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维度下,指数化投资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易方达基金与上交所、中证指数公司联合打造310指数直通车特别栏目,旨在为投资者解读最新市场,分享沪市及指数投资的前沿知识,解决投资者的疑惑,解析中证A50指数投资机会,邀请了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产品部高级经理徐洋、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经理陈怡行共同参与直播交流。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直播回看)
直播金句
林伟斌:
要把握好估值的周期反转和均值反转的特性,这样可以让你做投资时更加从容,游刃有余。
投资于我而言有两点是不变的,一就是做投资要做好资产配置,二就是聚焦权益资产,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资产。
战略层面我们要重视股票,重视中国的股票,战术上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创造阿尔法收益,如何选取指数更好地表征行业。
庞亚平:
中证A50指数通过下沉行业颗粒度的创新选股机制,可以更早,更精准地捕捉各个细分行业龙头的估值崛起期间的高收益。用一句话来类比就是,“捕捉鲤鱼跃龙门那一瞬”。
根据对细分行业筛选中证三级龙头的要求,我们认为指数具有均衡的力量;基于对高自由流通市值的要求,我们认为它具有龙头的力量,盈利相对稳定;由于进行ESG负面剔除,我们认为指数会具有治理的力量。
全文实录
重视资产均衡配置
选取优势核心资产
郑力海:指数通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栗子哥,今天我们也邀请到另外一位老朋友,这是来自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老师,还请林老师给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先打个招。
林伟斌: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我们又见面了,我是易方达指数投资部的总经理林伟斌,也是基金经理。
郑力海:随着龙年逐步步入春天,又一个宽基ETF产品隆重登场——中证A50ETF。近年来随着境内指数化投资发展逐步步入快车道,去年一整年境内的ETF市场资金净流入创了历史新高,全年净流入已超过5000亿元,比前一年增长超过70%,势头是非常猛的。而且这个势头还在保持,比如说像今年以来,主流宽基持续获得资金的青睐和净流入,截至2024年3月13日,宽基ETF合计净流入已经超过3700亿元。
其实近期我们也看到市场在年初有一个短暂的回调,在短暂回调后迎来了权益市场的企稳,同时全市场的积极因素也有所增加,投资者偏审慎的预期可能也在逐步修复。
我们先开始今天整个交流的第一个环节,请林老师给大家讲讲如何去看2024年接下来的整个投资环境?
林伟斌:2024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现在已经是3月下旬,确实像栗子哥所说,市场有一个深V型的反弹。在年初春节之前经历了一个快速的下行,然后到了当下有一个整体的反弹。那么从年初到现在,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已有将近4个百分点的正收益,至少到目前为止是一个小阳线。
至于2024年的整个投资环境,我们讲股票市场投资环境是离不开对实体经济的研究的。最近两会刚结束,多看看政府工作报告,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能找到很多投资的感觉。2023年是波澜壮阔的一年,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面临着很多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环境底下,全年中国的GDP增速是5.2%,全年的GDP总量是126万亿人民币,是非常不容易的。
反映到A股,2023年A股是下行的,投资者可能会疑问,经济正增长,为什么我的投资收益还是下行的?这里就涉及到对股票的拆解。根据数据恒等式,股票的价格收益等于它的企业盈利,就是估值盈利跟估值的相乘。由于估值盈利EPS也是正增长的,那么按数据恒等式来看,估值PE就下行。市盈率估值其实还蕴含了无风险利率,又蕴含了投资者偏好情绪,所以从估值来看,其实我们整体的情绪是相对比较悲观的,在我看来是有点过度悲观了。
