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天邦董事长张邦辉在2024年的新年贺词中这样写道:“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那么,ST天邦能不能熬到那个春天呢?
文/每日资本论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风口上的猪”也能熬伤猪巨头。
5月17日,深交所向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ST天邦)下发了近7000字的2023年年报问询函。深交所围绕生猪养殖业务、债务、资产、费用、重整等连发12问,要求ST天邦说明其2022年度、2023年度生猪养殖业务中产品价格、毛利率大幅变动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行业周期对公司的影响,该等影响是否持续,公司为改善盈利能力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措施等。并在5月31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对外披露。
ST天邦的财报显示,2023年,其营收为102.32亿元,同比增长6.91%,但净利润巨亏28.83亿元,同比下降689.06%。此外,截至2024年一季度,ST天邦的货币资金仅2.87亿元,但短期借款就高达惊人的25.1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1.73亿元。
显然,ST天邦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债务危机,关乎生死。
这就不难理解,今年3月18日,ST天邦公告称,鉴于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公司拟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
敏感的资本市场已经有脚做出了投票。从2021年2月下旬开始,ST天邦股价就进入了一个下行通道,再加上除权,其股价从彼时的20元左右一路跌至今年5月13日的2.01元,创出了ST天邦有史以来的的最低价。近期,其股价处于触底反弹中。
问题来了,这家国内“猪巨头”企业能走出债务危机吗?其股票是否又具备了抄底的价值?
ST天邦系江浙地区养猪巨头企业。其官网介绍,创始人、实控人张邦辉生于1963年7月,安徽省和县人。1996年,张邦辉余姚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之后,业务不断扩大到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2007年4月3日,天邦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每股发行价10.25元。
上市后,ST天邦的业绩总体起伏比较大。2007年和2008年保持了两年快速增长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净利润都是同比两位数下跌。2012年和2013年业绩反弹之后,就开始了“好一到两年,又坏一到两年”的波动节奏。
2018年ST天邦出现了其上市之后的首次亏损,净利润为-5.72亿元。此后的2021年巨亏44.62亿元,2023年亏损28.83亿元。
ST天邦养猪之路开始于2013年。彼时,ST天邦成功收购艾格菲中国境内生猪养殖类资产,开启生猪养殖业务。次年,ST天邦又战略投资全球知名种猪育种公司,成立CG中国,并成功引进孟山都等著名育种公司遗留的优质种猪资源;2015年成立汉世伟食品集团.......
公允地讲,或许从饲料行业向下游养猪行业延伸,张邦辉选择的路径并没有错,而且出手的“套路”还是可圈可点。
尤其是,2019年,ST天邦开始走上独立育种之路,并于2019年成立史记生物。据相关报道显示,2022年8月,史记生物成功进入中国种业“国家队”,入选为中国种业阵型企业。2022年,史记生物为天邦贡献了3.41亿的净利润,一度被天邦视为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好了,那么2018年ST天邦为什么亏损呢?答案是,踩雷“中国动保”,计提减值准备超2亿元。这段故事有诸多报道,这里就不再赘述。
重点是猪周期。
就从2018年ST天邦首次亏损的那一年说起。当年8月,中国市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行业抛售加速,交易重量开始快速下滑。整体来看,出栏均重以及头均猪肉产量的增加提高了猪肉市场的供应,生产效率得到提升,2018年生猪及猪肉供应表现宽松。也就是说,2018年是猪周期相对的一个低点。
这里有一个细节。2018年8月21日,深交所向天邦股份下发《监管函》,称其上述信披行为违反股票上市规则,公司董事会秘书张宇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当年10月7日,天邦股份宣布张宇由于家庭原因辞去公司副总裁、董秘职务。
期间的8月底与9月中旬,张邦辉所持股票的质押率一度降至67.29%,但在当年11月又两次提高质押比例,质押率回升至目前的84.72%。直白点说,缺钱。
再回到猪周期上。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市场开始缺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69382万头。而2019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31346万头,同比下降6.2%。
物以稀为贵。2019年,猪肉价格开始上扬。那个“风口上的猪”真的飞起来了——2019年8月1日生猪价格达到了19.44元,到当年10月19日已经上涨到了36.40元,均价超过了18元。
短短不足三月,生猪价格上涨了16.96元,幅度之大让人咋舌。
此后猪肉价格延续了高位走势。数据显示,到2021年1月, 二元后备母猪(即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或大白公猪与长白母猪杂交的母猪)价格价格依旧较高,在非洲猪瘟之前的价格基本上在2500元左右,而现在处于5000元左右。价格涨了 一倍。
商品猪肉价格的周价格最高点在2019年10月第5周为38.7元/千克,次高点在2020年8月第1周37.2元/千克;阶段回落低点2020年11月第3周29.6元/千克。之后又反弹,截至2021年1月第1周36.0元/千克,上涨21.7%,比2016年最高的上涨73.1%。
比较有意思的是,猪肉价格大幅上升提升了行业企业的利润之外,也吸引了包括网易、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碧桂园、恒大等多家知名地产公司也纷纷加入到养猪的行列。以至于后来还有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互联网的尽头是养猪?”
请注意,这个时候,一组数据已经悄然地大幅上升。数据显示,2021年6月,国内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2200万头,同比增加66%。2021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0885.04万头,同比增长45.1%。
屠宰量大规模上升,必然开始出现供大于求。于是,猪巨头企业们不愿意看到了一幕出现了——中国猪肉价格同比开始连续下降,2021年上半年平均下降19.3%。2021年7月以来,猪价基本稳定在成本线附近,略低于成本线,市场上活猪价格约每公斤15元,相比于年初的35.68元/公斤,下降57.9%。
好了,猪肉价格此时“腰斩”。但ST天邦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做出一件让外行人不能理解的事——2021年1月16日,ST天邦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提问时表示:公司已于2021年战略聚焦生猪产业链,水产饲料及疫苗等业务已经剥离。
如此决定的确有点想不通。正常的逻辑是,张邦辉在养猪行业也很多年了,把握猪周期的能力不敢说很强,最起码正常的低谷、波峰与投资关系的认知肯定不会差。那么,2021年这个节骨眼上,他为什么出了这么一个“昏招”呢?
结果可想而知。截至2023年9月30日,天邦食品负债合计162亿元,资产负债率87.03%。在20家上市养猪企业中,天邦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67%的行业平均值,更高于40%的安全水平线。
无奈之下,从2022年开始,ST天邦开始连续三次转让核心资产——史记生物股份,前两次转让产生投资收益合计26亿多,后一次转让标的价值1亿多,主要用以抵债。2024年初,天邦定增资金11亿也已暂时变更为补充流动资金。
但对于上百亿到期债务而言,这些资金仅仅是杯水车薪。
ST天邦董事长张邦辉在2024年的新年贺词中这样写道:“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那么,ST天邦能不能熬到那个春天呢?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