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罕见!IPO报告期惊现300余人离职,伟本智能上市叫停在两轮问询后

2024/4/3 2:07: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在证监会强监管政策出炉后,已有多家明显碰触到相关“红线”的拟IPO企业开始被调整上市部署导致终止IPO,目前以涉及“清仓式”分红的企业为主,但随着“提高上市财务指标,优化板块定位规则"的细则逐渐明朗,在进入2023年年报数据补充季后,将有为数不少的拟IPO企业因业绩问题遭监管层“劝退”。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2024年3月31日,因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根据相关规定,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伟本智能”)与上百家拟创业板IPO企业一道才刚刚申请“中止”上市的审核,仅仅两天时间之后,伟本智能IPO的审核状态便突现“终止”。

从“中止”到“终止”,虽仅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截然不同。

纵然不愿意面对,但随着2024年4月2日晚间深交所那一纸《关于终止对伟本智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的下发,筹谋多年的伟本智能IPO之旅已被戛然叫停。

和大多数上市铩羽的企业一样,表面上,伟本智能也是以主动撤回IPO材料的方式向监管层主动要求终止上市审核的推进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伟本智能“主动”终止上市的半个多月前的2024年3月13日,其也才刚刚完成了深交所对其IPO的第二轮问询回复。

“终止IPO推进,是公司基于自身业务发展方向及战略规划考虑,并经审慎研究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环境等因素后作出的决定。”2024年4月2日,有接近于伟本智能的中介机构人士就其IPO终止推进一事,向叩叩财讯解释道。

显然,这一说辞并不能打消外界对伟本智能突然叫停IPO背后的疑虑,伟本智能什么样的战略安排需要终止IPO?国内资本市场的什么政策环境限制了其上市?后续是否还有其他资本运作的计划?上述中介机构人士皆未继续透露具体细节。

伟本智能是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首家被监管层叫停的创业板拟上市企业,也是自证监会公布315“强监管”新政以来,第二家“主动”充当上市“逃兵”的拟创业板IPO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伟本智能是一家专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为汽车、机械等领域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可为客户提供涵盖整体规划、模拟仿真、设计开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实施、售后维保的全过程服务,亦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咨询、运维服务;同时,公司还销售工业机器人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2023年6月21日,在华安证券的保荐下,伟本智能正式向深交所递交了其创业板IPO的申请并获得受理。

这也是这家成立逾20年的企业的首次A股资本之旅。

在经历了9个多月的前期审核与问询后,伟本智能最终未能迎来满意的结局,倒在了深交所的二轮问询之后。

伟本智能上市失败背后的真正缘由,虽接近于其的上市中介机构人士始终语焉不详。但2024年4月2日晚间,另有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讯称,“伟本智能IPO主要还是因为业绩问题而遭到了深交所的‘劝退’。”

“这是证监会315‘强监管’新政有关措施落地的震慑效应。”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坦言。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集中发布四项政策文件,涉及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监管、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

其中,证监会在《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下称《严把发行上市意见》)中明确指出,将“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研究提高上市财务指标,优化板块定位规则,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投资标的”,并“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

“在证监会强监管政策出炉后,已有多家明显碰触到相关‘红线’的拟IPO企业开始被调整上市部署导致终止IPO,目前以涉及‘清仓式’分红的企业为主,但随着‘提高上市财务指标,优化板块定位规则’的细则逐渐明朗,在进入2023年年报数据补充季后,将有为数不少的拟IPO企业因业绩问题遭监管层‘劝退’。”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认为。

伟本智能上市的告吹便或是这批因“提高上市财务指标”而导致的“IPO撤材料大潮”的浪花一朵。

“在注册制实施之前,业界对创业板IPO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一直有一个基本共识,那便是最近一年扣非净利润至少需5000万以上,同时还要满足持续的成长性。目前,监管层尚未具体明确将如何提高创业板的‘上市财务指标’,但综合目前各方信息来看,新的上市财务指标将可能大幅超过上述标准。也即是说,如果最近一年扣非净利润5000万左右且还存在持续下滑的趋势,若申报创业板上市,将大概率不被接纳,如已申报的企业,大概率将被劝退。”上述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讯。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伟本智能IPO的终止便并不令人意外了。

公开数据显示,纵然早在数年前,伟本智能的实控人便将在2019年底之前完成上市作为“赌约”允诺于投资人,但种种财务数据显示,那几乎是一场痴人说梦般的玩笑。

公开数据显示,直到2020年时,伟本智能的营收规模虽已达到了4.3亿,但其当期扣非净利润才仅仅1851.51万,这一利润规模,放眼A股市场,或许只有新三板才能成为其容身之地。

