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资金端更多地关注企业发展,中国基金报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开设“百亿千万计划——与投资大咖走进上市公司”栏目,与管理规模百亿元级的机构投资者、中国基金报逾千万粉丝一道,共同走进上市公司,感受中国经济律动,发现中国投资价值。本期我们走进改性塑料全球领军企业金发科技,对话公司总经理李南京。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 牛思若
总部位于广州的金发科技,是一家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改性塑料、绿色石化、新材料和医疗健康产品四大板块,旗下拥有56家子公司,在南亚、北美、欧洲等海外地区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
金发科技成立于1993年,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2023年,金发科技迎来了自己的30岁生日,而今年公司将迎来上市20周年。
上市以来的公开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22年,公司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营业收入、净利润,20年间均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总资产从7.65亿元增长到554亿元,增长70多倍;营业收入从15.6亿元增长到404亿元,增长约25倍;净利润从0.93亿元增长到2020年高峰时的45.88亿元,增长超49倍。
不过,刚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3年业绩承压。李南京表示,主要是受医疗健康板块不达预期及石化板块处在周期底部影响,而这丝毫不影响公司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在去年11月的30周年庆典上,公司首次对外提及中远期发展规划“1438”战略,如果该战略能顺利实现,将再造不止一个金发科技。
一、
新能源车提升高端材料用量
中国基金报:公司近两年业绩有一定压力,但作为公司基本盘的改性塑料业务,销量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其中车用材料更是亮点,这一趋势还能持续多久?
李南京:金发科技去年刚刚度过30周年庆。这30年从业绩来讲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往上走。从上市后的历年年报来看,不管是销售收入还是盈利能力,金发科技几乎每年都在增长,不少年份增速还比较快。
2023年预告业绩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医疗健康板块不达预期及绿色石化板块处在周期底部的影响,但改性塑料板块的业绩基本实现了稳步增长。
金发近几年在汽车材料方面的增长确实是很明显的,后续汽车材料能不能持续增长?我想这仍然是比较确定的事情。
一方面,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崛起,其渗透速度比公众的预期都要快,不管是国内消费还是出口,都是如此。另一方面,相比燃油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对塑料的需求总量更大。制造燃油车的塑料用量每台车大概是100公斤,而制造新能源车的塑料用量大约要比燃油车高出20%。
另外,新能源车用料的增加主要还是在高性能材料方面。如何防止新能源车发热引发自燃,对材料耐高温和阻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电池的底板、盖板和连接器等材料。在这种背景下,高端材料(工程塑料)的使用比燃油车更多,高性能材料增加的比例更是远远超过20%。
中国基金报:高性能材料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和毛利率跟燃油车塑料相比是个什么情况?
李南京:燃油车用量比较大的主要是一些覆盖件,比如保险杠、仪表板等等,这些是比较通用的改性塑料,主要以聚丙烯为主。现在新能源车使用的工程塑料主要以PPS、PBT、PC/ABS合金、高温尼龙、LCP液晶材料等为主,这些材料销售价格、盈利能力都要高于通用改性塑料。
有些高端材料价格比通用材料甚至不是高出一倍两倍,而是十倍八倍。目前,这些高端材料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但金发科技在这方面的原创技术已经有很大突破,完全可以做到国产替代,推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所以,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我们在车用材料方面整体的盈利能力将会逐步显现。
中国基金报:车用材料之外,家电材料是公司改性塑料的第二大应用领域,这块业务增速是不是就比较平稳了?
李南京:从202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家电行业整体还是在增长的,包括出口也并没有减少。另外,90后、00后这些新生代,对家电各方面的追求也更高。就国家政策层面而言,去年已经在酝酿家电消费的鼓励政策,相信两会后各个地方会陆续落地,也包括汽车、电子产品等的鼓励政策。在此背景下,家电也好、汽车也好,我认为行业向上的势头是可以延续的。
而金发是高分子新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造汽车、家电都离不开这些改性塑料。而塑钢比是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发达国家工业品的塑钢比约是70:30,而我们国家是30:70,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未来改性塑料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2024年公司定的目标也比较大,不管是销量还是销售收入,都希望实现明显高于2023年的增速。
二、
有底气实现“1438”战略
中国基金报:讲到增速,去年公司30周年庆典时提了一个“1438”战略目标,这个目标具体是指什么?
