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马嘉昕
3月22日,中信银行召开了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会上,一如往昔,中信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方合英携该行高管队伍出席,对经营业绩给予解析及对市场关注问题解答。
谈及中信银行去年经营表现,方合英用“全面跑赢大市”来给予总结评价。“不仅较好地统筹支持实体经济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增效益的逻辑更加清晰,即稳息差,拓中收,稳质量。”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度,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0524.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1%;实现营业收入2058.96亿元,比上年下降2.60%;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91%;不良贷款率为1.18%,比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下行趋势。
详情如下——
仍将稳息差放在经营重点
从中信银行的经营表现来看,2023年度,该行取得了较为不错成绩。在稳息差方面,中信银行董秘张青在业绩发布会上也介绍称,在银行业息差普遍收窄的趋势下,中信银行的净息差去年年末绝对值和变动值分别优于商业银行均值9bp和3bp。“净息差优于同业均值。”
同时,从营业收入来看,虽然在报告期内,中信银行营收有所下滑,但主要是该行利息净收入处于下降状态,但非利息净收入却较上年有所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中信银行利息净收入1435.4亿元,比上年下降4.7%;非利息净收入6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8.0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13亿元,下降0.63%;不良贷款率1.18%,比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7.59%,比上年末上升6.40个百分点。
“2023年本行拨备覆盖率达到成立以来最好的水平。”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介绍称。此外,对该行未来展望,胡罡介表示,从不良额、不良率、新的不良率,资产质量结构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来看,该行资产质量有信心持续向好。
同时,方合英也表示,稳息差仍是今年经营的重点,今年息差或仍将有所下降,但努力比同业少降。“稳息差不意味着息差不下降,而是尽量少降。银行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实际上是“让在息差上,利在资产质量上”,银行应重在负债端、兼顾资产端。”
此外,针对房地产风险问题,胡罡也表示,该行总体的房地产对公贷款占比较低,低于可比同业;对房地产贷款管理比较严,不仅一直实行名单制管理,由总行准入,严格区域管理,现有存量贷款90%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此外,房地产现在的安全垫也比较厚。“现在房地产风险暴露的高峰期已经过去,未来这块业务对该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也将小于很多可比同业。”
零售业务已经过了补短板期
在零售业务方面,方合英指出,该行的零售业务已经过了补短板期,要适时推动升级,打造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
“中信银行做零售业务不是追求热点,而是真正远谋、远虑。不只是目标考核驱动,而是更多依靠体系和能力去驱动,不只是‘头脑发达’,总行端的顶层设计要强调‘四肢建硕’,即分行支行的发展力。”方合英称。
从业绩表现看,报告期内,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4.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2%。同时,2023年,该行零售客户分层经营实现全面落地,实现从大众基础客户、富裕客户、贵宾客户到私行客户的价值提升,该行个人客户数1.37亿户,较上年末增长7.47%。
同时,展望未来,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表示,该行将纵深推进零售第一战略。“2024年将聚焦营收千亿、保持增量、挖掘存量、主动结构、跑赢大市等5项重点工作。”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信银行还制定了《中信银行2024-2026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新三年规划”)。
规划明确,要实施“五个领先”银行战略,即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
具体来看,包括紧跟大财富时代趋势和客户财富需求变化,构筑财富管理的结构化能力和系统性优势;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把握客户多元融资需求,着力建设大商行、大投行、大协同、大撮合生态圈;回归交易结算这一商业银行基础功能和客户本源需求,优系统、优平台、优产品,强服务、强体验、强创新,使交易结算成为全行转型发展新的压舱石;紧抓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构建一流的外汇和跨境服务体系;紧扣“数字中国”建设布局,依托创新驱动和业数技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
吕天贵也表示,“在新的三年战略规划期,中信银行将围绕打造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目标,保持零售第一战略的定力。”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