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行业贝塔。
作者 | 破浪
编辑 | 小白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资金从主动权益市场转向ETF市场。
不过,投资指数基金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对大方向,具体来说就是寻找一些具备长期逻辑,估值不高的方向进行逢低布局。
最好是行业经过一定程度的下跌,然后估值来到历史相对底部,更重要的一点是行业出现积极边际变化。
风云君今天要聊的机器人或许就属于这类“大方向”。
注:如无特殊说明,全文数据截止2024年5月22日。
机器人大赛道的投资逻辑
机器人作为市场热点概念,经常被资金拉出来反复炒作,尤其是热度更高的人形机器人,这是当前科技领域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
从长期逻辑来看,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的当下,“机器代人”是大势所趋。未来的机器人不仅会大批量走进工厂,在医疗、家庭等领域也有非常庞大的空间,这个赛道是一块“大蛋糕”。
Markets and Markets预计,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可达50.2%。
而在资本的助推下,这一蛋糕正逐步成型。
2022年10月,特斯拉在AI Day上亮相了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随后经过持续迭代,今年5月初特斯拉放出了Optimus在自家工厂“打工”的视频,呈现出来的拟人化程度越来越高。
除特斯拉外,英伟达、微软、三星等全球科技巨头也在纷纷布局这一赛道,国内的华为、比亚迪、小米等也在该方向上发力。
此外,近些年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机器人的产业进程。
去年来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落地场景,未来想象力无限。
除了长期的“机器代人”逻辑,中期的“AI赋能+巨头入局”逻辑外,短期还有政策的支持。
去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首次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还明确提出人形机器人发展目标,2025年实现整机批量生产,2027年要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不仅如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而机器人就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来源:市值风云APP)
总体来看,机器人赛道具备较强逻辑和较高资金关注度,或将成为一个主线投资方向。
Choice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有超350只机器人概念股,再加上其产业链细分领域多,专业性较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研究门槛不低。
因此如果看好该方向,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投资相关指数基金,通过买入一揽子股票来享受整个行业的贝塔。
机器人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目前市面上相关指数主要是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CSI),由中证指数公司发布。
该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100只系统方案商、数字化车间与生产线系统集成商、自动化设备制造商、自动化零部件商以及其它机器人相关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上市公司中机器人相关公司的整体表现,目前成分股有93只。
行业上,自动化设备为第一大板块,权重占比达41%,其次是计算机设备(10.6%)、软件开发(10%),科技属性较强。
(来源:Choice数据)
具体来看,第一大权重股为人工智能龙头科大讯飞,占比超10%,其次是工业自动化控制龙头汇川技术(9.7%),前十大权重占比近50%,集中度不低。
成分股中既有to B端的工业机器人,又有to C 端的消费型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电动车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制表:市值风云APP;来源:Choice数据)
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些成分股中涵盖了为机器人生产提供软件和硬件的多家上市公司,对看好机器人未来的投资者而言,是个一键配置的不错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指数成分股中有69只总市值低于100亿,占比超七成,中小盘风格显著,弹性较大。
(来源:Choice数据)
所以,即使年前机器人指数经历了一波快速杀跌,但年后快速反弹回来,目前指数有所回撤。
当前市场处于存量博弈、板块轮动行情,机器人热度不敌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概念,但对于一个前景向好的行业而言,下跌反而是机会。
(来源:Choice数据)
截止5月22日,机器人指数PE为30.88倍,来到历史19%分位点,意味着比历史上80%的时候都要便宜,当前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来源:ifind数据)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3年机器人指数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6%,37.2%,今年一季度延续了不错的态势,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两位数。
(制图:市值风云APP;来源:ifind数据)
基金方面,今年初成立的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A/C(020255.OF/020256.OF)跟踪的就是机器人指数,由基金经理宋巍巍管理,合计管理规模2.17亿。
看好该赛道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起来。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