李南京:这是公司的一个长期规划,是公司销售收入的一个中远期目标。
目前金发有四大业务板块,最小的是医疗板块,“1”指的是医疗板块做到100亿元收入。“3”指的是新材料板块,包括现在的特种工程塑料、完全生物降解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要做到300亿元的销售收入。“4”指的是绿色石化板块,这个板块希望届时能做到400亿元,目前主要是辽宁金发和宁波金发两家子公司,未来还要有新的工厂。“8”指的是改性塑料板块,要做到800亿元收入,去年金发改性塑料的收入快接近远期目标的四成。
中国基金报:这个目标实现难度大不大?
李南京:我们是有底气的,不是光喊口号。以最大的改性塑料板块为例,目前我们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还很低,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红海局势这样的全球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对供应链的安全都很重视,希望中国公司的工厂就建在他们家门口,建到当地,以减少供应风险。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从去年开始我们也启动了新一轮的海外建厂计划。
目前,越南工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就可以投产。同时,公司在波兰、墨西哥也有工厂建设项目在同步开展,预计不远的将来也要投产。
当前,金发的海外营收占集团15%左右。随着海外工厂的布局到位,加上原来我们在印度、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的工厂产能,未来我们可以把海外营收占比提升到30%,进一步巩固集团销售收入。对“1438”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三、
石化板块亏损或大幅收窄
中国基金报: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绿色石化板块拖累整体业绩。公司对后续化工行业周期走向如何判断?对宁波金发、辽宁金发新建产能利用率的预期如何?
李南京:受大石化周期影响,石化产品价格低迷。宁波金发、辽宁金发都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所以去年这两个石化子公司亏损是比较大的,但在可预见的周期内,亏损额预计会有所收窄。
先从辽宁金发来说,现在该公司加大了技改,通过近两年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以及引进外部技术专家,能耗、合格品产率、损耗等都有所改善,费用成本控制效果明显。
宁波金发原来只有丙烷脱氢(PDH),产品结构单一,且未与公司改性塑料板块形成协同,当行情不好的时候,应对办法相对较少。现在增加了两套共80万吨的聚丙烯产能,聚丙烯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好,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减亏。后续如果市场恢复,甚至可以很快开始盈利。
中国基金报:从2023年三季报来看,公司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相比,存在一定的缺口,同时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公司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策略是怎样的?
李南京:这主要还是石化板块的影响,石化是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辽宁金发在2021年下半年收购后,项目建设投入100个亿,宁波金发二期的建设也基本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如此便造成负债率有所上升。
但如果分板块来看,改性塑料、新材料的流动性是很好的。即使疫情期间那么困难,金发科技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还是不断加快的,经营可以说持续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022年我们也提出,要加快从自动化往数字化转型,去年在上海的第一个数字化工厂也已投产。
中国基金报:公司所在行业要实现数字化似乎有点难度,金发具体是怎么做的?
李南京:确实是这样,不像其他行业很多是标准化的生产,改性塑料基本是定制化生产,但我们还是想办法往这个方向走。目前在华南清远基地,我们也开始对现有的旧制造车间设备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改造。
目前,金发上海工厂的改性塑料产线可以做到从订单开始,自动拆包、自动配送原材料,再自动输送到机台下料口,最后出来的成品自动入库,这些从系统里都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全程监控。也就是说,只需要前端输入某个牌号信息,系统里相关的信息尽数显示,后面交给全自动处理。
四、
医疗健康板块不会放弃
中国基金报:公司医疗健康板块在新冠疫情后顺势新增,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一度给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但随着疫情消退,该板块同样遭遇压力。未来医疗健康板块是否仍会是公司主要业务之一?在行业竞争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如何差异化发展?
