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首先说说什么是第一性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先要有一个被充分证明的源头理论,然后基于这个源头理论逻辑推导出更多复杂的知识和认知体系。
举个例子,牛顿在1687年发现了牛顿第二定律,即著名的 F=M*a,由此掀起了天体物理的序幕,后面的行星发现、火箭升天、火星探测等都是这一定理的延伸应用。
再举个例子,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国富论》,并提出“看不见的手”这一自由贸易理论,由此给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此后对英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是海外扩张,英国选择的是贸易而非完全意义上的政治征服,而古罗马、古代中国对外域的扩张,选择的都是军事上的征服和政治意义上的统治。前者是对世界的某种不同认知,后者是文明的本能冲动。最终的结果是,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建立起跨大陆、跨政治、跨文化的治理体系的国家。
我们可以试着演绎一下英国政治的逻辑变迁:亚当斯密发现了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理论在英国上层发酵→国会辩论海外政策→海外殖民地不断建立→全球贸易霸主地位的确立。
这里抛一个观点:一旦源头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并被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之后,随之而来的演绎运动,会无限趋近于逻辑推导。好比是股价,总会围绕企业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
所以真正重要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对于这个源头理论的深刻理解,二是坚持做逻辑推导。
关于源头理论。我读过不少文明演化史,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从几万年的视角来看,人类的知识积累,其实是在不断地提速的。早期原始人的知识积累极其缓慢,每隔数万年才会有明显变化;到了史前社会,对于工具的使用,使得文明开始有了一些积累;大概发展到了公元前500年的轴心时代,先贤先哲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体系开始逐步建立,但此后接近2000年没有明显的变化。直到近代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来,知识才开始以复利的速度快速增长和爆炸。可能不太好估算,但我认为人类近500年所积累的知识量,至少是过去10万年的1亿倍以上。
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西方理性主义思潮,所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定理的发现。基于这些定理,构建了完整的现代科学体系。知识在这段时间,开始产生了3点重大变化:
1,可证实性。古代中国的哲学家喜欢说什么天圆地方、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些都是无法被证实的东西。如果积累的主要是这类知识,那么十年后他可能还停留在原地。而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它确实被证实了。
2,可解释性。有用的知识,往往有很强的解释性。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释人为什么跳不高;而非对称博弈,可以解释竞争对抗时人们做出的选择。
3,可预测性。如果要让这个知识发挥最大价值,它必须具备可预测性。比如很多行星,都是先预测后发现的。而天气预报,就是一个典型的可预测的案例。价值投资也一样,股价总是围绕企业内在价值上下波动。
现实应用上,真正难的其实不是去哪里找这些源头理论,而在于如何深入理解并融会贯通,以及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不具有逻辑性。因为所有的源头理论,都已经写在近500年的各种学术著作上了,这些知识在定义上并没有歧义,每个人也都可以轻松获取。但是怎么活学活用,学校里却是教得很少(大多还是填鸭式的教学)。以及,人类大脑结构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天然不具有逻辑性。
所谓第一性原理,其实是帮我们做了一次逻辑升维,决策降维。就是说,假定你并不能够掌握并活学活用500年来的全部知识理论,但是在某个特定的问题上,你必须善于发现并深刻掌握那个最关键的源头理论,同时只要你拥有一颗有逻辑推理能力的头脑,你最终会找到那个正确的解。
回过头来看,马斯克造车、造火箭也是基于这样的一套哲学体系。字节的CEO张一鸣也曾说,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认知。他其实是在说,他认为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如何判断那个最关键的源头理论是什么。因为张一鸣本身是一个极度逻辑理性的人,只要找到了关键问题,得到正确解,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作者:其中歌)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