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注册制审核耗时最长的IPO宣告铩羽 苦候四年华卓精科上市缘何遭败

2024/6/28 2: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核心战略业务技术及商业化迟迟未能出现预期中的明显突破,也会让华卓精科IPO的科创属性成色难以获得监管层及市场的信服,从这一角度上看,即便华卓精科IPO早早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委的审核,但依旧“难产’便在意料之中了。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何卓蔚@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经过长达4年的等待,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卓精科”)依旧未能利用“时间”换来IPO上市的“空间”。

2024年6月26日,上交所正式核准华卓精科撤回其科创板上市文件的申请,并于当日晚间正式宣布终止对华卓精科IPO审核的推进。

纵然在这个号称IPO注册制下“史上最严的财报更新季”中,拟上市企业撤回申请材料在IPO终止上市的大潮继续汹涌下已司空见惯,但华卓精科IPO的铩羽,还是依旧格外引人注目。

不仅仅是因为华卓精科曾顶着市场期待欲争夺“国内光刻机上市第一股”的光环,也不仅仅因为其股东名录中多位来自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组团现身,就单单其作为诸拟科创板IPO上市企业中的普通一员,华卓精科此次上市审核的经历便已足足创下了A股注册制改革下的纪录。

华卓精科是早在2020年6月24日便向上交所递交了其此次科创板的IPO申请并获得受理。虽然早在2021年9月17日便已成功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的审核,并获得了“符合发行 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议结果,但之后便陷入了漫长的“停滞”期——在之后长达近三年的时间里,华卓精科IPO迟迟未能获得向证监会继续递交注册申请的机会,直到2024年6月26日被上交所终止审核,其依旧未能推进至注册流程中。

这长达4年的IPO审核历程,也让华卓精科创下了注册制下审核耗时最长的IPO项目的纪录——截至目前,A股注册制下,除了华卓精科外,还未有一例IPO项目在提交申请长达4年还未获得上市结果的。

时间回到四年前,当华卓精科的IPO申报材料经上交所甫一披露,便旋即引发了业内关注与热议。

作为一家主营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超精密测控装备整机以及关键部件等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和技术服务的企业,华卓精科在上述公开披露的材料中称自己长期专注于纳米级超精密测控技术,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其核心部件、精密/超精密运动系统及相关技术供应商,并致力于在实现超精密机械与测控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上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卓越的精密科技公司。

根据华卓精科最初向上交所递交的上市计划显示,其曾希望通过该次IPO发行不超过3200万股新股以募集高达10亿资金投向“半导体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超精密测控产品长三角创新与研发中心”等四大项目,此外,还计划将其中的3亿资金用于“企业发展储备资金”。

强大的股东背景,是华卓精科彼时IPO的一大亮点。

公开资料显示,华卓精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朱煜,其实际控制着目前华卓精科54.23%的股份。

徐登峰、张鸣、杨开明、成荣、尹文生、穆海华、胡金春等人为朱煜的一致行动人,该7名自然人共合计持有目前华卓精科13.06%。

而无论是朱煜还是徐登峰、张鸣、杨开明等人,无一例外的皆来来自于清华大学,目前也任在清华大学任职,其中;朱煜自2004 年 10 月开始出任清华大学教授,登峰、张鸣、杨开明等人至今亦为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

事实上,华卓精科的设立便是清华大学研发项目产业化的结果。

2012 年 4 月 23 日,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与朱煜签署《北京华卓精科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协议》,约定清华大学通过其产业化平台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成立的投资基金(即水木启程),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IC 制造装备研究室核心团队人员朱煜、徐登峰、张鸣、杨开明、尹文生、胡金春、穆海华、成荣等人共同设立华卓有限,这便是华卓精科的前身。

此次IPO也并非华卓精科的首次资本之旅。

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企业,早在2015年 12 月 11 日便已成功在股转系统挂牌,成为了一家新三板企业。

2019年2月,为了进一步筹谋A股IPO,华卓精科才选择从新三板终止上市。

与彼时部分尚未盈利的拟科创板上市企业相比,有着三年多时间“公众公司”挂牌履历的华卓精科,自然无论在基本面上还是企业的管理内控上,皆有着不言而喻的优势。

那么就是这么一家有着清华大学师资研发背景又不乏资本运作经验的企业,为何最终却成为了科创板中创纪录的上市困难户呢?