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2021年和2022年,经历了营收的持续增长后,伟本智能的扣非净利润终于在2022年底超过了5000万元达到了5816.47万元。

这也为彼时伟本智能决定冲刺注册制下创业板IPO提供了基础。

但“天不利,时不和”。

在过去的2023年,伟本智能持续多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突然急转直下。

更不巧的是,2024年3月中旬,2023年年报数据出炉在即之时,证监会“315强监管”政策应运而生,伟本智能IPO正撞枪口。

1)伟本智能天时不利的IP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21日,伟本智能以2022年那份收入颇丰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向深交所提交了创业本上市的申请。

如果在2023年中其能依旧延续此前几年的发展态势,或许,伟本智能此次IPO便不会轻易地叫停在2024年初的这个春寒料峭之夜

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

业绩的羸弱刚好撞上监管层的强“新政”,结局便不言而喻。

在两天前刚刚宣布“中止”IPO以补充最新财务数据的伟本智能,目前虽尚未正式公布经审计的2023年年报,但种种细节已表明,这份最新的成绩单成色并不优良。

早在2023年底时,伟本智能公布的2023年1-9月财务数据中,其当期营业收入仅1.42亿,同比2022年同期的3.1亿下滑幅度超过了50%,达到了54.26%,扣非净利润更是从去年同期的1290.4万下滑至亏损1557.62万元。

为了扭转这一财务上的困局,在2023年4季度中,伟本智能显然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拼了”。

据2024年3月13日,伟本智能在回复深交所第二轮问询时透露称,由未经审计或审阅的财务数据显示,其2023年全年的营收规模约为5.566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约为5359.4万元。

如果上述数据经审计非虚,也就意味着2023年中,伟本智能的营业收入与扣非净利润将分别同比下滑9.46%和7.86%。

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伟本智能在IPO报告期内首次出现营收与扣非净利润的双双下滑。

更将伟本智能IPO推至深渊的是,原本在2022年就不充盈扣非净利润指标,在2023年已然滑至5000万“红线”的档口。

“最近一年扣非净利润5000万左右且还存在持续下滑的趋势”,这不正好是伟本智能IPO所处境遇的写照?

要知道,这一“羸弱”业绩的背后,还有备受监管层质疑的突击调节收入确认时点的“质疑”。

在此次IPO报告期内,伟本智能的收入确认存在明显季节性波动,比如 2022年,其大部分收入均在6月份和12月份进行确认。

伟本智能对此称基本处于行业可比公司范围内,与接近年末才签署验收文件的行业惯例相符。

但实际的“行业惯例”却与其所言相差甚远。

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中,伟本智能同行可比公司第四季度收入确认比例分别仅为 31.98%、32.86%、34.74%,而伟本智能则分别占到了48.99%、65.52%、49.27%。

2023年中,在前三季度业绩出现大额亏损的前提下,伟本智能在第四季度中为粉饰业绩而突击调节收入确认时点的嫌疑更甚。

以2023年伟本智能尚未经过审阅的数据测算,在刚刚过去的第四季度中,伟本智能的营业收入确认额占同年营收比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4.49%。

为了实现创业板上市的目标,显然,伟本智能已然尽力了。

除了业绩的下滑正面“硬碰”了证监会“强监管”中的所明确的“提高上市财务指标,优化板块定位规则”,伟本智能此次IPO也碰触到了“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的敏感地带。

在证监会宣布315“强监管”政策仅仅半个多月后,包括海宏液压、敏达股份、道尔道科技等多家涉“清仓式”分红的拟IPO企业陆续被叫停上市(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道《又一家涉“清仓式分红”的IPO企业泪别上市路!年利润过亿,海宏液压缘何兵败创业板:收入增长合理性屡屡遭疑,调整计划欲剑指北交所?》《捱过现场检查,难闯证监会“强监管”新政!敏达股份IPO终止背后:神秘股东突击入股,巨额“圈钱”补流叠加“清仓式”分红正撞监管枪口》)。

同样,伟本智能也曾在此次IPO前夕出现过大手笔现金分红的情形。而其此次IPO一边大幅分红,另一边却巨额募资补充流动资金,这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也遭到了监管层的诘问。

伟本智能在近年内的唯一一次分红发生于2022年中,斯时,其以2021 年期末经审计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基础,决定对2021年度进行现金分红,共向股东派发现金3000万元,而其2021年度的扣非净利润仅为4552.12万元。