李南京:金发医疗是疫情催生的一个板块,当时也是响应政府号召,履行社会责任,但并不是说疫情过了之后就要放弃。
从战略上讲,金发坚定地选择聚焦主业,做的就是与高分子材料高度相关的产品,并不断往纵向发展。石化板块就是往改性塑料的上游拓展,解决原材料供应的问题,医疗防护产品则是往下游纵深。金发医疗在疫情期间做的产品,也都是高分子产品,口罩、手套所需的熔喷布、丁腈胶都是高分子材料,只不过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不同。
目前,随着库存逐渐走向正常,口罩单价也在逐渐回升,加之做好成本费用控制,有望逐渐走出亏损。后续我们在口罩、手套方面暂不会新增投入,但是一些其他医疗健康产品,不管是防护类的还是器械类的,对高分子材料的需求量仍然巨大。
因此,公司也在不断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及应用。比如熔喷布原来主要是用在口罩上,现在我们开发它用在过滤系统上面,包括粉尘过滤系统,还有净水过滤器、空调过滤系统等。这些工业应用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目前这个领域主要靠进口,有望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另外,为了增强实力,金发和多个高校老师开展项目合作,共同研发高分子医疗耗材和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也承担了一些广州市、广东省甚至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所谓的“卡脖子”工程,比如闪蒸无纺布、土工膜等。现在闪蒸无纺布100%要靠进口,主要用在一些最高等级的实验室。
以上种种,就是希望在把现有的防护产品做好以外,逐步渗透到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以保证我们中远期目标可以达成。
中国基金报:对于新材料板块,你刚才提到远期要做到300亿元营收,这个怎么来实现?
李南京:新材料方面,一个是降解塑料,会继续把它做大,目前已经有超过二十万吨的产能了。另一方面,我们加大了一些高端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包括LCP材料、高温尼龙材料,打造出新的增长点。今年我们在辽宁还会有第一个全生物基材料丁二醇投产。
所有这些新材料,可以研发生产很多新产品。每个产品也都比较特殊,量不可能像PP,一下子做个80万吨,或者像ABS一下子可以做60万吨。一般也就5万吨、10万吨,但它的技术门槛及盈利能力通常比通用改性塑料高。
在这些新材料推广前期,成本可能很难一下子降下来,像陶氏化学有一款生物基的PP,它的成本目前是普通PP的三倍,但它不愁卖。现在这些大企业都很注重社会责任,也就是ESG。去年金发科技也发布了行业首份ESG报告,从各界反馈来看,得到了很正面的评价。
目前,金发在广州设有中央研究院,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所。与新材料相关的就是生物发酵技术研究所,通过研究生物发酵来实现全生物基材料的规模化生产。
五、
推动“卖材料到卖方案”更精细化
中国基金报:龙年开工第一天,广东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你提到接下来金发科技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从卖材料到卖方案,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材料解决方案,具体怎样来做?
李南京:给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是现在才提出来,在金发第二个十年(2003年至2013年)就开始这样做了。
比如说有些产品,在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我们会给客户在模具设计上提供一些解决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塑料在模具里面的流动,解决客户的产品减重问题,把它从4毫米降到2.5甚至2.2毫米,客户降本的同时我们把材料卖出去。这些都是额外的服务,但它是值得的,这样做下去公司和客户就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现在我们就是要把它做得更加精细化,往深水区迈进。不是直接给客户一个材料,告诉他能够替代,而是让他清楚用我们的材料能解决什么问题,切入到他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环节。
如今,包括国内领先的汽车工业集团、消费电子企业、电气电工企业等,金发已经进入到它的前端研发体系,从它的设计前端就开始介入。在墨西哥,我们跟世界级的车企研发团队联系也很紧密。他们正在做一个全新的新能源车,电池包的外壳到底是用金属材料还是用塑料材料,现在要我们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金发全球协同的营销网络,跟卖产品到卖方案也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有行业、区域、大客户,“三位一体”地全方位给客户做好服务。因为很多大客户都是全球化的,像大型的车企在很多国家都有布局,在中国它们的业务也不止分布在一个城市,我们就通过大客户制度把全球信息整合,再通过区域落地,再由行业反馈来把握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编辑:乔伊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