尽管盈利是正增长的,但估值是波动的,像弹簧一样正弦震荡。从2021年一直到2023年,估值一直在下降,甚至我认为到2024年的1月份,已经到了弹簧的极点,正迎来迅速反弹的时候,这其实就是情绪的收复。但是情绪并不是没有来由的,其实它包含了对盈利的预期。有的时候盈利稍微有一点向下拐的势头,投资者的情绪就迅速反应,比盈利还悲观,而当盈利稍稍上扬的时候又会过于亢奋。所以我们要利用好情绪,还有估值的周期性。这一点是2024年做投资,特别是A股投资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的。
2024年的我们GDP的增长目标是5%左右,再加上3%左右的名义通胀,名义GDP就达到8%。无论是从美国的、欧洲的发达市场,还是咱们中国信用市场来看,股票资产和权益资产的长期投资,特别是以宽基为代表的这一类基金或指数,还存在“GDP+”的效应。投资者为什么投资股票?就是因为它的长期收益是可以跑赢GDP、跑赢通胀的。而我们老百姓把工资收入储蓄起来之后,要么存银行,要么买债券或买点股票,本质上资产配置完之后,整个资产组合的第一要点就要战胜通胀,而长期能战胜通胀的就是那些创造GDP、创造国家财富的企业股权价值带来的增长。
我想说的一点就是,由于我们国家GDP的增长,盈利是长期正增长的。而估值是受短期预期的影响的,有的时候悲观,有的时候乐观,所以要把握好估值的周期反转和均值反转的特性,这样可以让你做投资时更加从容,游刃有余。
郑力海:好的,谢谢林老师,其实从林老师的发言里面,我觉得可以抓到几点比较关键的要点跟投跟直播间观众朋友们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需要去关注权益市场,因为我们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都有一个很朴素的愿望就是至少是能跑赢通胀。而GDP就把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速考虑在内了。而经济发展速度背后是优质公司,优质经济体会给整个国家的GDP创造这样财富的增速。因此,权益资产构成了我们去对抗通胀,或者是长期实现财富增值保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实就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来看,目前处于历史相对比较低的一个水平的,所以从中长期的财务财富管理角度,或者是这些资产的价值角度,当前可能都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低位布局的窗口期。
宽基指数就是近年来投资指数的热门产品,其实2023年一年就贡献了指数市场近20%的增量,可以看到ETF市场是在加速增长的。这也代表居民在财富管理过程中,对指数代表权益市场是越来越认可的。关注权益市场,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关注宽基。林老师如何看待当下市场里这些宽基的投资价值?
林伟斌:什么叫宽基?我们直观的感觉就是很宽,所谓的“宽”是能够覆盖全市场的各行各业。比如说中证指数公司是我们国内的很顶尖的指数编制公司,它把全中国5000多个上市公司分成11个一级行业,50个二级行业,98个三级行业。这11个一级行业,我们大都耳熟能详,比如说金融地产、消费、信息技术、医药等等。
在国内有几个最核心的宽基指数,比如说沪深300,成份股是沪深两市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如果用“二八”法则来看,这300个公司的总市值占整个A股将近100万亿的总市值当中的55%。沪深300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宽基,因为它市值大,所以叫大市值风格的宽基。中证500也比较常见,相对偏中盘,这500个公司占整个A股总市值当中的13%左右。
而中证A50 是指中证指数编制的A股中50只大市值的股票,这50支基本都是在沪深300里面,但更加聚焦,后面我们会详细展开,中证A50的宽基也是全覆盖11个一级行业,也覆盖了至少60%~70%的二级行业,50%~60%的三级行业。
那么宽基的好处在哪里?第一就是均衡分散,不会过度聚焦在某一个行业。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新陈代谢。具备竞争优势的公司成长壮大之后,市值也会变大,中证A50的成份股会动态更新。
郑力海:总结一下:宽基能覆盖的行业较多,中证A50指数作为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一个新宽基,对于全市场具有较好的表征性。经历一季度深V反转之后,大家对核心资产关注也是只增不减。均衡覆盖11个一级行业的宽基能够减少投资者对于行业轮动的关注负担。第二,核心资产对A股优秀上市公司的表征性是比较强的。请问林老师当下如何看待核心资产这方面的投资机会?
