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信息量很大!央行重磅发声

2024/4/18 16:48:00

中国基金报 晨曦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重磅发声来了!

4月18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等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上,朱鹤新指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我们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另外,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一些货币汇率波动有所加大。朱鹤新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也出现波动,但对一篮子货币事实上是保持稳定的,在稳定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升值。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始终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来看详情——

一季度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

朱鹤新介绍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外汇局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截至目前,政策实施已取得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金融总量稳定增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8.7%,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2.9万亿元;M2增速为8.3%,一季度新增12.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为9.6%,一季度新增9.5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二是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降0.22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降0.46个百分点。

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3%、13.5%和10.7%,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9.6%)。

四是信贷节奏平稳。2023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较快,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强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今年一季度贷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为未来三个季度的信贷增长留足空间。

五是外汇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在全球货币中表现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外汇储备总体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鹤新表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我们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另外,朱鹤新还介绍,一季度,中国所有的货物贸易跨境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近30%,人民币已连续四个月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大家可能也关注到,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份额又有了新的提升,将近达到4.7%。

今年以来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出现反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一些货币汇率波动有所加大。朱鹤新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也出现波动,但对一篮子货币事实上是保持稳定的,在稳定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升值。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78,比上年末涨了2.4%。

朱鹤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和决心是不会变的,人民币汇率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汇率稳定的基础其实跟经济面有很大关联,一季度经济呈现回升向好势头,这也体现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始终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朱鹤新称,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既注重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会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高度关注外汇市场形势变化,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外资已累计净增持

境内债券超400亿美元

王春英通报了2024年一季度外汇收支的具体情况:今年一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6586亿美元,对外付款16555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31亿美元;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银行结汇5422亿美元,售汇5670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48亿美元。

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457亿美元,较2023年末增加77亿美元,余额变化主要受汇率折算、资产价格变动等估值因素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春英提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规模有明显提升。从去年情况看,全年净增持23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净增持已经达到416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末,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已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从持有主体看,境外央行和银行金融机构有序增持境内债券,多投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中长期债券。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外资投资一年期以上境内债券的占比为56%。投资收益保持稳定。展望未来,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有望延续稳定态势。

从经济角度看,一是宏观环境有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宏观环境。

二是投资价值有保障。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有比较独立的资产收益表现,这有助于投资者分散风险。同时,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流动性也非常好的,也将提升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

三是全球配置有需求。人民币在全球跨境交易使用中的占比稳步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步增强,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境外机构全球投资布局的一个重要选择。

从政策角度看,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方向,稳步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更加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王春英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正在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面向更多境外机构,放开回购业务,丰富境外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二是继续推动境内人民币债券在离岸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今年年初,“债券通”渠道的债券已经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目前正在研究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使用“债券通”渠道的债券充抵“互换通”保证金等。

三是优化境外机构直接入市、“债券通”“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加强与境外机构的交流沟通,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总的来看,中国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和完善优化服务,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具有稳定、可持续的提升空间。

一些银行仍有“规模情结”

将加强资金空转监测

邹澜表示,目前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这是过去多年来金融持续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体量持续增大,企业资本和居民资产累积加快,这些都会带来货币需求的上升。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我国货币信贷也长期保持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尤其疫情三年,为着力稳住经济大盘,金融又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总体看,当前存量货币确实已经不低。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较前些年有所转弱,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但各方面对变化还有个认识、适应的过程。

邹澜进一步指出,一些银行在经营模式和内部考核上仍有规模情结,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适时提出,要“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不宜简单作同期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是金融支持质效提升的体现。

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工具方面,邹澜介绍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改变商业银行贷款和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业务属性,不是央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2024年3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7.5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17%,存续工具数量10项,是经过不断整合优化的,支持领域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盖。

对于近期市场关注的实际利率问题,邹澜表示,这两年名义利率持续降低,为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内需偏弱、物价低位运行的情况同时存在。比如,今年1月CPI同比增速曾经一度降到-0.8%,这也是实际利率讨论增多的重要原因。

“从物价的结构性看,我们常说的CPI、PPI这些物价指标,包括贷款平均利率,都是一个平均数的概念。”邹澜称,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金融指标分化会显著加大。在这种背景下,除了看平均数,还要分结构看。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它们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从物价的阶段性看,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总需求在扩大,物价回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价格也到了调整的拐点,旅游出行更加活跃,这些因素也会助推价格回暖。物价总体上有望在低位温和回升,实际利率也会随之变化。当然,回升的幅度、速度和波动性也是需要观察的。

邹澜表示,未来央行会结合经济回升态势、通胀走势以及转型升级的推进,继续密切观察。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

一季度社融规模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张文红表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少1.61万亿元,这主要是受上年高基数的影响。从历史同期看,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加量仍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结构上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信贷投放节奏平稳,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保持合理增长。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11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低1.59万亿元,但比2022年同期高7730亿元。

二是政府债券融资保持合理规模。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36万亿元,同比虽然有所少增,但是与2020-2023年同期均值相比基本上是持平的。

三是企业债券融资有所增长。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1.12万亿元,同比多了2551亿元。

四是表外融资中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一季度,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增加1983亿元和550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024亿元和814亿元。

张文红称,一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今年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特别是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8.7%左右的增长,实际上是不低的。

同时,今年人民银行更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均衡增长,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在稳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同时,避免过度冲高导致后劲不足,有助于增强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

信贷投放方面,张文红介绍,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是24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万亿元,新增额低于上年同期,主要是受上年基数较高影响。数据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从行业投向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速也有所回升。贷款行业投向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增长。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6.5%,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出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7.3%,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3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3.4%,一季度累计增加1.97万亿元。

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3月末,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3.1%,一季度累计增加2.87万亿元,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一半。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所上升。3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9%,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增加6727亿元,新增额高于上年同期。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