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自称国内一次性餐饮具行业头部企业的宁波昌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亚股份”)IPO向前迈了一小步。
3月22日,昌亚股份回复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并更新了材料。但公司离通过IPO并上市,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昌亚股份存在两大致命短板。公司塑料产品收入占比接近90%,在全球限塑、“双碳”的背景下,昌亚股份的塑料产业之路或受阻。
作为国内土生土长的企业,昌亚股份主营业务收入超过95%来自境外市场,且超过80%来自美国市场。在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过分依赖海外市场,风险在不断增大。
昌亚股份前员工离职创业,即成为公司供应商,且受到了公司实际控制人财务资助。这之间是否有蹊跷?
研发人员占比接连下降,低学历研发人员增多、高学历研发人员减少,昌亚股份的研发创新能力也受到质疑。
两大致命因素阻碍发展
尽管经营业绩表现稳定,但昌亚股份的发展前景并不被市场看好。
2020年至2023年1—9月(下称“报告期”),昌亚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2亿元、6.23亿元、9.19亿元、5.3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7304.42万元、5349.13万元、12467.41万元和7206.76万元。
其中,2021年净利润下降明显,对此,公司解释,是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也是前述因素影响,导致积压的订单集中在2022年完成交付,带动2022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增长。
昌亚股份专业从事塑料餐饮具、生物可降解餐饮具及纸制餐饮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一次性餐饮具,包括各类材质的餐具、餐盒、吸管、杯盘等。
从产品角度看,昌亚股份对塑料餐饮具收入较为依赖。报告期,该类产品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6.15%、92.73%、91.66%、89.30%,虽然占比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在90%左右。
近年来,全球不少国家实施限塑令,昌亚股份的发展空间将被挤压。
从地域构成来看,昌亚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高度依赖境外市场,甚至是高度依赖美国市场。报告期,公司境外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80%、95.96%、98.25%和96.95%。同期,公司对美国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1.48%、79.58%、81.83%和82.98%。
昌亚股份表示,截至目前,美国的部分州、市已出台限制塑料吸管使用的法案,禁止餐厅主动向顾客提供塑料吸管。
除美国外,欧盟、加拿大、英国以及中国境内均已出台不同程度的限塑政策,各国、各地区推进限塑的范围、力度及时间表均有所不同。公司针对上述地区客户正逐步推进产品类型切换,以生物降解制品、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但下游市场依然存在因成本过高、用户体验欠佳等因素而无法快速全面替代塑料制品的情况。
高度依赖塑料产品、高度依赖美国市场,昌亚股份的风险不言而喻。
为了避税,昌亚股份在越南设立子公司,并承担了公司65%产能。不过,公司亦提示,倘若美国持续扩大其贸易保护政策,将越南昌亚生产的相关产品列入关税加征范围,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第一大供应商不稳定
昌亚股份的供应商存在异常。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昌亚股份的第一大供应商分别为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C?NG TY TNHH OLYSTYRENE VIETNAM、C?NG TY TNHH POLYSTYRENE VIETNAM、BOROUGE PTE.LTD,公司向其采购金额分别为3130.55万元、4552.83万元、8491.90万元、3896.51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重为10.32%、12.84%、16.27%、11.11%。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昌亚股份2020年的第一大供应商,在2021年、2022年的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中消失;2021年、2022年的第一大供应商,在2023年1—9月的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中消失。此外,前五大供应商中,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制公司仅2022年出现过一次,STAVIAN及其关联公司突然出现在2023年1—9月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中。公司供应商变动频繁。
备受关注的是,昌亚股份的供应商天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天捷塑料”)是其关联方。报告期内,公司委托天捷塑料进行流延膜外协加工,双方合作始于2021年,彼时双方交易金额41.03万元,2022年合作交易金额达170.77万元,占昌亚股份同类采购金额的82.49%。
天捷塑料实控人为应成,其持有天捷塑料95%股权。
应成曾是昌亚股份员工,2017年加入,具有一定的塑料制品行业经验,2021年初,基于个人发展选择离开公司进行自主创业,创立天捷塑料。
对于与应成合作,昌亚股份解释称,流延膜原材料行业生产企业众多,工艺成熟,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综合考虑到天捷塑料在供货速度、产品品质、地址区位、塑料制品行业经验,公司选择天捷塑料作为流延膜外协加工厂商之一。
显然,这一说法并不能打消外界疑虑。2021年,天捷塑料才成立,何谈供货速度、产品品质等?