林伟斌:其实核心资产是个通俗的说法,就像在一个群体当中,最重点的、起引领作用的,而且是能代表市场的就叫核心。买核心资产其实就是买各个领域当中的龙头股,市值够大同时又能够代表整个行业,而且盈利也相对稳定。
中国泱泱大国14亿人口,拥有全球超大的统一市场的消费能力,消费肯定是能够代表中国市场的行业之一。第二,中国拥有全世界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比如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生产袜子,生产皮鞋,生产衣服,跟当下的东南亚很多国家很像。40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当下出口的新三样新能源能够打天下了,新能源车、新能源上游,新能源车下游这一类当中的电力设备已经成为外资来重仓中国的核心资产,也是核心资产当中的第二大权重股。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讲到,中国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有分层次的。第一是传统产业,我们目之所及能看得到大部分传统产业要迭代升级。第二层次的是战略新兴产业。就像飞机的两个引擎一样,一个是传统产业要升级迭代,一个是战略新兴产业,还有一个引领性的正在布局的叫做未来产业。
中证A50的50个成份股,既要能够覆盖升级当中的传统产业的龙头股,又要覆盖战略新兴产业当中的龙头股,同时也要覆盖未来产业的龙头股。但在选股的时候,并不是让5000个公司简单按照市值排序,因为传统的产业本来市值就够大,很容易选出过多的传统产业。因此,中证A50指数的编制有一个巧妙点,它直接在刚才说的98个三级行业里选最大市值的那家公司,因为有的三级行业属于未来产业的,有的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有的属于传统产业,这样就能选到每个行业的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然后在这98个三级行业龙头股中,抽取50个大市值的标的,这就是A50。
郑力海:好的,谢谢林老师。中证A50指数是一个可以把龙头做到更细分的指数,它是从中证三级行业里面去选龙头,并且选取三级行业里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来作为成份股,来反映各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除了刚刚提到的50个各行业的分布均衡和龙头属性突出之外,中证A50指数基于公司治理的筛选规则去进一步优化成份股的选样方法,也使其区别于传统宽基。
林伟斌:其实最近我也在不停体会投资中的变与不变。我认为不变的就是投资方法论。于我而言有两点是不变的,一就是做投资要做好资产配置,二就是聚焦权益资产,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资产。
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实体经济以及产业的迭代进化,投资标的在不停变化。与之相对应的,A50的 50个成份也是在动态调整的,它每半年调整一次。随着核心资产的变化,行业的龙头股也在变化,进而指数的成份股也在变化。
在整体的投资过程中,战略层面我们要重视股票,重视中国的股票,战术上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创造阿尔法收益,如何选取指数更好地表征行业,两个层面都需要重视。
郑力海:我觉得指数就是变与不变最好的代表,因为指数的编制方法除非有重大调整,一般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但指数的成份股或者说它跟踪的龙头也好,行业分布也好,可能是随着上市公司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产业的变化是在不断迭代的。
最早的上证50,还包括MSCIA50,深证50以及科创板50等等,要么代表某个板块的核心资产,要么代表整个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在以上这些50指数中,请林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与中证A50的相通或者区别之处。
林伟斌:如果就变与不变来谈,这些50指数中的第一个不变就是始终是50只股票。第二个不变,就是大家始终在努力寻找着市场当中的核心资产的方向是不变的。
上证50主要选取的是在上交所上市的2000多只股票中市值最大的50只个股,而且它的选样方法是从大到小市值排列,所以其中银行股票居多,当然还包括食品饮料。深证50选取的是在深交所上市的2000多只股票中市值最大的50只个股,其中新能源股、医药股与高端制造居多。对于富时A50、MSCIA50以及中证A50来说,覆盖沪深两市,因此上述行业都有覆盖。但中证A50是下沉到三级行业去寻找行业龙头,MSCI A50是先在11个一级行业里面各选取市值最大的2只个股,再依据排名在剩余范围内补充28只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最后再选15只备用。
尽管在选取方法上各有特色,但投资者最终关注的还是指数的业绩表现。目前来看,从2014年基期算起,中证A50跑赢了沪深300、MSCIA50以及上证50与深证50 的业绩表现。长期来看,成份股分布更均衡,更能抓住时代特色的,适应当下时代的龙头股和核心资产的股票权重更高的指数,往往具有更好的业绩表现。
郑力海:跟我们之前了解的宽基指数相比,中证A50指数有哪些特点?
