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柔宇科技回应“破产风波”!公司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2024/4/1 22:44: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日,“柔宇”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针对近日网络上出现较多关于企业破产的不实传言和解读,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还表示,近期传闻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公司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将基于客观事实,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处理好相关事宜。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消息,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分别为自然人张明、王金周、郭晓涛。

柔宇称“创新不易,路虽远,行则将至”。

破产申请

国内上市公司破产清算不在少数,不过很多是有上下游供应商申请,有些还是金额较小的债权人申请,柔宇目前欠债数十亿元,主要债权人是供应商、银行和厂房建筑商。

由前员工申请破产的还比较少见。

最近几年,由于基本上没有产品对外销售,柔宇产品线已停止,公司反复面临欠薪和裁员问题。去年12月份,就有员工集中讨要工资,柔宇员工从数千人只剩下上百人,这让一部分欠薪员工寄托希望于破产,薪酬在破产清算中的偿还优先级比较高。

柔宇官方表示没有申请主动破产,公司还在运营中。这和员工申请破产之间并无矛盾。有媒体报道,破产审查是由解决柔宇问题的政府专班于上周三申请。

截至目前,柔宇科技现存23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30亿元。

一位柔宇前高管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公司“还可能活下来,也期望能挺过来!”

他之前在柔宇做过董事,离开柔宇时间并不长,对柔宇有感情。

他表示,“创业的确不易,但不管怎样,我希望公司能挺过难关。”

难关

柔宇高开低走,创始人经历亮眼,柔性屏的概念也颇能打动人心,投资者也很追捧,自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一共获得9轮总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和 36.53亿元的债权融资。

但是从科研到生产,再到产业链,柔宇步步上溯,走得太远。因为柔性屏生产合作问题谈不拢,所以自建生产线,因为柔性屏推广不佳,又自己生产手机,生产各种柔性屏,产品线拉长。

柔宇在机场、商超等场所展示,打造高大上形象,但销售遇到问题,柔性屏手机定价8000多元,主打高端时尚,在市场上卖不动,经销商只能3000多元甩货,其他产品境遇大多如此,研发和投资无法通过销售变现,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产品基本上销声匿迹。

尽管柔宇声称还在经营,不过已基本上停止了商业活动。现在公司还有少部分员工留守,是为了维护设备等基本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2022年发文《拯救柔宇》,称柔宇科技已经出现资金短缺,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刘姝威自2020年6月开始担任柔宇科技独立董事。

当地政府一直在帮助柔宇解决麻烦。有媒体报道,2023年8月,深圳市成立了柔宇科技专项小组,希望柔宇能引入国资,盘活企业。不过至今仍未有后续。

据媒体报道,这几年柔宇创始人刘自鸿频繁跟资本方接触,改变了此前的强硬立场,愿意让渡部分表决权。经常传出有投资方愿意注资,最后都无功而返。

追因

柔宇有今日困境,市场上传出原因众多,比如良品率不高,战略决策失误,创始人性格、管理能力等问题。

相信柔宇能渡过难关的人不多。

一位柔宇的投资方高管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5年前就已基本注定今日结局。

柔宇股本最后一次变动停留在2020年6月30日,撤回上市申请至今,再不见柔宇有新的投资进入。

2020年年末、2021年年初,柔宇科技曾先后打算赴美、A股上市。在招股书中,柔宇科技提到,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分别实现营收6472.67万元、1.09亿元、2.26亿元和1.16亿元,3年时间内营收5亿多元,亏损却累计高达32亿元。

有舆论将柔宇困境归咎于投资者不追加投资。

该高管表示,每做到一步,给一步的估值。比如有专利,有产品打样,有生产线,都会给出不一样的估值,但是创业者的承诺并未兑现,股东决定不再追加投资,是顺理成章之事。

“从产品角度来看,柔宇从0到1的确是走出来了,在业内属于领先,也已为公众知晓。”他表示,0到1代表的是研发能力,创始人都有名校背景,履历也很好,折叠屏也是比较前沿的技术,投资者相信其技术研发能力,这也是投资者热衷投资的原因,有不少还追加了投资。

