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卫龙2023年归利润大涨481.9% 实际增长能力遭质疑

2024/3/25 21:08:00

近日,卫龙美味(09985.HK)披露了2023年业绩,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72亿元,同比上升5.2%;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上升481.9%;经调整净利润为9.7亿元,同比增长6.3%。毛利由2022年的19.6亿元同比上升18.5%至2023年的23.23亿元;毛利率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至47.7%。

卫龙方面在财报中表示,毛利上升主要系产品结构调整带来平均售价的提升、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优化成本管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卫龙全年营收不到50亿,现金分红则高达7.76亿元。业绩看似一片大好,股价却持续大幅下跌,截至2024年3月25日,卫龙每股收盘价报5.59港元,上市以来跌幅44.26%,目前总市值约132.43亿港元。

实际造血能力并不强

据财报显示,2023年,卫龙实现营业收入48.72亿元,同比上升5.2%;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上升481.9%。此次业绩增长主要是基于2022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基础上。2022年,其营收46.32亿元,同比下降3.5%;而归母净利润仅1.5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1.7%。此前,2019-2021年,其营收分别为33.85亿元、41.2亿元、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对比来看,2023年卫龙的业绩似乎只是较2021年有所增长。

同时,卫龙的营收增速也呈现整体下滑趋势。2020-2023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21.71%、16.5%、-3.5%和5.17%。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也依赖线下渠道的经销商。2019-2023年,卫龙营收中分别有92.6%、90.7%、88.5%、89.5%和89.5%均来自线下经销商,而线上渠道保持在仅占10%左右的水平。

其销售费用却一直保持高增长。2019-2023年,卫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2.81亿元、3.71亿元、5.21亿元、6.33亿元和8.07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8.3%、9%、10.85%、13.7%和16.6%。

值得注意的是,其归母净利润的增速更是波动起伏,2020-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24.41%、0.97%、-81.7%和481.17%。这也让卫龙的实际盈利造血能力饱受质疑。

尽管如此,卫龙却丝毫不吝啬派息分红,财报显示,董事会提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1元,连同中期股息,共计约5.17亿元,约为同年净利润的60%。此外,考虑到公司上市一周年,董事会还建议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11元,共计约2.59亿元,约为净利润的30%,年度现金分红累计达7.76亿元,其全年总派息比率约为90%,大部分将流进其实控人刘卫平、刘福平的腰包。

主营业务辣条卖不动了?

分品类看,财报显示,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辣条)营收25.49亿元,同比减少6.25%,收入占比也由2022年的58.7%降至52.3%;销量为12.44万吨,较2022年的15.06万吨,同比下降了17.4%。对此,其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线下传统渠道流量下滑带来的影响。

为弥补主营业务销量下滑带来的影响,其调味面制品开始连年涨价。2023年,其调味面制品销售单价上涨至20.5元/kg。2019—2022年,其售价分别为14.3元/kg、15元/kg、15.1元/kg、18.1元/kg。

有业内人士表示,辣味休闲零食市场竞争激烈,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消费者注重性价比的趋势下,卫龙连年涨价会失去部分市场。

此外,调味面制品的实际产量由22年的13.84万吨下滑至11.48万吨,产能利用率由22年的57.1%下滑至23年的48.3%,是其三大产品中产能利用率最低的。受此影响,卫龙整体产能利用率下降3.9个百分点至55.3%。

与辣条形成对比的是,蔬菜制品营收21.19亿元,相比2022年的16.93亿元同比增长25.1%,收入占比也由2022年的36.6%增长至43.5%;销量也由2022年的5.45万吨同比增加31.1%至7.15万吨,其产能利用率也由22年的64.4%增至23年的72%。

卫龙也在财报中表示,蔬菜制品上升是由于公司挖掘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不断迭代升级,在本年度亦持续扩大此类产品的产能。

曲折上市史

据了解,2021年5月初,卫龙完成由CPE源峰和高瓴联合领投的5.49亿美元Pre-IPO轮融资,并首次引入外部资本,腾讯、Yunfeng Capital、红杉资本、天壹资本等均在其中。此轮融资后,卫龙的估值超600亿元。

在资本助推下,2021年5月12日,卫龙首次冲击IPO,但之后6个月未等到港交所聆讯。招股书失效后,同年11月12日再次递表港交所,这次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但卫龙却因市场状况不佳决定押后上市。

但投资机构不是“慈善家”,2022年4月,高瓴、红杉、腾讯、CPE源峰等机构投资人,要求卫龙进行股份补偿。卫龙以对价约1576.27美元的价格向此前的外部资本方出售了1.576亿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0.00001美元,以近乎无偿的价格将股份转给了投资机构。

2022年上半年,卫龙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大降172.94%至-2.61亿元。而导致这2亿多亏损的原因系6.29亿元的一次性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正是对外部投资者的补偿。此次补偿后,卫龙的估值也几乎腰斩。

2022年6月28日卫龙重新递表并通过聆讯,但其再次选择延迟。同年11月23日,卫龙更新招股书,12月15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但首日即遭破发,开盘跌超3%,收跌5.11%,首日市值为236亿港元。虽成功闯关IPO,但在资本市场故事似乎也不那么好讲。

目前,卫龙总市值仅为132.43亿港元,与曾经超600亿估值对比相形见绌。

作者 |郑皓元、闫嘉宁| 实习生

主编 |陈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