林伟斌:刚才一直在强调均衡分散,行业龙头,颗粒度更细,除此之外其实中证A50在选股时会先做一些剔除。比如说一些可投资性不强的,比如说股票流动性太差的,一般会先剔除一些尾部的东西,流动性差的ST股。
此外,中证A50指数还有一个特点, 它会剔除ESG中各项评分较低的公司。因为现在已进入ESG时代,公司需要要对环境友好,要有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要好,往往这三个方面都好的公司一般都是高质量的。
其次,指数一定要适应中国特色与中国国情,先进的方法论要与适合中国国情的现实土壤的相互叠加。我相信中证A50是中证指数公司借鉴的一些好的先进的理念在中国的一次应用、一次实践,我们都拭目以待。
郑力海:其实还是围绕着变与不变展开。像林老师讲的,指数编制的技术是蛮很高深的一门学科,中证指数公司这样一个中国本土的指数公司,根据指数编制方案以及本土的情况相结合来创造这样一个全新的指数。跟踪中证A50指数的基金上市,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关注全新的宽基指数未来表现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
我想请林老师最后从跟踪中证A50指数的基金和配置指数层面,再给大家一些分享和一些建议。未来我们该怎么去关注,怎么去运用这只指数呢?
林伟斌:主要从战略跟战术两个层面来讲。战略上,我们要重视对不同资产的均衡配置。过去A股连续跌了三年,但跌并不一定是坏事,其实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如果只持有一类资产,你在短期的体验感往往不一定特别好。
中国经历了三年的下跌,尽管每年跌不多。近期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需求预期在转弱,我认为要扭转这一点,2024年是个不错的机会。
所以说战略上,我们要重视对大类资产的均衡的配置,投资体验也好,长期收益也会稳定。但最终目的要战胜通胀,最好能战胜通胀两倍以上,通胀是3%,我们努力实现6%。战略上一定要重视权益,刚才说的权益能够长期创造财富。
战术上,涉及到底怎么买,用什么方法论。我觉得这里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变与不变,我们一定要去选权益当中的核心资产,有竞争优势的资产。一些主动投资的产品都喜欢用“优势企业竞争优势”、“某某竞争优势”来命名,其实它本身都是反映了一种投资方法论,而投资方案其实大同小异,对高质量的核心资产或者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的苦苦的追求,其实这是不变的。至于战术无非是用主动的方式去选,或是选择宽基,但我认为,首先你要把整个战略市场上的贝塔把握住。
郑力海:好的,谢谢林老师。刚刚林老师围绕着变与不变,围绕着战略与战术又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当下为什么要关注权益资产,为什么要关注全新的一个宽基指数。中证A50指数也是第一个覆盖沪深两市的本土指数,其实它的市场表征性,还有编制规则,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细分行业龙头,剔除了ESG不好的这些公司等等这些特征,在前面的直播中都讲解得非常详细了。随着宏观产业经济持续转型,新经济占比逐步提高,以及在整个宏观经济复苏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相信新的宽基指数——中证A50指数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期待。
捕捉细分龙头
把握成长潜力
庞亚平:回顾2023年,在市场行业轮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过度押注单一行业往往会给投资者造成较大的波动和回撤,于是均衡配置的理论开始被越来越多投资者提起,而事实也证明了均衡投资也确实更适宜国内产业快迭代的大背景,在长期维度下指数化投资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易方达基金与上交所、中证指数公司联合打造“310指数直通车”特别栏目,旨在为投资者解读最新市场,分享沪市及指数投资的前沿知识,解决投资者的疑惑,今天的主题是:市场有明眸,龙年看龙头——中证A50指数你了解多少!首先欢迎今天的两位嘉宾老师,请跟大家打个招呼。
徐洋: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徐洋,第一次来到直播间跟观众朋友们进行交流,感谢大家观看。
陈怡行:大家好,我是中证指数公司的陈怡行,也是第一次来到咱们这个直播间,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请多多指教。
庞亚平:简单展望今年行情,2024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良好支撑和有利条件,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物质技术基础雄厚,人才红利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宏观政策空间较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将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无论从资产定价,还是从长期配置价值来看,都已经进入了价值区间,截至四季度末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价(ERP)已经突破过去5年98%的高分位;以产业资本净增持为代表的A股行情领先指标已出现,A 股市场已具备估值修复条件,当前位置机会大于风险。这样就不得不提到相关投资方式,需要我们多利用指数化投资工具,先请老师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吧。
