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询问: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他们在经营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隐形门槛,就是注册容易取证难,部分效益好的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较高。有些部门放权不彻底,把原来的职能转移给中介服务机构,而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又以评估、评级、咨询、评审等名义设置各种门槛,而且收费比较高,变相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效率。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回答时指出,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落实。今年5月印发《关于强化政策落实推进公正监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强调严格落实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准入政策,适时对民营企业进入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对民营企业违法设置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等情形的,及时进行整治,情节严重的予以问责。
二是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大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今年要把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中央层面再取消下放50项以上行政许可。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修订工作。能够取消或转为备案、事中事后监管的事项,要立即取消。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取消、但可以有条件放开的,鼓励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确实不具备放开条件的,鼓励通过实行承诺制准入等形式推动审批流程改革,提升准入透明度与便捷性。
三是推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按照《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部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草工作,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出台实施。《条例》将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一步明确禁止性规定,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中介服务领域存在的加重企业负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