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风暴已经出现。
1
净利润下滑84%
券商年报出炉,有人欢喜有人忧。
根据证券之星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家A股券商/券商概念股公布了2023年报。
从总体来看,券商的业绩不赖。2023年,已发布年报的这30家上市券商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其中14家券商营收超百亿元。“一哥”中信证券的营收更是超过了600亿元。
其中,还有一些表现亮眼的券商。例如红塔证券,2023年营收增速高达43.63%。从净利润来看,有5家券商净利增速超90%,红塔证券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710.57%。
但这份快乐并不属于所有券商,尤其是海通证券。
数据显示,2023年,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29.53亿元,同比下降11.54%;归母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
下降84.59%。
这个下降幅度,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而是把腿肚子以上全给砍了。
放在同行中比较,根据目前证券之星的数据,这个净利润降幅,不仅在前十券商中垫底,更是在这些上市券商中排倒数第一。
▲图源:证券之星
拉长时间看,这已经是海通证券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下滑。遥想几年前,海通证券的净利润一度排在行业前列,如今却已掉出前十名。
更值得一提的是,海通证券在2023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罕见出现单季亏损。要知道,其上一次出现单季度亏损还是在23年前。
从资本市场看,截至2024年4月17日收盘,海通证券(600837)的股价是7.93元/股,相比当年的高点已经跌去:
74%。
公开资料显示,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综合实力最强的证券公司之一。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超过7500亿元,排在行业头部。
这样一家老牌券商,到底经历了什么?
2
境外业务成“拖累”
面对这个问题,海通证券将原因归结为公司财务成本受欧美央行连续大幅加息影响、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幅度较大等。
这个解释略显模糊。从财报看,海通证券的主要业务为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服务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和其他业务。
数据显示,2023年其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营业收入和利率均下滑明显。例如财富管理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67.43%下滑至28.24%,投行业务毛利率从50.78%下滑至41.27%。
更大的亏损来自境外业务。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海通证券境外业务营收仅有7.8亿元,但营业成本高达67.64亿元,毛利率为-766.98%。
而海通证券境外业务主要依托旗下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开展。
数据显示,2023年,海通国际实现收入-15.75亿港元,净利润为-81.56亿港元;2022年,海通国际实现收入30.41亿港元,净利润为-53.40亿港元,两年累计亏损134.96亿港元。
2024年1月,海通国际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生效,正式告别港交所。也正因此,业内人士判断,海通证券2023年业绩的波动,正是海通国际带来的。
往更深处看,海通国际的巨亏,除却香港IPO和证券交易市场的不景气外,还和房地产有关。
过去几年,受港股单边下行及高收益地产美元债违约潮影响,海通国际业务连遭暴击。根据新浪港股的梳理,海通国际管理的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房地产持仓一度高达81.55%,2021年12月后才逐步调低仓位。有媒体直言:
在房地产持仓中,海通国际几乎把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花样年、时代中国、弘阳地产、禹洲集团、正荣地产、佳兆业集团等地产问题股踩了个遍。
遥想当年,海通证券曾是券商出海的代表。早在2008年,海通证券就开始布局国际化,2009年海通(香港)收购大福证券,正式更名为海通国际。
此后的日子里,海通国际逐渐成长为港股券商“领头羊”。但叱咤风云十几载,终究还是以退市告终,留下一片叹息。
3
“一查就撤”?
海通证券的压力,不止来自于业绩。
根据面包财经的统计,以处罚公告日计算,2024年第一季度,共有35家券商收到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罚单,罚单数量共计50张。其中,海通证券收到罚单数量最多,共有4张。
▲图源:面包财经
往回看,2023年11月,因超卓航科5995万元IPO募集资金“离奇消失”,持续督导机构海通证券、中航证券及4名保荐代表人,被湖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023年6月16日,海通证券因在惠强新材、明峰医疗、治臻股份三个项目中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
更早的2022年,海通证券因境外经营机构股权架构梳理及整改方案制定存在重大错漏、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债券承销业务中尽职调查不充分等违规,被监管处罚5次。
近在眼前的一次风波是,4月12日晚间,中核钛白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公司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违法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泽龙遭证监会立案。
同日,被证监会立案的还有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立案告知书显示,它们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
罚单之外,海通证券还面临“一查就撤”的质疑。
数据显示,2022年,海通证券主动撤回了16家IPO项目,撤否率为11.1%,排在头部券商榜首。2023年,海通证券主动撤回的IPO项目也达到20家,同样排在头部券商前列。
例如2023年1月,证监会对沃得农机进行现场检查后提出多项问题,在这之后的2023年10月,海通证券就提交申请主动要求撤回申请文件。
这种“一查就撤”的现象,同样出现在羊绒世家、惠强新材、明峰医疗、治臻股份等企业的IPO过程中。
2023年11月,证监会在《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强化“申报即担责”,对“一查就撤”“带病申报”加强监管。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一查就撤”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和机构“带病闯关”的侥幸心理:明明上市准备还不充分,却硬要“冲一冲”。
4
尾声
作为老牌券商,海通证券的优势同样明显。它的底蕴深厚,资产、营收、业务量都在业内名列前茅。就拿投行业务来说,IPO方面,海通证券2023年的总承销家数为22家,总承销规模为466亿元,都排在行业前列。
▲图源:券商中国
但也正因此,其合规问题更值得引起重视。这两年,监管对资本市场的整治力度在不断加大,“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已经成为常态。就在最近,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里边明确提到:
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查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问题。
不难想象,一场猛烈的风暴,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