在瓜分了大部分利润后,2023年,在伟本智能向深交所提交的IPO融资计划中,其又明确提出将以发行不超过1590万股新股的方式募集资金4.5亿投向“智能产线产能提升建设”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等两大项目,并还将用其中的8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充分论证进行现金分红的必要性和恰当性,以及对财务状况和新老股东利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说明股东收取现金分红后的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结合报告期内进行现金分红、持续进行理财投资活动等背景,进一步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针对伟本智能边分红边融资补流的举动,深交所在2023年7月对其下发的首轮上市审核问询中质疑道。

2)三年多时间惊现300余人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业绩的羸弱,原本就已将伟本智能IPO推向了未知的境地,而IPO报告期内人事的大幅动荡,更让人不得不担忧其更大隐患风险仍存的可能。

不得不承认,伟本智能应是近年来所有拟IPO企业中,员工离职率最高的企业。

“绝大多数申报上市企业,皆至少已处于企业发展的稳定期,而监管层也有明确的要求,拟上市企业也需保持管理层与经营层面的稳定,此外,大多数拟上市企业为了稳定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员组成,往往在上市前会搭建多个员工持股平台施行股权激励,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强员工与企业的粘性。”来自北京一家中字头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讯。

反观伟本智能,在过去三年中时间里,其从普通员工到中层人员再到“董、监、高”,无一例外地皆在发生着惊人的“动荡”。

伟本智能也坦承,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中,其离职人数分别为 66 人、100 人、83 人、离职率分别高达17.28%、21.37%、16.37%。

仅仅在2023年的前半年中,又有53人选择从伟本智能中离职。

综上可知,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仅仅三年半时间里,伟本智能累计离职的员工数便已经高达302人,而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其在职员工总数才仅为430人。

伟本智能流失的这300余名员工中,不仅有其所言的对企业经营影响不大的普通员工,也有诸多曾被伟本智能以股权激励的持股平台绑定的对企业拥有“一定贡献”的重要员工。

在伟本智能的股东名录中,其共有上海伟至源智能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伟至源”)和上海伟逾源信息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伟逾源”)两家员工持股平台。

其中伟至源共持有伟本智能目前11.62%的股份,为其第三大股东,伟逾源则持有伟本智能3.34%的股权。

目前,伟至源、伟逾源的合伙人数量分别为 46 名、40 名。原本皆是伟本智能的员工。

但截止到2023年6月,伟至源中的46名合伙人中已有16名从伟本智能中离职,伟逾源则有13名合伙人也离开了伟本智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伟至源16名已离职人员中,有13名是在2020年之后向伟本智能提出辞呈的,伟逾源中则有8人是在近三年内陆续从伟本智能离开的。

这些离职人员中,既有系统控制部主管、助理总经理、系统控制部和项目管理部总监,又有多位不同研发区块的工程师。

“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与保持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截至目前,公司员工持股平台伟至源合伙人中有 8 名 技术人员离职、伟逾源合伙人中 7 名技术人员离职”,面对着多位“重要人员”的纷纷请辞,伟本智能也不得不在其IPO招股书中作出“风险”提示。

在过去三年里,伟本智能的离职潮还蔓延到了其高层团队。

2020年12月,伟本智能原董事兼总经理龚学培以个人原因离职。在此前六个月,伟本智能助理总经理兼系统控制部和项目管理部总监岳宏达已经先人一步提出辞呈。

2021年5月,伟本智能原董事会秘书谢乐平也挂靴而去,而谢乐平刚刚才于2020 年 10 月入职伟本智能,并在2020年12月从公司实际控制人手中受让143 万股股份。

2022年3月,时任伟本智能监事会主席兼机器人服务事业部总监管金峰宣布离职。

“从上到下,如此惊人的离职率,很难让人相信这会是一家发展稳健的企业,对自身员工的‘吸引力’尚且如此,又用什么优势来吸引投资者为其高估值买单呢?”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

的确,在如今监管层对IPO审核明显趋严的态势下,恐怕以伟本智能的基本面而言,其想要在短期内重启上市的步履,A股市场唯有北交所可选。

据叩叩财讯获悉,近半年多时间以来,随着北交所上市改革的推进,多家在沪深两市IPO遇阻的企业纷纷更改赛道指向北交所。

但对于此前并未在新三板有过交易经历的伟本智能来说,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北交所上市,在时间成本上,其也并无优势,就算其在终止创业板IPO之后立即申报新三板挂牌,也至少需一年之后才有申报北交所的可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