华卓精科IPO的命运多舛,或许从其接受审核的前期便已有所征兆。

早在2021年7月29日,华卓精科IPO便首次登上了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的现场,但却被发审委员们给出了“暂缓审议”的结果。

彼时,华卓精科“光刻机双工件台业务产业化的前景”引发了监管层对其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和发行上市条件的“不确定性”。

华卓精科自己也承认,“光刻机双工件台业务”所涉及的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产品,在2021年其IPO上会受审的当下,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产品也尚未通过下游客户的验收。

两个月后的2021年9月17日,经过一系列材料补充后,华卓精科即便总算暂时说服了监管层对其“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产品”前景的质疑,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内容”。

“华卓精科IPO通过上交所审核后一直未能继续推进,主要的原由还是集中在其核心战略产品的产业化推进不如预期,进程缓慢。”2024年6月27日,在华卓精科IPO撤回申请后的次日,有接近于华卓精科的有关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

此外,据叩叩财经获悉,在2023年10月,久久未能完成IPO的华卓精科对其关键核心技术部门进行调整,一位对其核心战略产品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核心技术人员悄然离任。

上市敏感期,关键核心技术人员的调整,这对任何拟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来说,都将大大增加其上市结果的不确定性。

1)不及预期的核心战略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前的上市审核审理中看,有关华卓精科“光刻机双工件台业务”所涉及的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产业化前景,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着华卓精科IPO能否成行的关键。

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是芯片制造 IC 前道核心装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承载晶圆按照指定的运动轨迹做高速超精密运动并完成一系列曝光所需动作,包括上下片、对准、晶圆面型测量和曝光等。

在此次华卓精科的IPO申报材料中,其也一再重申“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产品”,并表示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是其最高技术水平的代表。

但在其早前的IPO的报告期中,这项代表华卓精科最高技术水平的业务在开发和商业化方面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

华卓精科生产的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所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国外 具有资金及技术优势的大型知名企业。华卓精科也坦承“公司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产品与国际领先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使用相同的技术架构,但性能尚落后于竞争对手,在产品应用上存在代际差异”。

在过去几年中,其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一直处于产品商业化初期,客户相对较少且十分单一,相关技术开发客户对单一客户具有依赖性。

于是,无论是在华卓精科此次IPO的前期问询反馈中,还是在其两次上会受审的过程中,对于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商业化的前景,也受到了监管层的一再诘问。

就此,华卓精科监管层向坦承,影响公司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商业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产品开发进度、下游整机及系统部件的技术发展、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等。由于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技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并且涉及多个交叉领域,公司前期产品 开发进度相对较缓;其产业化程度依赖国内下游整机的产业化进程,而后者还受到下游整机的其他部件以及整机集成技术发展的制约。

不过,在2021年7月,华卓精科IPO因“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商业化前景”遭疑而首次上会被暂缓审议后,其便向监管层补充材料称“目前,发行人已具备小批量生产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的能力,随着下游客户需求的提升,发行人生产的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数量将逐渐增加”、“公司DWS系列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产品已完成向客户发货”。

正如监管层所担心的那样,在华卓精科IPO通过上交所审核之后,其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商业化的推进却并不如预期。

“在近两年中,公司已在积极研发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相关产品并向客户提供技术开发服务。由于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技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并且涉及多个交叉领域,同时,产业化应用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与其他设备或部件不断调试磨合以达到稳定的运行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商业化推进进程缓慢。”上述接近于华卓精科的有关人士告诉叩叩财经。

