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实施20周年
年均收益率达6.26% 企业年金实现稳健增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2004年5月,《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颁布实施,奠定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政策法规框架,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推行企业年金制度。
20年来,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达3.19万亿元,2007年~2023年平均收益率达到6.26%,2012年以来累积投资收益超7000亿元。公募基金在企业年金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基金行业管理企业年金规模达到1.26万亿元,占比约40%。
受访机构和行业人士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公募基金将在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强职工养老福祉,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等方面继续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责任,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超3万亿元
年均收益率达6.26%
人社部公布的全国企业年金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达3.19万亿元;2007年投资运作以来年均规模增速为21%,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企业年金覆盖面方面,截至2023年底,参加的职工合计达3144万人,2007年以来年均增速为8%,中小企业职工参与面不断拓展。
投资运营方面,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成效显著。年金坚持多元化资产配置,含权投资组合占据主流,长期收益稳健,基金较好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2023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收益率达到6.26%,累计收益率达180.67%,绝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收益;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金额超7000亿元。
在待遇领取方面,2012年以来,累计领取金额超5000亿元,企业年金历年领取人数及占比逐步提升,制度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谈及我国企业年金取得的成绩,华夏基金表示,过去20年,中国企业年金制度探索前行、逐步完善,成为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千千万万退休人员的养老福祉、丰富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来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嘉实、招商、国泰基金都提到,企业年金对提高职工养老保障水平,助力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优化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投资环境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应对老龄化社会、加快发展养老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企业年金20年发展历程,工银瑞信基金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2010年,是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发展的奠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2018年,企业年金进入专业化管理快速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19年至今,监管体系、制度建设趋于成熟,职业年金市场化运营进一步推动年金管理人在系统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加强投入。
国泰基金总结道,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20年,是制度建设不断进步、完善,管理运作不断升级、迭代的20年,为企业年金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要求;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在中央层面明确提出了“养老金融”概念,将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业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 之一;2024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建立培育长期投资市场生态,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
受访机构表示,国家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为包括企业年金在内的养老金业务发展指明方向,提供行动指南,是养老金融业务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
华夏基金表示,随着国家层面养老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企业年金提质扩面加速推进,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年金基金在发挥其长线资金和耐心资本属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未来年金业务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政策方面会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特别是鼓励科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参加企业年金集合计划。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目前,年金业务处于缴费净流入阶段,规模持续增长;收益滚动效应递增,年金规模基数不断累积。年金承担着养老保障的重要功能,随着年金管理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养老金规模与经济体量相匹配将是必然趋势。
嘉实基金补充道,在人口老龄化、养老需求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年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管理机构,将继续积极参与和助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建设。
作为我国养老三支柱建设的第二支柱,职业年金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人社部官网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单位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为2.56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4.37%。
国泰基金表示,职业年金规模的快速增长预计会延续较长时间,不仅仅是新增缴费的持续归集,未来职业年金个人缴费逐步做实,将带动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养老金已经成为公募基金公司的重要业务支柱。”国泰基金称,基金行业在20年的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在投资管理、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从民生需要和健全养老金制度体系角度,还是基于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导向,年金事业都将持续受到重视,获得长久良好的发展。
坚持绝对收益投资理念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20年来,企业年金基金不仅实现了规模的稳步增长,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多家管理机构认为,当前,资本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应在严格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投资政策,多举措提升年金投资回报。
保证资产保值增值
人社部数据显示,2007年~2023年,除2008年、2011年、2022年出现亏损外,剩余年份企业年金基金均收获了正收益,9个年度的投资收益率超过5%。2023年在股市震荡的环境下仍然取得了1.21%的正回报。
对此,国泰基金直言,年金是一项长期投资,累计收益是复利计算。比如,一个人如果从30岁开始积累企业年金,到60岁退休时,累计收益率将超过500%。
在工银瑞信基金看来,企业年金基金良好的收益表现,体现了各方对年金资产保值增值的初心和使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收益跑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43%的年均涨幅,战胜通货膨胀,实现了年金资产保值的目标;同时也优于三年定期存款平均约4.2%的收益。
“尽管个别年份的收益出现了波动,但整体还是获得了比较稳健的收益。”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近年来,企业年金的投资策略也在持续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比如增加了企业年金的可投资范围,调整了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企业年金的考核也趋于更长周期,这些对增强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灵活性和市场变化的适应性都有积极作用。
多举措提高投资回报
坚持绝对收益投资理念
当前,资本市场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年金投资管理挑战也在加大。
