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时过8年,备受质疑之下,汪东颖选择“割肉”利盟国际。
汪东颖是纳思达(002180.SZ)的联合创始人之一。2000年创立的纳思达,2014年完成借壳上市登陆A股市场。
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汪东颖推动纳思达疯狂并购,不完全统计,收购耗资累计超300亿元。在收购中,纳思达快速壮大,从70人的小工厂,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业界神话。
然而,8年前的高溢价、“蛇吞象”式收购,给纳思达埋下了巨大隐患。利盟国际业绩下滑,巨额商誉减值,2023年,纳思达巨亏近62亿元,这是其借壳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同时,激进收购的后遗症还包括财务承压等。
12月23日晚,纳思达宣布,作价15亿美元出售利盟国际。与此前的收购价相比,公司将亏损约60亿元。
靠并购崛起的纳思达大而不强,出售资产后规模急剧缩水,汪东颖将如何发力,使之变强?
失败的262亿国际豪购
汪东颖掌舵的纳思达,正在为8年前的一次海外收购埋单。
12月23日,纳思达发布公告,公司召开的董事会通过了出售利盟国际暨签署《股权购买协议》的议案,同意出售利盟国际,交易对方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Xerox Holding Corporation的全资子公司施乐。目前,交易双方已经签署了协议。
本次交易,利盟国际100%股权的交易价款为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9亿元)。
利盟国际是纳思达8年前收购而来,也是在汪东颖掌舵之下收购的。
利盟国际成立于1991年,1995年在纽交所上市,为全球激光打印机行业的领头羊。2016年,纳思达发起对利盟国际的收购。这是一次“蛇吞象”,引发业界轰动。
2015年,利盟国际营业收入达35.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0亿元,而纳思达当年的营业收入只有20.48亿元,不及利盟国际十分之一。
当时,纳思达账上可用现金只有近7亿元。收购利盟国际,第一步是将其从美股私有化,需要向股东支付27亿元,第二步,是对利盟国际超过10亿美元的有息负债进行再融资。
根据当时公布的一系列收购方案,利盟国际整体交易对价(包括未计提的相当于企业负债的退休金及重组成本等)合计超39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估算,这次收购,纳思达需要支付约262亿元的交易成本。
巨大的资金缺口面前,汪东颖展现了其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汪东颖祭出三招,第一,控股股东珠海赛纳科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募集60亿元;第二,联手并购基金太盟投资和君联资本组建合资公司;第三,则是加杠杆。
最终,纳思达顺利完成了对利盟国际的收购,但公司也因此“埋雷”。此次高溢价收购,形成商誉约188亿元。
通过加杠杆收购,不到7亿元资金完成262亿元的交易,纳思达从一家年营收20亿元的通用耗材企业一跃成为当时全球第五大打印机龙头企业。
汪东颖一度对此津津乐道,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人说是‘蛇吞象’,也有人说是‘穷小子娶了洋媳妇’。但我们认为,或者叫‘洋媳妇爱上穷小子’更合适。”
那么,8年后,汪东颖为何又要主导出售利盟国际,且出售价仅约为109亿元?
