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业绩预告“失准”!这些公司被“打回原形”

2024/4/15 19:1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基金报记者 冯尧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本是A股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重要参考,然而却批量出现“失准”的现象。上市公司也用五花八门的理由,为“失准”进行辩解。

从2024年3月初至4月15日,A股已有33家上市公司对早前披露的业绩预告进行修正,绝大部分公司都是下修当初披露的业绩数据,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剧烈下调经营数据,更有甚者完全“变脸”。

多数公司下修业绩数据

当下,距离A股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的截止时间仅余半个月。自3月以来,相继有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而此类公告的披露频次在4月以后又明显加大。

仅仅在4月13日,便有康隆达、誉衡药业、鸿博股份、广康生化等公司发布了年度业绩预告修正或更正公告。

据记者统计,自3月初以来,A股已有33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修正、更正公告以及业绩快报修正公告,其中有28家公司为向下修正业绩。包括聆达股份、棕榈股份、东方国信在内的上市公司大幅下调全年盈利数据。上述公司此前已经预计会出现大额亏损。

其中棕榈股份盈利数据“失准”最为剧烈,该公司预计去年全年亏损额由4亿至5.2亿元升至7亿到8.8亿元。

而聆达股份也不遑多让,归母净利润亏损额从1900万元至3800万元,变更为2.49亿元至2.98亿元。东方国信则将亏损区间由2.6亿元至3.5亿元,扩大至3.12亿元至4.2亿元。

另有多家公司直接“变脸”,直接从正向盈利变为亏损、扭亏变为续亏或者预增变为预减。

其中最令市场关注的则是AI大牛股鸿博股份,该公司此前在业绩预告中曾预计实现扭亏,归母净利润正向盈利3740万元至5610万元。但在修正公告中,该公司被“打回原形”,2023年预计仍亏损5000万元至5800万元。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神思电子身上,该公司原本预计扭亏,实现归母净利润700万元至1050万元。不过修正后,这一数字变为亏损6700万元至7200万元。

此外,严重“失准”的还有平治信息,该公司此前预计归母净利润为500万元至700万元。而在修正公告中,该公司将业绩调整为亏损3500万元至4000万元。类似由盈转亏的还有中环海陆。

另外,东华测试则由预增修正为预减,该公司此前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至1.75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4.97%至43.71%,但经过修正后,其归母净利润预计为8500万元至1.1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下降9.67%至30.2%,大幅缩水。

计提减值、调减收入是主因

如此多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失准”,原因则五花八门。其中上市公司大幅下调盈利数据,首先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直接相关。

以棕榈股份为例,其下修业绩的原因是此前其投资的英超俱乐部——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将被出售,该公司为这笔投资作出3亿元~4亿元的减值准备。不过,深交所随即针对该笔“长期股权投资”计提资产减值相关事项,向棕榈股份发出关注函。

而光伏跨界玩家聆达股份则因其光伏业务子公司临时停产,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28亿元。东方国信则对处于暂停状态的未验收项目、账龄较长或签订合同有风险的项目已发生的履约成本,补充计提存货减值,累计影响归母净利润约-7200万元。

而平治信息、康隆达等公司均因子公司或参股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令盈利数据下修。

其次,审计机构要求调减营业收入也是业绩预告“失准”的重要原因之一。

鸿博股份称,其公司全资子公司收到关于智算中心建设的采购款近5亿元,但会计师事务所认为,鸿博股份应在该项目所有设备交付并完成最终部署后方可确认收入,而相关收入在此前营收中应予以扣除。换言之,鸿博股份将收入确认时间前置了。

扭亏转续亏的神思电子也出现类似情况。该公司称,其去年10月签订一项合同中,已实施部分收入确认的会计判断与前期预告产生差异,在与会计师进行充分沟通后,调减去年相应的主营业务收入。

第三,会计处理问题也导致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失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审计机构对中环海陆在停止资本化时点方面存在分歧,而导致该公司调增财务费用和营业成本。而科新发展则因应由“净额法”核算营收,而导致营收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部分“另类”原因也成为上市公司下修业绩预告的主因,包括远望谷对期后仲裁事项计提预计负债、飞凯材料子公司被出具《立案通知书》等。

变动剧烈或引监管出手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一旦有上市公司出现业绩预告“大变脸”,大概率会出现股价剧烈波动情况。其中,鸿博股份股价在4月15日开盘后便一字跌停。

“业绩预告差异大多时候是由上市公司主观原因造成。”一位前监管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业绩预告的大幅修正可能会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

据悉,监管层或会对业绩预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问,要求公司详细说明业绩变动的具体原因,并评估这些因素是否可能持续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

该人士透露,如果公司的业绩预告涉及财务核算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准确或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那么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这些处罚可能包括出具警示函、监管函、监管警示以及通报批评等多种类型。”

实际上,从以往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处罚的情形来看,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二是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且预计盈亏性质发生变化。此前,深康佳A和延华智能等公司便因2022年度业绩预告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业绩预告的修正涉及信息披露的不准确或误导性陈述,上市公司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

编辑: 乔伊

审核: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