出科技能力。“从财务角度看,原本IT部门是成本部门,投入即为支出,而这些支出到子公司则变成了收入子公司如果发展的好,未来也可以上市,估值也会好,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成立科技子公司)都是值得尝试的。”
逆袭互联网巨头
去年以来,在监管部门“不能以技术之名掩盖金融活动的本质”多次表态后,“去金融”趋势相继出现在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中。例如,蚂蚁金服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表示只做技术(Tech),帮助机构做好金融(Fin)。京东金融表示将做科技型产品服务,并改名为京东数科。
与互联网公司相比,银行更懂金融业务与监管规则,这也给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启了“反扑”机会,以“开放银行”为代表的平台化战略成为当下各家银行布局金融科技考虑的重点。
陈文认为,银行系金融科技的价值更多是对商业模式进行再造,基于科技手段整合自身服务的产业链,以客户为中心、依托技术创新不断深化服务、拓展银行业服务的外延。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银行系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银行母体的品牌优势和信用背书能力,但银行母公司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体制和文化都相对较为保守。
“本来银行系对风控就会相对谨慎,与互联网企业不一样。”董希淼称。
陈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之下,即使以子公司形式开展金融科技业务,银行在机制上有很大进步,但灵活性上仍有待提高。
“很难形成诸如BAT等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以追求用户极致体验为首要目标的文化。对于银行而言,搞金融科技创新的首要前提是不能带来风险,无论是实质业务风险还是声誉风险。”陈文表示。
但客观现实是,创新和风险相伴相生,银行文化下过度强调风险把控,可能会使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在纯粹市场化竞争中难与BAT抗衡。“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能否发展好很大程度上仍有赖于银行母公司给予多少资源。”陈文称。
相较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而言,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受到的监管约束太大,需要在有效评估前提下适度放松监管,减少两者之间的监管不对称。陈文建议,对银行系金融科技创新引入“监管沙盒”的理念。
银行科技转型已势不可挡。大型银行基于原有的技术积累及充足资金,保持领先位置。但相比之下,中小型银行在各方面都略显不足,亟需外援。这也引发了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是否会与BAT等产生竞争的讨论。
在董希淼看来,近期新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首要职责就是服务银行内部。“金融科技输出还早,主要还是技术能力的输出,一开始还是要服务本集团为主,真正可以赋能行业的除了少数一两家外,其他的还不能做。”
而在网商银行董事长胡晓明看来,商业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互联网银行不是竞争,而是互补。近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坚信未来银行的信贷模式一定会出现以数据为主。现在小微企业是以数据为主,未来大企业信贷方式也将会以数据为主。现在大企业的信贷方式靠担保、抵押,很少靠信用,未来大企业的信贷方式也将会以数据为主。因此,银行需要提供这方面的科技金融能力。”
陈文认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应立足自身优势。
具体而言,一是赋能总行各部门以及银行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二是银行内部,以金融科技子公司开展试错尝试,船小好调头,尝试成功可以在总行进行推广;未来,真正起到金融科技子公司对集团的战略价值,并形成集团新的重要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