利盟国际业绩堪忧。2018年至2022年,利盟国际的营收分别为171.75亿元、179.60亿元、138.01亿元、140.36亿元、1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99亿元、1.01亿元、-5.48亿元、0.82亿元、1.38亿元,均明显低于2015年。2023年,利盟国际巨亏89.44亿元。
2017年,纳思达曾出售利盟国际旗下Kofax 100%股权,收回13.19亿美元。
8年,买进卖出,纳思达至少亏损60亿元。
靠并购崛起的打印机龙头
汪东颖掌舵的纳思达,是靠并购崛起的打印机龙头。
1966年,汪东颖出生于河南南阳,1984年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系磁学物理专业,1988年分配到电磁公司,一待就是十年,这家公司就是格力电器的前身。2000年,汪东颖离职,与李东飞等人联合创办了纳思达。
2014年,纳思达以艾派克为主体借壳万力达完成上市。随之而来的是密集收购。
2015年7月,纳思达收购SCC涉足通用耗材领域;当年10月,公司向控股股东塞纳科技及其6家子公司收购耗材业务,新增通用打印耗材和再生打印耗材业务及其他核心耗材零配件业务。
2016年8月,公司收购Nihon Ninestar Company Limited和Ninestar Technology Company, Ltd境外公司,拓展打印耗材业务海外市场。2016年12月,公司收购利盟国际,业务拓展至打印机全产业链,包括激光打印机整机、原装耗材、打印管理服务和企业内容管理软件等。2017年,公司作价13.19亿美元出售了利盟国际旗下的企业软件(ES)板块。
2021年11月,公司又将奔图电子收入囊中,耗资66亿元。
系列收购,合计耗资超300亿元,纳思达完成了产业布局,形成了芯片业务、通用耗材业务、打印机业务三大板块格局,构建了打印机帝国。
从打印通用耗材生产起步,借助全球并购,纳思达成长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行业领先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和全球通用耗材行业领导型企业,实现打印全产业链覆盖。纳思达打破了国际垄断,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包括极海、艾派克、格之格、奔图等多个行业知名品牌。
汪东颖从2014年开始担任纳思达董事长,是纳思达快速成长的操盘者,收获了无数光环,包括“中国创富英雄的卓越代表”“中国知识产权的坚强捍卫者”“打印耗材自主专利国内第一人”等。
从2019年开始,汪东颖成为富豪榜上的常客。2024年10月,汪东颖以55亿元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940位。
规模急剧萎缩将走向何方
出售利盟国际几乎板上钉钉,未来的纳思达,将走向何方?
利盟国际是纳思达收入的主要来源。2023年,利盟国际的营业收入为20.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1亿元,占纳思达当年营业收入的63%左右。2023年底,利盟国际总资产30.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1亿元,占纳思达总资产的58%左右。
出售利盟国际后,纳思达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将急剧缩水,市场地位将明显下降。
纳思达备受市场关注的是财务压力。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1.35%,期末,公司货币资金62.50亿元,另有金融机构理财产品3亿元左右。与之对应的是,公司长短期债务合计为123.52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56亿元,同比下降13.01%;财务费用7.26亿元,同比增加2.25亿元,增幅44.91%。
单纯从财务角度看,纳思达具备一定的存贷双高特征。正因为如此,曾经有人质疑纳思达财务造假。
出售利盟国际后,纳思达的未来会怎样?
打印机业务方面,奔图是纳思达在打印机领域的另一大品牌,纳思达正致力把奔图塑造自主国产化品牌。2023年,奔图电子实现营业收入38.86亿元、净利润5.55亿元,同比下降18.38%、27.22%;奔图打印机销量同比下降22.06%。
集成电路业务方面,极海微实现营业收入14.22亿元、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26.27%、75.76%;芯片销量4.88亿颗,同比增长6.8%,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增长19.82%。
打印机通用耗材业务方面,通用耗材业务营业收入55.88亿元、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8.72%、63.38%;出货量1.87亿支,同比下滑1.59%。
上述数据显示,2023年,除利盟国际之外,纳思达三大板块业务营收及净利均在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除了奔图打印机业务营收、净利增长外,集成电路业务、打印机通用耗材业务利润仍在下降。当期,纳思达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93.93亿元、10.81亿元,同比增长8.07%、408.87%。
净利润猛增4倍的原因为,子公司出售部分房产并租回确认的收益增加;联营企业成都锐成芯微转变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核算,以及营业收入增长。前三季度,处置资产收益、投资收益两项合计为5.73亿元,而上年同期只有0.57亿元。
纳思达正面临一桩重大仲裁。纳思达作为被申请人,面临太盟投资提出的仲裁申请,涉及金额高达6.89亿美元及利息、仲裁费用。
这与2016年纳思达联手太盟投资收购利盟国际时的约定相关,纳思达未按照约定收购太盟投资等所持合资公司(收购利盟国际所涉主体)股权。
“只为专注而生,造就卓尔不凡”,掌舵11年后,汪东颖该如何让纳思达卓尔不凡?