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郁亮害了万科?时势没有给他对的选项

2024/4/7 11:17: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科处于困境中,郁亮免不了被质疑“做错了什么”。然而,真有“做对了”的选项吗?

撰文丨关不羽

春节至今,万科接连遭遇暴击,债务疑云、评级下调……险象环生,最新一击更是直接打脸——董事会主席郁亮被举报了。

4月1日,烟台市百润置业等10家企业,联名向国家税务总局递交了一封题为《关于郁亮操控万科谋取私利有关情况的反映》的举报信。尽管万科方面回应此举报内容“严重失实”,次日万科港股还是大跌12%,相当惊悚。

在我看来,这事真的算不上什么“大瓜”。今天房地产行业的“瓜”,就像俄罗斯套娃:整个行业是最大的瓜,里面装着万科,万科里装着郁亮团队。在这个套娃组合中,郁亮被举报的那点事,充其量就是颗瓜子。

01

那封举报信的细节很丰富,表达很精准,却也免不了一个通病——冗长。

说来说去,举报信主要内容就三点:郁亮团队搞了“影子银行”;以体外循环方式搞财务运作中饱私囊;涉嫌偷税漏税。

这三条,没有太多新意。

“影子银行”听上去神秘兮兮的,其实在我们的大型企业中司空见惯。讲白了,就是拿钱容易的企业把钱借给拿不到钱的企业赚利差。

原理也很简单,我们的商业银行长期坚持“歧视性”贷款服务,正规渠道的银行贷款不是谁都能拿到的。处于“歧视链”底部的企业,就算有优质资产、良好的经营业绩、过硬的信用记录,也很难拿到正规贷款。

反之,“歧视链”顶端的企业,拿块石头说是翡翠王当抵押品,也有金融机构会笑脸相迎。这样的环境,没有“影子银行”才怪。

干这“钱生钱”生意的,有政府信用背书的央企、大型地方国企无疑有先天优势。大型房企很长一段时间也忝居其间,这多少有些“乱了家法”——“歧视链”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有相应的秩序逻辑。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务确实离不开这些“影子银行”的润滑,否则大小包工头、供应商上哪儿去找钱垫资呢?

因此,说万科搞“影子银行”,我觉得连新闻都算不上。而且,这种“口袋罪”也很难坐实。如上所述,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密集属性,财务运作规模很大、非常复杂,合理性、合规性的边界很模糊,裁量空间很大。较真查,人人违规。要放过,也没多大障碍。“危害性”的判断标准也是条橡皮筋。

大面上讲,影子银行赚了差价,抬高了市场融资成本,是一宗罪过。可是,细品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逻辑不对。产生额外融资成本的是“歧视链”,影子银行赚利差只是这一歧视成本的市场化呈现。

如果真如举报信里说的,强行要求项目合作方“借高利贷”,那的确不讲武德,也明显触犯了法律规定。但是,举报方相关表达并不硬气。说是“高利贷”,但40%是“资金成本”,而不是借款利率。

其实不用想就知道,就算郁亮团队赚这个钱,也不会傻乎乎地把违规的高利率写进合同文本里。所以,40%的资金成本即便是真的,也很难坐实“高利贷”的指控。都是老江湖,还不至于在这种阴沟里翻船。

“影子银行”毕竟属于灰色地带,万科是上市公司,当然不可能“体内循环”。“体外循环”是必然的。

至于郁亮团队有没有“中饱私囊”,举报信里并没有确凿证据。有也不奇怪,没有也正常。大企业偌大的摊子,灰色利益的分配,外人是很难看清的。

至于偷税漏税,那就是纯粹的官方事务,不在“吃瓜”范围。

总之,举报信里并无多少有足够冲击力的内容。这事要是搁在前些年房地产如火如荼时,无非就是一件茶余饭后的小谈资,可是在万科和郁亮正处于刀尖浪口的当下,仿佛就成为一颗“重磅炸弹”了。

0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