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日前,一则沽空报告将内地羽绒服龙头波司登推向了风口浪尖。
6月24日,沽空机构博尼达斯(Bonitas)发布报告称,波司登存在夸大的收入和利润、未公开的关联方交易,以及以天文数字般的高价从未披露身份的内部人士手中收购资产,并称其短期股价应为0。该报告让公司股价直线下挫,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港股波司登大跌24.78%,市值蒸发60.9亿港元。
三天后,27日,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朱高峰在香港举行的业绩记者会上表示,公司不清楚沽空机构的用意,“他们并未主动接触我们,也没有对公司进行调研和采访。”
同时,他表示,公司对股价十分有信心,“没有花一分钱做股价维护”。他透露,公司主席高德康自2007年上市以来并无作任何股份减持,持股比例超过70%。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公司创始人高德康先生通过康博投资、康博发展、盈新及豪威拥有公司71.69%的股份。
截至6月27日收盘,波司登(03998.HK)的股价大幅反弹4.4%,收报2.21港元/股,成交金额达到1.41亿港元,最新市值为217亿港元。
Bonitas由著名沽空机构Glaucus Research创办人Matthew Wiechert创立。Wiechert此前曾表示,近期沽空机构的困难在于中资股的防卫愈来愈好,他们会向银行或政府寻求低成本融资,并会回购股票,以反击沽空行为。
投资者是否买账?
同日,波司登在香港中环的四季酒店举行了一场投资者交流会。“我们觉得公司业绩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大家关注的可能是公司管治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等。”据参加会议的某机构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对此,朱高峰在记者会上表示,公司在收购交易中都是与独立第三方进行,并不存在关联交易。对于财务造假问题,他则表示由于统计标准和涵盖范围不同所致,不确定是否沽空机构“故意忽略”。
对于虚增利润,波司登反驳称,沽空报告的统计标准和涵盖范围的不同带来了高达7.7亿元的差异。公告指,Bonitas指控公司自2015年起夸大纯利8.07亿元,不过沽空报告采用的报告日期为12月31日,而公司年报所用日期则为3月31日,造成了3年净溢利差异共2亿元。此外,沽空报告所用数据仅涵盖19家公司,但公司财务报表中,更包括额外约20家境外公司及40家境内公司。
以上两项因素,合共造成约7.7亿元的差异,但此一事实遭到沽空报告的忽视,由此,波司登认为对公司虚增纯利的指控并不属实。
事实上,波司登作为中国龙头羽绒服品牌,但依然未能摆脱家族企业的印记,多位家族成员身居要职。目前公司管理层中,执行董事梅冬为高德康之妻;2017年6月离任的副总裁和执行总裁高妙琴为高德康表妹,其任职长达三十年;另一位执行董事高晓东,为高德康之子;高德康女儿高晓红则为公司股东。
上述投资者表示,目前公司股价基本合理,但暂时仍将持观望态度,“在短时间内,作为投资者也很难判断孰是孰非。”同时,他透露,曾在今年年初在1港元左右建仓,“但在6月左右已经套现了,主要是因为股价涨得太高了。”
有人曾比喻,在资本市场的汪洋大海里,沽空机构就像是鲨鱼,只要上市公司露出一丁点的破绽,它们就会像鲨鱼嗅到血腥一样蜂拥而至。
近年来,多家海外沽空机构频频狙击港股,尤其是一些内地在港上市企业,包括市值过百亿港元的明星公司。通常,沽空机构会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漏洞、关联交易和公司高管的不当行为等方面作为突破口,制作一份详实的做空报告,并提前进行借票空仓。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可以做空的方式包括卖空证券、交易股指期货、期权、权证、牛熊证等。
进一步提升毛利率
自2018年以来,波司登转向聚焦中高端主航道、主品牌的策略,同时大幅收缩多元化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投资者用脚投票,公司股价自去年7月以来稳步攀升,至今年4月底的累计涨幅超过1倍,相比2016年初的低位已经飙升了近3倍。
高德康在会上表示, 虽然全球经济有下行压力, 但预期中国羽绒服市场将不断扩大, 市场规模至2021年将达到1.4万亿元, 公司会继续以羽绒服为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毛利率。
根据公司的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品牌羽绒服旗下波司登、雪中飞、冰洁三个品牌的毛利率分别达到60.6%、49.7%、29%,同比均有上升。朱高峰透露,未来公司在品牌羽绒服会形成高中低的差异化产品线,毛利率将分别为60%、50%、40%。 同时,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热衷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公司与天猫、唯品会达成战略协议,上一财年内品牌羽绒服、女装业务网上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7.66亿元、6750万元,占比分别为23.1%、5.6%。
在渠道方面,朱高峰表示,公司将结合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战略,“线下店铺进一步优化,开大店,关小店,更加注重店铺的绩效而非质量。截至3月底的财年内,店铺数量增幅不到5%,然而销售收入增幅却超过35%。
在业绩期末,波司登账面的净现金值达到54亿港元。对此,他透露,公司在未来一两年内不会主动寻求并购,“在保证现有业务增长的前提下,不排除在垂直整合方面进行一些战略合作,帮助品牌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