应成与昌亚股份的关系还不止如此。昌亚股份越南子公司越南昌亚副总经理为成秀芳,而应成系成秀芳之子。
可疑之处还有,除了公司之间的合作,昌亚股份实控人徐建海与应成还有资金往来。
2020—2021年期间,徐建海曾多次向应成提供借款,共计308万元。
深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昌亚股份说明,徐建海借款给应成的背景及原因、具体用途及流向,是否流向公司客户及供应商,公司及其关联方与应成是否存在委托持股、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应成及其关联方是否存在为公司分担成本费用的情形。
当然,昌亚股份极力否认。其回复称,应成创立天捷塑料生产投入持续需要资金支持,而天捷塑料作为新设公司直接从银行获取贷款较为困难,流延膜的生产涉及的前期设备投入也较大,应成遂于2020年11月向徐建海提出借款需求,根据双方签订的《借款协议》,应成向徐建海借款308万元,借款期限总计5年,该借款仅限用于应成开办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考虑到晚辈创业存在一定难度及企业初创期盈利能力相对有限,该借款协议未约定借款利息。
这一说法可靠吗?
研发费率行业垫底
昌亚股份属于“夫妻店”,实际控制人徐建海、王美兰夫妇合计持有公司72.06%股权。
履历显示,徐建海是位机械工程师和高级经济师,1995年6月—2002年8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船舶雷达研究所工程师,2002年8月—2006年10月曾在家联科技担任经理,2007年创办了昌亚股份。王美兰曾在创业前当了15年小学教师。
目前,家联科技是昌亚股份竞争对手,其也是一家夫妻店,实控人之一王熊创业之前当了9年中学老师。
昌亚股份成立于2013年,其源于2007年成立的宁波昌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简称“昌亚塑料”)。昌亚塑料曾投资有昌亚香港,昌亚香港又投资了昌亚塑料科技,后者后来更名为昌亚有限。
昌亚塑料由徐建海、王美兰、刘霞共同成立,刘霞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退出。后昌亚塑料科技整体被利丰国际接盘,利丰国际的唯一股东BOC为王美兰持股100%的企业。在2015年将昌亚塑料科技转手给王美兰后,徐建海又设法从利丰国际手中接回了昌亚塑料科技,且在2018年和2021年将其两度更名,形成目前上市主体昌亚股份。
2018年,昌亚塑料科技法人从成秀芳变更为徐建海,公司也更名为昌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昌亚新材料”)。2020年12月,徐建海和昌亚控股从利丰国际手中接回昌亚新材料全部股权,变更为内资企业,2021年12月更名昌亚股份。
如此密集更名、腾挪,徐建海究竟是为了什么?
昌亚股份的研发实力存在下滑迹象。从研发人员数量方面看,报告期,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34人、44人、45人、43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45%、3.48%、3.12%、2.38%,呈下降趋势。
从研发人员学历分布情况看,报告期,硕士及以上人数分别为1人、2人、2人、1人,本科人数分别为5人、4人、6人、4人,包括大专学历人数,在2023年9月末均在减少。惟有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在持续增长,分别为23人、32人、35人、36人。
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96.03万元、1153.54万元、1521.54万元和990.7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5%、1.85%、1.66%和1.85%。
与同行相比,昌亚股份的研发费率明显偏低,甚至只有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的一半。报告期,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3.80%、3.55%、3.32%、3.71%。
在研发费率行业垫底、研发人员减少的情况下,昌亚股份的研发实力势必会降低,未来,公司靠什么赢得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