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永远并存。”一位西北地区煤化工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令烯烃进口替代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 银行持续趋紧的信贷门槛,让当地大型煤化工企业在产能扩张方面举步维艰。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通常仍将煤化工产业归属到煤炭与化工范畴,鉴于环保与产能过剩等因素,此类企业的信贷门槛正逐年收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新疆、宁夏宁东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等地区的煤化工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方式,抓住烯烃进口替代机会。
毕竟,一个年产能60-70万吨的煤制烯烃项目,总投资额动辄逾百亿,若没有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很难靠自有资金与经营收入筹集所有产能扩张资金。
“因此我们希望将公司打造成高端煤基新材料公司,而不是煤化工企业。这对提升银行信贷获取能力很有帮助。”宝丰能源总裁刘元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煤化工企业在生产工艺与环保运营等方面需做出大幅度提升,才能逐步扭转银行与资本市场对煤化工产业的印象。
部分银行“谈化色变”?
一位金融业内人士透露,此前相比石油化工产业具备价格优势,煤化工产业在数年前一度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宠儿”。
“当时很多银行主动上门向我们投放信贷。”上述西北地区煤化工企业负责人透露,但随着近年环保政策趋严与煤化工产能增加,银行态度180度大转变。
“很多银行都希望尽早收回贷款,甚至各种方式让企业提前还贷,但又不肯续贷。”上述负责人说,少数银行甚至“谈化色变”的,只要煤化工企业申请信贷支持,就各种理由婉拒。
究其原因,一是银行担心在趋严的环保政策下,部分不合规的煤化工企业停产,信贷面临逾期风险;二是近年聚乙烯与聚丙烯等烯烃产品市场价格一路走低,其中聚乙烯均价由10740元/吨跌至7800元/吨,聚丙烯均价由10341元/吨跌至8300元/吨,烯烃生产项目的实际回报率未必如当初规划时那么高。
刘元管对此感同身受:“2016年宝丰能源负债率为61%,到去年底,这个数字降至约49%,今年一季度又回落约1个百分点。银行对煤化工产业的信贷投放趋紧,我们也主动降低负债水准。”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前宝丰能源一期煤制烯烃项目每年创造约50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即将投产的二期项目预计产生20亿元现金流,加上5月上市IPO募集的数十亿资金,可以支撑宝丰在尽可能不动用银行信贷的情况下完成产能扩张。与此同时,宝丰能源已发布关于提前赎回29亿元公司债券的公告,原因是这些公司债年化利率分别是6.2%与6.8%,公司每年需耗费约2亿元利息。若能提前赎回,企业就能省下这笔不菲的利息支出。
“在5月上市后,银行对我们的态度已发生改变。一是不希望我们提前还贷,二是将新项目的贷款利率从基准利率上浮5%,调整为下浮5%。”一位宝丰能源内部人士指出。
但这不意味着银行对煤化工产业的整体信贷支付力度趋于放宽。
刘元管认为,虽然近期烯烃价格下滑,短期可能对行业利润状况与银行信贷支持产生影响;但长期而言,将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能更获得银行与资本市场青睐。
产能扩张资金需求难满足
在银行信贷趋紧的压力下,煤化工企业纷纷寻找新的募资方式。
前述西北地区煤化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通常大型国有煤化工企业与海外机构合资建厂,可获取资金与技术,而多数民营煤化工企业融资途径有三种:一是下游企业预付款;二是贸易商充当贸易融资角色,先替下游企业垫资支付货款,再加价转卖;三是与下游企业签订赊销协议,获得更高的销售定价。
“这三种资金获取方式各有利弊。”上述负责人分析,预付款模式看似最安全,但上游企业给出的销售价格也最低,导致利润被摊薄;贸易商模式则令煤化工企业将货款支付风险转嫁给“第三方”,但也会造成煤化工上下游企业都得牺牲部分利润;赊销方式则是一把双刃剑,既让企业获得较高利润,又不得不承担收不回货款的风险。
“由于下游塑料制造企业同样面临环保整顿停产与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当前多数煤化工企业主要选择前两种方式,宁愿牺牲部分利润也要优先确保货款安全。”上述负责人透露。部分擅长资本运作的煤化工企业还以贸易商订单与下游企业未来预付款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信贷融资,以支持产能扩张项目建设。
“这背后,也有‘短借长投’的成分,若贸易商订单或企业预付款突然支付违约,银行就会因信贷风险而大幅收紧门槛,不再支持项目产能扩张。”一位煤化工企业财务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光靠这些“财技”,多数企业仍无法筹集足够资金支持产能扩张。
在刘元管看来,要吸引银行大额信贷资金支持,当前煤化工企业需大幅提升高端烯烃产品生产的工艺改造与环保运营能力。
“目前我们正关注进口烯烃产品的牌号、性能、高密度特点与应用范围,不排除在未来产能扩张期间,将加大这类高端烯烃产品的生产工艺引入,把握进口替代的市场发展机会。”刘元管透露。目前他们已经从产品升级中尝到了一些“甜头”,由于二期煤制烯烃项目主要生产茂金属聚乙烯产品(主要用于大型管道制造等领域),每吨烯烃产品利润较一期项目高出数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