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VTOL行业内,首个集齐民用 航空器适航“三大通行证”的企业诞生, eVTOL产品正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e VTOL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4月7日,亿航智能获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PC),这是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本次取证表明亿航智能已经建立了满足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的批量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准进行持续生产、批量生产。
“生产许可证是EH216-S步入规模化生产阶段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亿航智能推进商业运营的关键一步。” 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表示,“以PC为起点,我们将逐步扩大生产交付,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将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推向全球市场,为更多人提供安全、自动、环保的空中交通服务。”
在过去半年时间内,亿航智能在适航审定方面快速推进,成为eVTOL行业内唯一集齐“三大通行证”的企业。2023年10月获型号合格证(TC)、2023年12月获标准适航证(AC)、2024年4月获生产许可证(PC),三证均为全球首张。
本次获颁的PC证指企业建立了一整套用于航空器生产的质量系统,能确保交付的每一架航空器及零部件均能符合经TC证批准的型号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生产一致性良好。
TC证作为型号合格证,标志着产品设计安全可靠,在“三大通行证”认证中最早开始,也最为困难。AC证作为适航证,意味着航空器合格证,可以交付。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800家企业或机构正在研发eVTOL产品。除亿航智能外,沃飞长空、小鹏汇天等其他eVTOL项目研发进度较快企业,仍处于飞行体型号合格证(TC)申请获受理阶段。
据悉,现有的 eVTOL 适航审定实践中,每个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进行处理,每个项目需单独制定专用条件。
以亿航智能的案例为例,在本次PC证认证的过程中,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南地区管理局组建审查组,从质量、生产、测试、售后等多个维度对亿航智能生产能力与质量管理体系的19个系统要素进行了文件审查和现场验证评审,包括组织管理、设计资料控制、人员能力和资格、供应商管理、制造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等。
亿航智能介绍,EH216-S的批量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原材料、供应商管理、生产组织、生产质量管控、航空器出厂测试、售后维修维护等环节,让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确保所有零件、部件和系统都可追溯、安全受控,保证每一架出厂的航空器及其零部件均能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和安全要求。
预订单或已超500架
“三大通行证”集齐后,亿航智能将以逐步扩大生产交付为核心发展目标。
天风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指出,亿航智能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PC)开展批量生产交付,并在深圳、广州、合肥等低空经济示范城市低空旅游业务的落地,其市场认可度可能获得大幅加强,订单数量和交付量或将迎来大幅增长。
亿航智能在上个月披露的财报显示,在获得TC证后的第四季度,亿航智能EH216系列实现销售与交付数量23架,超过上年全年。
以此为推动,亿航智能在第四季度实现总收入为5660万元,同比增长261%;较2023财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98%。2023年全年,亿航智能开发的EH216系列销售与交付数量为52架。
天风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指出,亿航智能预订单储备较为充足,亚洲市场海内外累计约500架,且在完成适航认证后陆续收获新增批量订单,目前订单客户国内包括西域旅游、深圳博领、合肥市政府等,海外包括阿联酋Ethmar集团旗下的WingsLogisticsHub、日本AirX、印度尼西亚PrestigeAviation等。
旅游观光是当下eVTOL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去年12月底,亿航智能EH216-S在获得AC证后,同时启动了首台完成认证的EH216-S产品交付仪式。随后不久,首批完成适航认证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广州、合肥两座城市同期完成首次商业载人飞行演示。
此外,eVTOL产品在交通出行、低空物流、公共服务的应用也颇具有想象空间。
相对传统飞行器,eVTOL产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经济性、智能性等特征,最为显著的优点是电力能源驱动低于传统燃料动力,帮助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实现较高性价比。万丰奥威方面援引麦肯锡预计数据指出,直升机每可用座英里的运营成本为 6—8 美元,eVTOL 可以下降到 0.5—2.5 美元。
目前,亿航智能在中国广东省云浮市建有亿航自动驾驶飞行器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600架自动驾驶飞行器。
此外,亿航智能在今年2月与广汽集团(601238)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及广汽集团将充分利用在智能智造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完善产业链布局等方面优势,助力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及产品推广应用。
亿航智能此前提供的业绩展望显示,公司预期2024年第一季度总收入约为5800万元,同比增长约160%。天风证券则预计,亿航智能2024年至2026年的营收分别为4.6亿元、8.8亿元、11.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293%、93%、30%。
责编:陈丽湘
校对: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