嘉实基金表示,企业年金基金整体较好的表现得益于管理机构的投研实力。11家具备企业年金管理资质的基金公司综合实力突出,在风险控制、资产配置、投资标的选择等方面均有完善且严谨的流程及制度。
银华基金表示,年金管理人应力争通过多元化配置和精细化投资,提高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回报。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提升年金投资回报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打造全天候年金投资能力,通过多元化投资、偏离度控制和动态再平衡等机制的应用和升级,强化年金投资对于不同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二是发挥平台支撑,提升投资过程管理效能;三是强化投研团队建设,持续提升年金投研能力。
投资策略上,华夏基金投研负责人介绍,权益市场将面临长期高质量发展、中期基本面底部震荡、短期风险偏好边际改善的环境,“红利风格+制造业龙头”将是重点配置方向;固收市场面临利多因素回摆、长端利率阶段性见底的环境,中短债兼具攻防属性,是重点配置品类;可转债有博弈转债波动率回升的机会,可进行中性偏高仓位配置。
博时基金养老金业务中心表示,投资上,对周期的洞察和把握是穿越不确定性、持续价值创造的基本方法。方向上将以固收强化信用研究,权益兼顾发掘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
多家受访机构强调,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应始终坚持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保持防范风险的业务定力。
“严格的风险控制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投资者利益的有效保障。”嘉实基金表示,应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为委托人提供不同类型、风格的投资组合选项和投资转换支持,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委托人的需求。
“年金基金投资更应保持足够的定力。”招商基金认为,除了精细化管理,管理人要努力打造一批风格稳定、费率较低的工具化配置产品,进一步提升年金投资效率。同时,逐步扩展年金基金可投资产的投资范围,公募REITs、股权投资都是相对优质的投资方向。
王铁牛表示,企业年金基金的表现受宏观经济、市场波动以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年金管理人在布局上应更专业、更多元,尝试更多投资策略。比如,可以提升年金产品中权益类、FOF、REITs的投资比例;通过私募股权等专业子公司,进行差异化和前瞻性布局等。
“年金基金拥有显著的长期赚钱效应,但必须坚持‘长期资金、长期投资’原则。”国泰基金认为,固收类资产不能过度依赖通过配置赚钱,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厚组合安全垫。权益类资产仍然是年金资产取得合理收益的关键。在当前震荡的市场环境下,年金投资必须强化“绝对收益”理念,投资政策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多方协同发力
推进企业年金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已经拥有了非常好的政策和实践基础,但仍存在企业动力或能力不足、员工参与意愿不高等问题。
不少机构人士建议,企业年金业务的发展壮大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加强企业与职工缴费意愿、提升投资管理人运作效率以及完善年金基金等相关制度设计。
提升企业年金参与意愿
数据显示,参加全国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3144万人,参保人数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比例仍然较低。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企业年金的前身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带有深刻的“体制基因”,这是企业年金覆盖率难有突破的根本原因。
郑秉文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年金应定位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基础性、普惠性的民生制度,建议最大限度淡化“体制”因素,如取消建立企业年金的三个门槛、取消企业缴费子账户和企业账户、取消企业缴费归属期和归属额限制、提高支取灵活性、引入“准自动加入”机制、有序逐渐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机制、平行引入TEE型税优政策等,提高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招商基金表示,企业年金缴费属于增加成本,税收减免效应有限。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养老金融及企业年金重要性、收益水平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和个人参与积极性。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分析,目前参与企业年金的以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为主,需要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企业年金中来。
对于提高年金覆盖率,国泰基金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案:以工业园区为单位,集中区内的中小型企业共同建立统一的企业年金计划;由某个地区的行业监管部门牵头,集中本行业(比如教育、卫生等)尚未参加年金计划的人员,建立统一的企业年金计划。
放开个人对年金产品选择权或是趋势
为进一步提升投资者体验,多位业内人士提到放开个人投资者对年金金融产品的选择权。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投资主要采取集中决策方式,一般会更多考虑中年和临近退休职工等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人群的投资要求。随着第二支柱年金规模不断累积、职业年金制度并轨运行,在政策氛围、社会环境、企业意识、个人诉求、机构服务能力等方面渐具条件,开放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或是大势所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国泰基金表示,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或是未来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方向。首先,放开个人选择权能够进一步理顺和优化企业年金管理模式,明晰各方权责,降低企业代行选择权的决策压力;其次,能够提升参保职工的参与感和满意度;第三,投资目标根据职工个人的选择而定,企业年金基金能够更好地围绕最初设立的投资目标作出长期化的投资安排,促进基金回归长期价值投资本源。
“目前部分企业年金计划已开始实践个人选择权,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个人选择权的推广仍然面临多方面的现实困难。”国泰基金进一步表示,比如,由于职工群体庞大,教育背景、投资经验差异很大,非理性和投资选择能力不足的情况广泛存在。
如果未来要推动实施个人选择权,国泰基金认为,最重要的是针对现实困难展开。一是要有更加丰富、优质的企业年金投资产品可供选择;二是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广大职工开展长期、持续、系统、深入的投资者教育;三是加强个人选择权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四是积极应对因个人选择权带来的账户收益率差异。
工银瑞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放开个人选择权应满足以下四个前提:第一,做好前端机构和产品把关筛选,排除极端风险;第二,做好投资者教育;第三,做好机构与产品的动态评价,给投资者提供充足的参考信息;第四,做好终端平台搭建,方便投资者及时查询、选择、评估产品。
招商基金人士认为,现阶段,放开个人投资者自主选择权存在较大难度,即使放开也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个人选择权的良好实施应建立在投资者具有一定金融知识水平、投顾服务环境健全的基础上,抛开这两个基础盲目推开个人选择权,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促进年金业务进一步发展
在新的环境之下,促进企业年金业务进一步发展,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原局长唐霁松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包括研究推动企业年金制度向半强制性乃至强制性过渡、完善领取阶段计税政策、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激励和倾斜;进一步发挥年金制度优势,回归投资本源,有效提升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待遇;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推动形成统一的年金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协同提效,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与普及,优化年金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
国泰基金相关人士认为,需要从企业年金制度顶层设计角度,强化政策的激励性、强制性和普适性。
国泰基金建议,一是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力度,目前,个税递延缴纳优惠对企业年金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还应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诉求、政府能力等,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促进作用,切实降低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负担;二是重视年金政策的宣导和推广;三是进一步简化计划建立的条件与门槛;四是适时、适度、逐步增加年金制度的强制性,考虑试行自动加入或者半强制加入机制。
有业内人士表示,养老金融是典型的长期赛道,从唤醒客户的养老储备意识到提供全生命周期养老投资服务,需要长期的坚持投入、灵活地应变创新,对资产管理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