徐洋:我们通常说,指数基金是一种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时代β的优质工具,那就让我们复盘一下过去二十年A股市场上最核心的时代β在哪里:回顾2005年至今,A股经历了较为典型的4轮大类行业轮动,从2005年至2011年间,快速城镇化带动上游资源和中游制造占优;2011年至2016年间,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浪潮带动的科技(TMT)行情;再到2016年至2021年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大消费占优;再从2021年至今,在后疫情时代国内增速换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的红利+科技的“杠铃型”策略占优。每一轮的行业风格轮动都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鲜明特点,而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行业风格轮动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均衡投资的重要性,过分押注某一行业往往错过行业轮动下的投资机会。
陈怡行:没错,在这样的背景下,均衡投资往往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长期投资体验,说到我们今天的主角,中证A50指数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2日发布的指数,选取50只各行业市值最大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行业分布较为均衡,更全面刻画各行业代表性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同日,10家基金公司同时上报对应的ETF。
庞亚平:那么我们今天就重点讨论,中证A50指数如此优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刚刚老师讲到的第一点是来源于其行业均衡的特点,其行业均衡的特点能通过均衡覆盖各行业领军公司,既实现了风险的分散,更重要的是捕获了各行业的发展机会。我们来拆解一下。
陈怡行:那么接下来,我从编制方案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中证A50指数的行业均衡的力量。
首先,从静态视角来看,中证A50指数的细分行业覆盖颗粒度比较高,凭借着50只成份股,覆盖了高达中证二级行业的86%。大多数的宽基指数,对现有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存量重心较为贴近,所谓存量其实更多的反映的是历史的积淀,但这也就导致大金融等行业往往占比偏高;但实际上从增量重心看,工业、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信息技术等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呈现在出一种放大的趋势(金融业在2023年仅占GDP现价8%),特别考虑到前述产业的细分结构较金融业更为繁杂,所以很多传统的宽基指数对于产业结构的全面性描述不足,行业覆盖的颗粒度较低。而从中证A50指数编制所使用的中证行业分类看,中证A50对于11个中证一级行业实现100%覆盖,对于35个中证二级行业实现86%的覆盖,所包含的行业广度对比很多传统宽基指数,其行业覆盖颗粒度也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动态视角来看,偏均衡的中证A50指数能更敏锐捕捉产业趋势变化,以及其在A股中的映射。可以从中证二级行业视角出发,观察中证A50指数成份股自由流通市值占比的结构变化,由此检验中证A50指数是否能够较为敏锐的反映国内产业趋势、景气波动带来的A股交易主线变化。从2015年上半年至今,尽管行情主线常有切换,但都能被指数成份较好地刻画。
徐洋:例如,此前供给收缩背景下,能源、有色等资源品占优,居民消费升级下的食品饮料占优,疫情背景下的创新药浪潮,碳中和推动的新能源产业崛起,以及较近的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科技行情、低息时代下的红利占优等,都能够被中证A50指数较为及时的捕捉,它能够综合体现国内产业趋势映射到权益市场的动态变化,帮助投资者捕捉经济整体发展的大β。作为典型的行业均衡指数,聚焦于A股细分龙头企业的中证A50指数,在后续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时期,将有望展现更高的弹性。
庞亚平:除了均衡外,展望2024年,投资选龙头,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投资逻辑,这一规律在历史周期演绎过程中能够屡次经受住市场考验,也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特别是在周期相对底部,存量博弈时期,布局盈利韧性更强的龙头企业可以成为穿越周期的法宝。然而,我们对于投资龙头企业的一个忧虑是,当龙头企业市值扩张到领先地位时,其成长收益最丰厚的时期就已经错过了。