该高管多次参观过柔宇位于龙岗的生产线。他表示,参观环境封闭,单纯从生产线外观看不出什么名堂,无法看出工程化、良品率有没有出现问题。

柔宇推出的两款FlexPai折叠手机,均销量遇冷,该高管周边不少朋友都使用过,屏幕不断出现故障,这说明产品化方面遇到问题,毕竟手机造出来是天天要用,持久性耐用性一定要没有问题。

5年前开始,该高管意识到问题,开始为其着急,当时业内下游用户都接触过,下游手机用户使用产品,也要进行严格检验,至少要达到两方面要求,一个是品质好,一个是能量产,否则无法进行采购。

原来是相信技术进行投资,但后来是要看到产品,要看到市场化的成绩,迟迟没有带来经营现金流时,投资者就会迟疑、观望。

该高管表示,柔宇营收金额低,主要还不是来自手机、柔性屏幕等业务带来的收入,这在投资者看来,营收的质量并不高。说明主营业务起色不大。

他反思,当时柔宇做手机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柔宇本来是一个to B的公司,做手机就to C了,面临的挑战完全不同,为了做手机又额外要招很多人,这也是资金消耗过快的原因之一,否则可以多支撑一段时间。

刘姝威透露,自创立以来,柔宇累计支出员工薪酬福利总额占总现金流入的14.2%。

不过即使是高峰期的2000名员工,与成熟的手机团队相比也过小了,很难和目前主流的厂家竞争,而且柔宇还要做面板。

该高管认为,回到当时那个情况,柔宇可能还会做这个决定,当时情况特殊,下游厂家没有配套采购,产量又小,作为行业内首先吃螃蟹的公司,走出来很不容易,柔宇想率先产品化,趟一条路出来。“就是不知道这么做有没有经过充分论证。”

2018年6月,柔宇科技在深圳市龙岗区建设投产了全球第一条可折叠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投资额65亿元,仅为相同产量规模的传统显示面板产线的1/7,传统面板产线投资要465亿元。

如此低的投资额,又要求做出全球领先的产品,是不是对柔宇要求太过苛刻?股东是否应该继续支持?

该高管表示,当初创业者在融资时已表示过,其生产线成本远低于现有技术,是现有技术的几分之一,当时的承诺并没有兑现。“早期可以说愿景,产线建起来,没有体现阶段性成果,这可能意味着技术成熟度有问题”。

他表示,作为投资方基本上不参加公司会议,在柔宇的话语权很有限。

技术路线非孤例

柔性屏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京东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要拓展的多晶硅(LTPS)技术,市面上主要的折叠屏手机等产品几乎都由这些公司供应;另一种则是柔宇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刘自鸿此前介绍,上述两种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ULT-NSSP技术比LTPS在量产能力上更优秀,原因在于采用不同材料体系和不同制程工艺,整体生产流程大为简化,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良率显著提高,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相比而言,LTPS技术需要的温度比较高,工艺也比较复杂,导致全柔性屏可折叠屏幕的良率和弯折可靠性非常低,而且之前基本上只能做曲面,可折叠的次数很有限。”

据界面新闻介绍,柔宇一位前工程师曾透露,刘自鸿口中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本质是IGZO+蒸镀OLED工艺,很早就有人在做,柔宇并非独家。

国内领先的面板制造商华星光电一位高管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技术上看柔宇做的路线,其实并不是孤例,韩国LG和日本企业也都在做,其中LG进展得比较快。

他认为,这个产品核心关键不是屏幕做得有多薄,屏幕薄的意义并不大,三星也可以做很薄。“这并不是加分项,至于生产温度的高低,也没有多大意义。”

“柔宇的技术路线没问题,只是这条路太远了,从技术到量产要走很长的路,只靠几个实验室出来学术派不能搞定。”该高管表示,柔宇的技术路线想实现量产并不容易,因为材料搭配和工艺的原因,产品相对而言不稳定,对量产的要求很高。从实验室走出来,要想用到产品上,需要几十万小时的可靠性试验。

他认为,管理层早期画大饼没有问题,但应该意识到量产没有那么容易,柔宇的管理层做学术出身,专利也很有含金量,但是管理一家公司的能力要求不同,从学术到量产有很大距离,这时候就要求管理层能分辨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新的团队来做量产,事实说明管理层找团队能力可能不行。

责编:陈丽湘

校对: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