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自购并非新鲜事,但基金公司内部员工花几十块钱认购自家基金的情况并不多见。
近日,红塔红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新基金红塔红土医药精选宣布成立。基金成立公告显示,在募集的1001.21万元中,公司自购了1000万元,而公司员工自购金额仅为29.75元。
由于该基金是发起式基金,只需满足“发起资金提供方(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经理等)认购总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的条件便可发行募集成功。但内部员工自购不足30元还是引发关注。
资料显示,红塔红土基金成立于2012年,截至2023年底,管理公募产品规模109.88亿元,总资产排名131/199。红塔红土医药精选是该公司近一年来成立的唯一一只主动权益基金。
无独有偶。另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某主动权益类发起式产品在募集时,除公司自购1000万元外,仅4名员工认购了26元。
公告还显示,一只定开债基年初经过3个月的募资,未能获得任何外部投资者认购,最终仅基金公司自购1000万元。
实际上,年内成立的发起式新基金中,超过七成属于基金公司自掏腰包“压线”成立的小微产品,且有6只产品的认购户数在5户及以下,这种“自发自购”的新品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
发起式基金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在市场低迷时期进行逆势布局,帮助中小型基金公司解决发行难题,以及为新生代基金经理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等。
但高运作成本和清盘风险不容忽视。规模较小的发起式基金在开户、交易等方面面临较高的固定成本,可能影响运作效率。同时,成立满3年后规模低于2亿元或人数不满200人的发起式基金将被自动清盘,增加了运作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满足“三年大考”要求并不容易,这个从发起式基金清盘数据就可见端倪。
为了推动发起式基金更好地发展运作,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曾衡伟建议基金公司审慎决策和理性发行,确保产品市场定位和投资策略的合理性;优化产品设计,满足投资者需求;加强投资者教育,建立投资者信任;勤勉运营,提高运作效率;创新销售渠道和策略,减少对传统销售渠道的依赖。
编辑:舰长
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