针对这一痛点,中证A50指数也给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而这也是我认为这一指数另一个最为核心的创新点与优势所在:中证A50指数通过下沉行业颗粒度的创新选股机制,可以更早,更精准地捕捉各个细分行业龙头的估值崛起期间的高收益。用一句话来类比就是,“捕捉鲤鱼跃龙门那一瞬”。中证A50指数将龙头选择标准确定为“在所属中证三级行业内过去一年日均自由流通市值排名第一”,这一标准有利于在更早期筛选出潜力龙头,就像是编织了一张更精细的网,把那些“生命力旺盛,刚刚跃出水面”的锦鲤提前筛选出来。这也就是中证A50指数这只新的龙头β最显著的创新价值所在。
陈怡行:是的,中证A50指数编制聚焦行业龙头,便利投资者“一键配置”各行业优质龙头企业,来引导中长期资金流入战略新兴领域。核心龙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各行业“核心资产”的代表,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成果的重要体现。中证A50指数以中证三级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作为待选样本,再按照自由流通市值由高到低选取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并保持各个二级行业至少入选1只。共覆盖30个中证二级行业以及50个中证三级行业,相较其他50宽基指数,中证A50指数纳入更多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纳入更多新经济领域龙头公司,龙头特征鲜明,大盘蓝筹风格显著。各个龙头企业依托护城河效应,可以受益于产业渗透率与市占率的共振提升,有望展现出更强的穿越周期能力。反映在收益表现上,中证A50成份股近十年来相对各自所处中证一级行业指数的超额收益显著。
从指数表现来看,自2015年指数基日以来,中证A50指数的涨幅在35%左右。从历史收益表现来看,至2023年底,中证A50指数近五年、近八年的年化收益分别约为4.6%、3.3%,中证A50全收益指数近五年、近八年的年化收益分别约6.8%、5.6%,相较其他同类型50指数,中证A50指数的周期历史收益表现更优。从指数的风险收益情况来看,中证A50指数自2015年以来它的年化的波动率、最大回撤、夏普比例相较于同类宽基指数具有明显优势。
徐洋:这块我也补充一下,从市值风格和市场代表性来看,中证A50指数成份股大部分是大盘,从总市值的角度来看,1000亿以上的成份股共计有39只,占到50只成份股累计市值的权重高达93.39%。从财务指标来看,虽然中证A50指数成份股只占中证全指成份股数量的1%,但它的总市值、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分别高达16%和18%,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占比18%、17%左右,具有非常好的市场的代表性。
庞亚平:那么现在是不是布局这个指数的好时机?我们进一步展开讲下,根据对细分行业筛选中证三级龙头的要求,我们认为指数具有均衡的力量;基于对高自由流通市值的要求,我们认为它具有龙头的力量,盈利相对稳定;由于进行ESG负面剔除,我们认为指数会具有治理的力量。
2005年至今,国内重点产业更迭多次,对应A股也经历4轮不同产业领衔的牛市:2005~2010,当时是城镇化浪潮,涨的好的是上游周期、制造;2011~2016,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以TMT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有较好表现;2016~2021,经历了居民消费升级,外资大幅流入,下游消费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疫情之后,2021年到现在,我们国家逐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红利加科技主题,成为市场关注的主流。
长期来看,如果从2015年到现在过度重仓单一行业或风格,风险是比较高的,只有用一个多行业的均衡策略,才能更适应A股产业快速轮动的特征。
我们也统计了2015年至今中证A50指数和单一大类行业的夏普比率以及期间的最大回撤。中证A50的夏普比率是明显优于单一重仓某一个大类风格。同时在多数年份,中证A50指数的最大回撤也都是优于重仓于某一个大类行业的。
徐洋:均衡的力量还体现在它能够敏锐地捕捉历史上每一个阶段的产业变化趋势。比如2015年到2017年,供给侧改革下资源品价格的回升,可以发现中证A50指数所覆盖的中证二级行业中,这些板块的权重是相对于历史其他时期有所上升的;再比如,最近人工智能的热潮受到关注,我们发现人工智能板块二级行业的占比也是有环比的改善。
陈怡行:是这样的,大多宽基对产业结构存量重心有较好刻画,但对增量结构的描绘不足。传统宽基指数中金融产业市值大,从而权重高,但从经济实际增量来看:工业,服务业,信息技术贡献更高。通过指数规则创新,中证A50的细分行业覆盖颗粒度较高,行业均衡性更佳。前面我们也提到了,35个中证二级行业,中证A50覆盖比例达到了86%。
整体看,无论是在ROE(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净利率指标下,中证A50均具备明显盈利优势。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中枢下行,强者恒强的动量效应显著,A股及海外行业均体现出净利润向龙头集中的趋势。整体看,中证A50指数汇集各细分行业龙头成份股,因此指数常年能够维持相对较高的盈利增速,指数整体ROE水平为12.69%,明显高于同类宽基指数。此外,中证A50指数未来两年一致预期营收同比增速分别高达9.43%、8.87%,领跑同类宽基。
