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南北车”重组9年,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2015年,在市场呼声与期待之中,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完成联合重组,中国中车(601766.SH)横空出世。
今年3月28日,中国中车披露的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度,中国中车实现营业收入2342.62亿元,同比增长逾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超百亿,延续了增长势头。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5年重组以来的9年,中国中车的年度净利润均超过百亿。
2023年,虽然外部环境并不理想,但中国中车依旧表现突出。新签订单接近3000亿元,雅万高铁成功载客运营,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蝉联全球首位。
中国中车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继续超百亿,达到148.13亿元。公司产品已经出口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价值达1357亿元。
中国中车的财务运营稳健。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58.35%,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共为648.63亿元,对应债务为193.68亿元,当年财务费用-2.12亿元。
资产减值18.69亿净利仍增长
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欧美通胀,市场需求不旺,中国中车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根据年报,2023年,中国中车实现营业收入2342.62亿元,结束了连续三年下滑势头,同比增长5.08%。
此前的2020年至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76.56亿元、2257.32亿元、2229.39亿元,同比下降0.59%、0.85%、1.24%,下降幅度较小,但连续三年下降。2023年的营业收入由降转增,且超过了2019年。
2023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117.12亿元,较上年末微增0.50%。当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91.06亿元,同比增长14.24%,增速明显高于净利润增速,这说明公司主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疫情三年,即2020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13.31亿元、103.03亿元、116.53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3.93%、-9.08%、13.11%。
2023年,中国中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含信用减值准备)18.69亿元,其中,对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其他应收款等金融资产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方法计提损失准备12.62亿元。而在2022年,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为9.26亿元。2023年,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较2022年翻了一倍,净利润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5年重组以来,中国中车的年度净利润均超过百亿元。
2015年至2019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19.13亿元、2297.22亿元、2110.13亿元、2190.83亿元、2290.11亿元,同比变动8.98%、-5.04%、-8.14%、3.82%、4.53%,虽然有所波动,但幅度较小。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18.18亿元、112.96亿元、107.99亿元、113.05亿元、117.95亿元,同比变动9.27%、-4.42%、-4.35%、4.76%、4.33%。跟营业收入波动趋势相同,存在小幅波动,但整体上较为稳定。
加上2020年至2023年,重组后的这9年,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中国中车均保持了基本稳定。
连续七年研发投入超百亿
营业收入保持稳定,盈利能力稳定,与中国中车市场地位、综合竞争力直接相关。
中国中车有着较高的市场地位,公司称,其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连续多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2023年,公司产业布局顺利推进。城轨市场持续发力,首个“系统+”项目青岛胶州 L2 线低运量 EPC 成功中标,实现设计、建设管理、系统集成、运营维保业务整体落地。公司战新产业市场再获突破,松原、百色基地正式投产,中车首个海上风电整机组装基地开工建设。国际业务持续攀升,雅万高铁成功载客运营,被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中国高铁首次出口欧洲实现重大突破。首个海外“系统+”项目墨西哥城地铁 1 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开通运营。
中国中车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先领跑的重大跨越。
公司推进重大产品研制,CR450 动车组创交会时速 891 公里的世界新纪录,杭州定制时速 120 公里市域 A 型亚运专列成功下线并投入运营,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在马来西亚开启试跑,自主研制的新型城际市域智能列车 CINOVA 2.0 正式发布,600 公里超长续航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发布,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列商用悬挂式单轨列车“武汉光子号”投入运营,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首次悬浮运行,全球最大功率的 20MW 海上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研发成功。
研发投入方面,2023年,公司达到148.13亿元,同比增长11.44%。2017年以来,公司年度研发投入均超过百亿元,且呈增长趋势。
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9万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2.31%。
2023年,中国中车新签订单约2986 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 584 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 2703 亿元,其中国际业务在手订单约 1127 亿元。
中国中车董事长孙永才在官网中表示,公司产品已经出口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全球化经营网络基本形成。
中国中车的品牌价值不断上升。2023年,中国中车的品牌价值为1359亿元,蝉联中国机械制造业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