据叩叩财经获悉,因与国际领先公司的产品存有“代际差异”,公司在进行第一代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产品出货的同时,也在进行第二代相关产品的研发。

但至少在2023年12月底之前,华卓精科的相关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状况是,虽然第一代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产品的确已经开始发货交付,不过研发交付周期与合同约定进度都相对滞后,且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部分关键技术指标仍需与下游客户进行调试,相关产品产业化进程进展较缓。而第二代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产品仍处于研发过程中,相关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尚未得到有效验证。

若华卓精科已发货产品不能通过下游客户的验收确认、第二代产品重要技术指标无法得到有效验证,则对公司该类产品的市场化竞争能力、产品最终实现产业化应用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也将造成不利影响。

核心战略业务技术及商业化迟迟未能出现预期中的明显突破,也会让华卓精科IPO的科创属性成色难以获得监管层及市场的信服,从这一角度上看,即便华卓精科IPO早早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委的审核,但依旧“难产’便在意料之中了。

2)上市敏感期,关键业务核心负责技术人员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卓精科IPO如今遭败的结局,早在2023年10月或便已初现端倪。

正如上述所言,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的前景是华卓精科此次IPO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多年来,华卓精科的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技术的研发带头人名为张利。

华卓精科早在2021年向上交所递交的相关上市补充材料中也明确称其经过多年团队建设,“在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具体研发方面已经组建了以张利为研发带头人,下设 3个研发小组,以及数十名涵盖多学科专业的技术骨干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利也是华卓精科认定的7名核心技术人员之一。

据华卓精科披露,时任系统与仿真工程部经理、产品经理的张利,为其业务骨干,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高级工程师。发明了国家授权专利共计 48 项,其中发明专利 35 项;发明了美国授权专利 4 项。

1984年出生的张利,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便加盟了华卓精科,自2016年起便担任华卓精科产品经理、系统与仿真工程部经理一职。

据叩叩财经获悉,2023年10月,张利突然离任。

华卓精科曾在此次IPO申报材料中便指出,公司的主要产品--纳米精度运动及测控系统等衍生产品研发和生产领域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是公司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拥有与公司业务匹配的资历背景,具备十年以上相关行业研究或工作经验,在研发、设计等岗位担任重要职务且任职期间主导完成多项核心技术的研发。公司多款产品依赖于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

“无论是何种原因,最为核心的研发业务核心领头人士出现了变动,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研发进展和方向形成影响,如果是张利主动请辞,那么则意味着华卓精科的核心业务流失了关键人才,若是因张利在相关项目上的研发能力未获认可而被调整,这便也从侧面进一步证明了华卓精科的核心研发业务不及预期的事实。”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经,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来说,核心技术人员尤其是涉及到关键技术项目的调整,都可能影响到IPO的推进甚至决定着成败。

受核心技术人员的主动或被动调整,早前便已有多家拟科创板IPO企业受阻的先例。

如目前与华卓精科类似,在IPO待审队伍中苦候多时依旧未能获得结果的某拟科创板企业,早在2021年初便递交了上市申请并也在2021年9月中旬前后与华卓精科同一时段通过科创板上市委会议的审核,但此后近三年时间过去了,至今依然未能获得证监会的注册许可。

早前,叩叩财经便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该企业IPO之所以受阻,其中重要的因素即是其关键的某核心技术人员在其IPO过会后不久“突发猝死”出现了重大变故。

目前,该企业IPO申请尚处于补充财务数据的“中止”审核期,其是否会步华卓精科后尘,终究未能熬过IPO强监管之下的“史上最难财报更新季”,还需拭目以待。

顺便透露一个小插曲,三年多前,在华卓精科IPO申报后不久,便因其动辄超10亿的融资计划还一度被监管层质疑其上市的合理性以及或存“圈钱”的动机。于是为了顺利推进上市审核,华卓精科不得不又临时重调整其IPO融资方案,最终将此次上市融资的规模缩减至7.35亿,把用于补充“企业发展储备资金”的3亿募投资金计划删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