分行业对比来看,龙头企业给中证A50指数带来了相对盈利优势。类似于美国标普500指数,中证A50指数成份股选取的是行业内盈利水平更高的优质股。除少数行业外,指数成份股的ROE水平与净利率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万得全A各行业成份股的中位数水平,龙头企业给中证A50指数带来的盈利相对优势凸显。
徐洋:中证A50指数的分红能力稳健。稳健的分红能力既是上市公司经营稳健的信号,也是投资者寻找安全边际的参考指标。中证A50指数历史派息率(现金分红总额/净利润)稳定高于30%,近12个月股息率约为3%。此外,从个股视角来看,中证A50指数在过去3年、5年连续派息的成份股数量占比分别高达88%、82%,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的80%、64.67%。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红利资产的稳健属性深受投资者青睐。当下海外不确定性波加大;并且近期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类资产的吸引力相对下降,投资者会更加关注股息回报。
庞亚平:在成份股的筛选过程中,中证A50指数要求入选标的必须满足两条标准:
首先,中证A50指数将可持续发展特征纳入考量范围,剔除了中证ESG评价结果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证券。ESG 负面剔除规则有利于提升指数超额收益,降低波动率,从而强化指数的投资价值。类比中证500指数可以发现,在施行ESG负面剔除规则后,其基日以来年化收益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波动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其次,中证A50指数要求入选股票必须为“沪股通”或“深股通”证券范围的上市公司。在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的对比中,中证A50以7%的占比领先其他宽基。未来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与全球风险偏好的改善,外资持股占比较高的中证A50指数有望受益。
陈怡行:没错,之前在2020年的时候,《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ESG因子有望给指数带来超额收益:
其中,E因子受益于碳排放交易等支付转移机制与新能源产业崛起,提升企业盈利;G因子反应企业经营治理能力,经营稳定公司呈现更高超额收益。
按照公司治理得分对全部A股进行分组回测,从组1到组5的公司治理得分依次增高,结果显示:平均而言公司治理得分越高的股票分组收益率越高,公司治理得分越高的股票分组波动率更低。
可见,这条A50指数按照中证ESG评级规则进行 ESG 负面剔除,有利于提升指数超额收益,进一步提升指数的投资价值。
随着ESG投资理念在国内的不断深入人心,2020年至今国内ESG主题的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6月底,指数型ESG基金规模达1297.90亿元,占比40.65%,但相比全球市场(ESG ETF规模4520亿美元)仍有较大资金增量空间。
庞亚平:是的,加上从估值的安全边际、盈利触底回升的逻辑看,关注价值突出。从历史经验回测来看,中国A50指数在盈利上行周期内相对于其他同类的宽基是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的。也就是说,当盈利周期触底回升,再配合信用发力,后续经济有望逐步修复,在这样的环境下,中证A50的相对配置价值更为凸显。
我最后给大家来画个重点,刚刚老师们讲的非常全面,中证A50指数共计七点特征:大市值风格凸显,市场代表性强;行业分布均衡,“新经济”占比不断提升;聚焦细分龙头,紧跟时代Beta;盈利能力突出,净利率与预期营收增速领跑同类宽基;分红能力稳健,深受投资者青睐;纳入ESG和互联互通筛选规则,进一步优化选股逻辑;指数历史表现优异,风险收益比高。
我们今天交流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陪伴与支持。最后提醒下大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本次交流仅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投资者参与。本次交流所有内容都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下次见,拜拜!
版权声明:本次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录等)公开发布,中国基金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嘉宾言论系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意见。为保护版权,文章中的嘉宾言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引用,也不得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删节或修改。文章所述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均不承担更新义务。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